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2月,甘肃省计划委员会、甘肃省“两西”农业建设指挥部制定了《甘肃省“两西”地区1983年农业专项资金建设计划(草案)》,将1983年国家拨给甘肃的“两西”建设专项资金1.6亿元,连同本省支援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0.35亿元,合计1.95亿元分配给“两西”地区。
第一批安排农、林、水、牧各项建设项目124项,投资总额1.444亿元。河西地区安排6121万元,用于张掖大野口水库、张掖乌江排水、肃北大拉排电站、民乐瓦房城水库、民勤跃进总干渠、敦煌党河水库、高台黑大板水库、景电二期等16个续建、扩建和新建的水利工程项目,同时安排林业建设、农科建设和农电线路建设等。中部干旱地区安排7306万元,用于农村能源、人畜饮水、林业建设、退耕种草、农田基建补助、农业科技等,另外续建靖远兴堡子和皋兰西岔电灌等10项水利工程。
为使党中央、国务院对“两西”建设的有关指示精神落到实处,甘肃省委选派干部组成省、地、县三级指挥班子。一些重大建设项目如景电二期、疏勒河、黑河等流域水利建设工程领导班子相继组建。(www.xing528.com)
“三西”建设项目实施后,经过1983年的努力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为了总结工作,完善“三西”建设的指导方针和政策规定,部署1984年建设计划和近期发展规划,1983年9月12日至21日,国务院“三西”地区农业建设领导小组在甘肃酒泉召开了第三次(扩大)会议。会议通过了上报国务院的《“三西”地区农业建设领导小组第三次扩大会议的汇报提纲》。1983年11月28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原则同意《汇报提纲》,下发甘肃、宁夏两省区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贯彻执行。《汇报提纲》对一年来的工作进行全面总结,提出了“三西”建设的方针、任务、奋斗目标,并对政策措施做了进一步的完善和深化。确定了甘肃中部地区和宁夏西海固地区农业建设的奋斗目标,即:力争3年(1984—1986年)停止破坏,5年(1987—1991年)基本解决温饱,10年至20年改变面貌。大力种草种树,恢复植被,停止生态破坏;发展多种能源,解决农村燃料问题;重视旱作农业和节水型农业;用定西、西海固的劳动力开发河西、河套地区;大力发展多种经营;重视智力投资,培养当地人才。
此后,省委、省政府先后制定下发了《甘肃省“两西”地区移民安置工作试行办法》(1984年)、《关于加强老区、困难地区建设的决定》(1986年)、《关于老区、干旱地区和困难地区三年解决群众温饱的意见》(1987年)、《关于进一步加强高寒阴湿和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扶贫开发工作的决定》(1990年)、《关于进一步加强扶贫开发工作的决定》(1991年)等,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要求,为加快全省贫困地区经济开发,稳定解决温饱问题,逐步向脱贫致富的目标迈进。全省上下、各行各业、各族各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积极行动,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紧迫感,投身到扶贫开发的事业中,为尽快解决贫困地区群众温饱、彻底改变甘肃贫困落后面貌而努力奋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