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乡镇企业产业结构分析

乡镇企业产业结构分析

时间:2023-06-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农副食品加工业是甘肃乡镇企业发展较早、较快的重要行业之一,点多面广,其中有粮油、罐头、豆制品、淀粉及其制品、蔬菜加工、制糖、糕点、乳品、调味品、饮料、饲料等。其中个体、私营企业8.69万个,从业人员27.52万人,营业收入62.03亿元。

乡镇企业产业结构分析

全省乡镇企业经过几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以工业为主体,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建筑业)和第三产业(交通运输业、批发零售业、餐饮业、服务业等)全面发展的格局,成为全省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

1.农业企业

包括种植业养殖业,是乡镇企业的启蒙产业之一。在50年代的农业合作化时期,就组织劳动力向大自然进军,大兴植树造林。在人民公社时期治山治沟声势更大,大多数公社、生产大队利用空闲滩地、荒山河沟办起农场、林场、猪场、鸡鸭场、渔场、畜牧场、药材场等,但效果很差。60年代初大部分被解散。1970年,全省各地贯彻国务院“北方地区农业会议”精神,农机工业兴起。社办、队办种植、养殖企业也应运而生。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后,公社、大队农林牧场部分解体,林木果园下放生产队,随地权就近承包给农户分散经营,大牲畜、猪、羊折价分给农民家庭饲养,社办、队办农业企业锐减。1983年全省有农业企业3389个,从业人员1.84万人,与1978年比较,企业减少4535个,从业人员减少3.01万人,分别减少57.23%和62.04%,总收入1271.26万元,减少31.59%。1985年开始产业结构调整后,农业企业由乡镇企业发展初期的小规模、传统种植、养殖向产业化、现代化企业发展,总收入不断增长,经营方式和产品也上了档次。就全省而言,农业企业所占比重依然很小。

2.工业企业

工业企业是甘肃乡镇企业的主要产业,年增加值总产值均占40%以上。按门类划分,有农副食品加工业、轻纺工业、机械制造业、建材工业、煤炭工业、化学工业、矿产品采选与加工等10多个主要行业。其特点是重工业偏重,轻工业偏轻,生产传统产品的企业较多,生产技术含量较高的名、优、特产品的企业偏少。

农副食品加工业是甘肃乡镇企业发展较早、较快的重要行业之一,点多面广,其中有粮油罐头豆制品、淀粉及其制品、蔬菜加工、制糖、糕点、乳品、调味品、饮料、饲料等。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粮油及其他经济作物产品、产量大幅度增加,粮食、油料市场和价格逐步放开,为农副食品加工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资源。到1989年,全省有农副食品加工企业1255个,从业人员1.95万人,产值1.57亿元。

全省乡镇企业的轻纺工业包括纺织服装、鞋帽、皮革及皮毛制品、工艺美术家具、造纸及纸制品、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塑料制品等。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一定规模和优势的产品主要有纺织、针织、服装、家具、造纸及纸制品、制革及塑料制品。1986年,全省有乡村集体轻纺工业企业1105个,从业人员3.19万人,产值9793.33万元,占乡村集体工业总产值的13.2%。1989年,国家治理整顿经济秩序,关停并转一批设备陈旧、工艺落后、污染严重的小棉纺、小造纸和小制革厂等“五小”企业,轻纺工业发展有所滑坡。1992年以后,又有较快发展。

全省乡镇企业的机械制造工业,包括通用机械制造、中小农机具制造、金属制品电器及器材制造、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仪表仪器及计量器具制造业等。在人民公社时期,主要以修理农机具及生产小型工具如犁铧、铁锨、镰刀等为主。受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企业缺资金、缺技术、缺原料,多年来一直徘徊不前。总体上说,起步早、起点低,传统粗笨产品多、有一定技术含量的精密产品少。1984年全省有机械制造企业964个。从业人员1.47万人,产值4626万元。企业主要分布于兰州天水张掖武威、庆阳等地区、市,约占全省乡镇企业机械工业的90%。20世纪90年代,机械制造企业领域有所拓展,产品品种增加,质量有所提高,主要产品有通用机械、砖瓦机械、农业机械、食品机械、拖拉机汽车配件、电线电缆仪器仪表、防盗安全门散热器等。

此外,乡镇企业中的建筑材料工业、煤炭工业、化学工业、矿产品采选与加工业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壮大。其中,建筑材料工业的水泥、水泥制品、砖瓦、石膏及石膏制品、石材石灰、加气混凝土制品、轻型复合墙板、轻材料及其制品、保温材料、吸声材料、建筑塑料制品、建筑涂料、新型防火材料、建筑密封材料、建筑陶瓷、卫生陶瓷、新型建筑金属材料等,是甘肃乡镇企业优势行业之一,分布于全省各地。(www.xing528.com)

3.建筑业

建筑业是甘肃乡镇企业的起步产业,在20世纪50年代农村建筑队(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据1978年统计,全省有社队建筑企业1l18个,从业人员3.86万人,总收入4800万元。1982年,国家建委规定,“国营建筑业和农村建筑队可联合承担城市建设工程,乡镇建筑队可进入大城市包工建筑,并组织自己的管理机构”。此后,乡镇建筑企业从农村走向城市,逐渐发展起来,从小型建筑队发展为建筑公司,除向国有建筑施工企业提供劳务外,还承包一定规模的民用与工业建筑工程,机械装备和技术力量也有了很大改善。1986年以后乡镇建筑企业由乡村两级集体经营扩大到联户和个体私营。1989年乡镇建筑企业发展到7478个,从业人员35.38万人,其中技工8.4万人,专业技术人员4700人,分别占从业人员总数的23.7%和l.33%,完成房屋建筑竣工面积557万平方米,实现总产值14亿元。其中资质四级以上建筑企业有178个。

4.交通运输业

乡镇企业的交通运输业始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的运输工具主要为骡马车、骆驼车、人力架子车、木船等,在靠近城镇、车站、码头的社队,组织装卸队、运输队,农忙种地,农闲装卸运输。1983年,中共中央《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明确规定:农民个人或联户购置大中小型拖拉机和汽车、小型机动船,从事生产和运输,应当允许。部分农民联营和个体购买汽车、拖拉机从事客货运输,运输业越办越多,越办越活,队伍不断发展壮大。1986年,全省交通运输企业发展到2.7万个,从业人员8.23万人,营业收入2.88亿元。90年代,股份合作及个体交通运输业又有更大发展,个体、私营运输业更为突出。1995年,全省有交通运输企业9万个,从业人员29万人,营业收入62.5亿元。其中个体、私营企业8.69万个,从业人员27.52万人,营业收入62.03亿元。

5.第三产业

甘肃农村中的批发零售业、餐饮业和服务业,在城市工商业改造中实行公私合营和农村人民公社化后近乎绝迹。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农村批发零售业、餐饮业、服务业日渐活跃,在城市、农村集镇纷纷办起专业市场、贸易货栈、宾馆饭店旅社、饭馆、冷饮店、浴池、照相馆、理发店等。

批发零售业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逐步发展起来,网点多,分布广,规模小,经营方式灵活。经营范围由原来的购销农民日常消费品的小店铺、商店发展成为社会提供多种服务且具有一定规模的购销公司、贸易货栈、专业市场等。1990年全省有批发零售企业3.02万个,从业人员3.88万人,营业收入9.67亿元。全省比较大的批发零售企业和专业市场有:兰州东部批发市场、兰州布料批发市场、兰州陶瓷建材批发市场、临洮腾胜蔬菜土特产购销公司、广河县三甲集皮毛市场、张家川县龙山镇皮毛市场、陇西县文峰中药和木料市场等。

住宿餐饮业主要分布于城乡集镇和公路交通沿线,经营品种以住宿、停车、当地风味传统小吃为主,绝大部分为个体所有。1986年全省有住宿餐饮企业6640个,从业人员1.58万人,营业收入3936.58万元。其中个体经营户6372个,从业人员1.44万人,营业收入3385.62万元,占全部住宿餐饮业营业收入的86%。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许多农民开起档次较高的餐馆、酒店,一些设备齐全、装饰豪华、有一定规模和档次的宾馆、饭店也相继建成。兰州市有五泉饭店、滨河饭店、东升饭店、大桥饭店、桃海宾馆、古城宾馆、秀川宾馆、东湖宾馆、东方大酒店,旅游城市敦煌有莫高宾馆等。

社会服务业主要有摄影、停车场、游乐场、度假区、理发、修理、浴池等。1986年全省有服务企业8011个,从业人数2.06万人,营业收入4472.62万元。其中个体服务业7308个,从业人员1.59万人,营业收入2794万元,占服务业总收入62.4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