首页 理论教育 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的实施策略

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的实施策略

时间:2023-06-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贫困村整村推进是甘肃在全国首创的从区域扶贫变为到村到户扶贫的一个创新之举。2001年6月,国务院扶贫办举办的参与式整村推进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对此种扶贫方式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充分论证。至此,参与式整村推进作为新阶段扶贫开发的重要方式,在甘肃省及全国全面推开。

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的实施策略

贫困村整村推进是甘肃在全国首创的从区域扶贫变为到村到户扶贫的一个创新之举。为了使试点具有典型性、代表性,选择的村有干旱地区、高寒阴湿地区、石山林缘区、革命老区等,试点项目有基础设施建设、增收产业培育、种植结构调整、文化卫生事业等。通过实施项目,贫困群众收入显著提高,贫困发生率明显下降,各项社会公益事业有了较快发展。

1.整村推进从试验示范到推广完善

整村推进从试点示范到推广完善经过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抓点示范。1998年6月,在全省扶贫工作会议上确定10个村作为“扶贫综合示范点”,这10个示范村分别是:庆阳庆城县太白梁乡巴山村、平凉静宁县七里乡李堡村、天水秦安县正川乡庙嘴村、定西定西县(定西市安定区)景泉乡常川村、兰州榆中县定远镇安家营村、白银会宁县新庄乡杜岘村、陇南武都县(陇南市武都区)马街镇杨湾村、临夏永靖县岘塬乡姬川村、甘南舟曲县大川乡老庄村、武威天祝县华藏寺镇南山村。1999年,在总结前10个“扶贫综合示范点”经验的基础上,再安排10个村继续试验;2000年,安排99个贫困村在全省初步推广整村推进模式,整村推进工作逐步铺开。这一阶段的特点是以村为单位、项目管理为载体、以农户实施为基础将项目管理和到村到户有机结合起来,以规范的项目管理办法,组织实施千家万户的扶贫项目,对项目村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进行整体推进。

第二阶段,引入国际上通行的参与式理念。在国务院扶贫办的帮助下,邀请了以清华大学教授为主的专家组和亚洲开发银行技术援助组,在静宁县炎白村、靳坪村进行了参与式整村推进试点,将国际上通行的参与式扶贫机制与整村推进结合。2001年6月,国务院扶贫办举办的参与式整村推进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对此种扶贫方式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充分论证。9月,国务院扶贫办在甘肃省召开了全国扶贫开发研讨会,重点推广了参与式整村推进扶贫方式。至此,参与式整村推进作为新阶段扶贫开发的重要方式,在甘肃省及全国全面推开。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引入参与式扶贫理念,充分尊重贫困群众在选择、实施和管理扶贫项目过程中的知情权、选择权、决策权、监督权和管理权,通过村民大会、村项目实施小组,实现项目的选择、受益人口的确定及项目的招标采购、财务管理、检查验收、提款报账、监测评价、技术服务等项目实施的全过程。(www.xing528.com)

第三阶段,加强能力建设。2002年确定了5个项目村作为加强能力建设的试点,突出提高农民素质和增强扶贫资金效益两个重点,进一步深入探索参与式整村推进的后续管理。2008年,国务院扶贫办在甘肃的“县为单位、整合资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扶贫试点县增加到3个,县均投入1000万元。省定的“连片开发”扶贫试点县11个,县均投入318万元。全省县为单位“连片开发”扶贫试点县已达15个,总投资达7500万元,覆盖贫困人口15万。在51个扶贫工作重点县的206个贫困村范围,按照区域环境相同、产业发展相似、基础条件相等的原则,以开发特色产业为主线,实施了“区(流)域推进”试点,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整村推进”成果,带动了小区(流)域性林业、瓜果、蔬菜、草食畜、中药材等发展的专业化、规模化,促进了“一乡一品”或“一村一品”品牌的发展,拉动了农民人均收入的快速增长。

2.整村推进的基本方法

整村推进是一项综合性扶贫方式,是以村级经济、社会、文化的全面发展为奋斗目标,坚持开发与发展并举,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在建设内容上以发展经济和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为中心,力求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教育、文化、卫生、社区精神文明共同发展;在资金投入和扶持力量上,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以村级物质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为基础,充分调动政府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力量。其主要特点:一是通过村级规划规范项目的选择和实施;二是项目管理引入村级社会、文化建设,使村级组织建设民主政治建设及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成为扶贫开发的保证条件,纳入了项目管理的范围;三是整合扶贫资源,在项目建设上按照“各投其资、各记其功”的办法,明确相关部门和帮扶单位的职责和任务,努力引导一切可用的财力、物力、人力资源,捆在一起集中投入;四是坚持政府引导、群众自愿和市场需求三个基本点,扶持和鼓励村干部、党员和能人牵头,农户自愿参加,组建各类农业生产、科技服务、农产品加工流通等公司、中心或合作经济组织,沟通生产与市场渠道。

通过几年的努力,新的扶贫方式在实践中逐步贯彻。一些县按照参与式整村推进的内在要求和运行机制,在工作中形成了一整套规范的做法:在政府主导上实行“一体化服务”;在资金配套上力争项目资金和群众贷款“双渠道筹资”;在项目实施和管理上采取村委会负责实施、协会组织经营、农户自负盈亏的“三元化管理”;在村级规划和项目选择上兼顾生产条件、生活条件、社会发育条件和农民增收“四位一体设计”;在工作指导上坚持参与式整村推进与退耕还林、支柱产业开发、小康建设、科技示范园区建设、计划生育“五个结合”。这些做法为参与式整村推进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