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一颗平常心,以淡然的心境看待世界,才能看到世界本来的面目,才能轻松、真实、幸福地生活。
泰国有一家媒体曾刊登这样一个故事:他们的总理川·力派的母亲86岁了,但她天天在曼谷的一家市场内摆食品摊,卖一些豆制品和其他食品。有人说她:“你儿子是总理,你还摆地摊,不觉得丢身份吗?”
她回答:“儿子当总理是他有出息,我摆地摊是因为在这儿能见到许多老朋友。我没想过会丢谁的脸面。”当然,她最高兴的是看见下班的儿子高兴地吃她亲手做的豆腐。
超越名利和世俗羁绊,保持淡然的心境,不因别人荣而荣,更不因世俗的观念而丢弃自己的幸福,只是按照自己平常的心境去生活。拥有一颗平常心,即使平凡的人们也会寻找到心灵的满足。
一位写字楼里出来的白领女人,因为工作压力大,老板太苛刻,一度想跳槽,在郁闷中她走进一家美容院,和美容师聊起天,月薪几千元的她惊叹于这些美容师居然每月只拿几百元的工资,每天要工作十几个小时,却依旧面如桃花,笑如春风。那一刻,她忽然感觉到自己原来有着一份那么完美的工作,老板原来是那么的和蔼亲切。走出美容院,阳光是那么的明媚,心情也变得愉悦,连街边小贩的叫卖声都是那么真实、那么恬淡。生活原来是这样的美好!
人的心境不同,对周围事物的感受也会不同。拥有了淡然的心境,心头的阴霾会如晨雾散尽,自然明朗;拥有了淡然的心境,才会从浮躁的心绪中寻到几许安宁;拥有了淡然的心境,才会处变不惊,进退自如;拥有了淡然的心境,才会“闲看秋水心无牵,坐看长松气自豪”。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这样的心境才是平和的、淡泊自然的。
从前有一位虔诚的女信徒,每天都从家中带一些鲜花到寺院供佛。然而,她特别喜欢为一些琐碎的小事生气,因此常常愁闷不堪。
这天,当她把鲜花送到佛殿时,正遇到寺院的大禅师,便对他说:“我每次送花礼佛时,便感觉心灵像清泉洗涤过一般清凉,但回到家中,却又心乱如麻了,希望有机会像你们一样在禅院过一段晨钟暮鼓、修身养性的宁静生活,那对我来说就是最大的幸福了。”
禅师听后一言不发,只是将她领到一座禅房中,落锁而去。
妇人不明白怎么回事,气得用力踹门,随后又连骂带吵。骂了许久,禅师也不理会。妇人又开始哀求,禅师仍置若罔闻。等妇人沉默后,禅师来到门外,问她:“你不是要来禅院寻找幸福吗?现在身在禅院,为什么还生气?”妇人说:“我在骂我自己,怎么会到这种地方来寻找幸福,简直瞎了眼。”禅师听后说:“你连自己都不肯原谅,还未达到心如止水的境界。”说完拂袖要走,妇人急忙说:“我现在确实不生气了。”
禅师问:“为什么?”(www.xing528.com)
妇人说:“气也没有办法呀。”
“如此看来,你并非是真不生气,而是把气压在心里,这样爆发后将会更加剧烈。”
禅师又离开了。
禅师第二次来到门前,妇人告诉他:“我想通了,这确实不值得气。”
“还知道值不值得,可见心中还有衡量,还是有气根。”禅师笑着反问她:“你常以鲜花献佛,想必你一定知道如何使花朵保持新鲜吧?”妇人非常高兴地说道:“保持花朵新鲜的方法,就是每天换水,并且在换水时要剪去腐烂的花梗。因为这截花梗不易吸收水分,花朵就容易凋谢。”
禅师道:“这就对了。心灵好比是花,它生活的环境就像花瓶里的水。要保持一颗清净的心,唯有不停清理那些腐烂的、会影响我们的身心的杂念,净化环境,才能不断从大自然中汲取营养。那样的话,你的身体是寺宇,脉搏是钟鼓,两耳是菩提,呼吸是梵呗,无处不宁静,不必到寺院中生活即能享受到幸福。否则,内心不宁静,身在寺庙也无法幸福。”
妇人听后猛然醒悟:“原来内心平静就是幸福啊!谢谢禅师开示。”虽然人的一生难免有不如意的事,但在喧嚣纷争的尘世,更需要保持内心的宁静。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说过这么一句话:“人生5%痛苦,5%精彩,90%平淡。”但是,人们大多只注意到了这5%,而忘记了占据人生更多份额的平淡。
一个人曾经问过一个和尚说:“和尚修行,还用功否?”和尚回答说:“用功。”那个人又问道:“如何用功?”和尚回答:“饥则吃饭,困则即眠。”那人非常奇怪地说:“为什么我和你一样就不算用功呢?”和尚笑着回答:“你和我们当然不一样了,你该吃饭时不好好吃饭,该睡觉时不好好睡觉,整天千种计较,万般思量,心不宁静,怎么叫做用功?如何算得修行?”
由此,我们明白,淡然就是享受生活中的平凡和简单,只要能把心态放平稳,不要被外界的动乱干扰,就是拥有一颗真正的平常心。
要获得心灵的那份清净就需要我们日日更新、时时自省,这样我们就能保持心中的那份淡然,不再为小事生气,心平气和地对人对事。如此,我们就会拥有幸福的人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