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构建良好的消费关系:如何反映?

构建良好的消费关系:如何反映?

时间:2023-06-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透过广告我们可以看出某一时期的社会主导价值观念、消费潮流,以及人们的生活理念和不同人群的社会地位,等等。广告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方位的、生动形象的视角来回顾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走过的发展历程。中国社会的每一个变化和进步,每一次重大事件,都能在广告中找到影子。广告反映、表现日常生活,但这种反映与表现常常是虚拟的。在这个过程中,广告通过其中所蕴含的价值观念塑造了消费者对自己在消费关系中身份地位的认知。

构建良好的消费关系:如何反映?

某一时期的广告通常或多或少地会体现出那个时期的社会风貌及主要特征,所以透过广告我们可以窥探其所对应的某个社会。广告在内容和形式上所呈现的发展与演变也可以用来透视社会所取得的进步与变革,广告与社会的发展基本上是亦步亦趋的,这也是广告能否吸引消费者的关键所在。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广告不仅是商品的宣传者,而且还充当着社会状况的记录者,它记录和反映社会的各个方面。透过广告我们可以看出某一时期的社会主导价值观念、消费潮流,以及人们的生活理念和不同人群的社会地位,等等。广告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方位的、生动形象的视角来回顾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走过的发展历程。中国社会的每一个变化和进步,每一次重大事件,都能在广告中找到影子。

广告反映、表现日常生活,但这种反映与表现常常是虚拟的。也就是说,广告中所展现的生活都是经过符号化加工处理的,带有较强的理想色彩,与人们真实的日常生活之间是有很大差距的,不能简单地将其与人们真实的日常生活完全画等号。朱迪斯·威廉森曾说:“广告再现了我们与生存的真实环境和真实条件之间的假想关系,从这个意义来说,广告是意识形态的。”[18]如今广告里面呈现出来的生活场景都是那么诱人、那么美好:广告中的个体生活环境总是那么舒适、幽雅,诸如宽敞明亮、装修豪华的客厅,温馨浪漫的卧室,家里设施齐全、应有尽有;广告中的个体看上去都从事着轻松惬意的工作,漂亮的办公室、关系融洽的同事、舒适的工作环境;广告中的个体都拥有似乎非同寻常的经济实力,住的是豪华别墅,开的是高档轿车,穿的都是名牌,潇洒自如;广告中的个体的事业似乎都非常成功,看上去业务繁忙,挥洒自如……然而,对于很多人而言,广告中的场景只能是一种理想境界,要想达到和实现那种生活境界是不太可能的。但由于绝大多数广告里面都充满了这些理想元素,久而久之,人们的脑海中就很容易建构出一种共识:把广告当成现实,觉得生活就应该如同广告里面那样,并以此标准来衡量自己的现实生活,并可能产生心理失衡。如果与广告中的差距越大就越容易产生对现状的不满甚至自卑,为了能让自己也成为广告里所呈现的那个“社会”中的一员,便会想方设法地去购买和消费广告中所展现的那些商品,并以此来实现或展示自己意图在这个“社会”中获得的身份。在这个过程中,广告通过其中所蕴含的价值观念塑造了消费者对自己在消费关系中身份地位的认知。

【注释】

[1]伊格尔顿.历史中的政治哲学、爱欲[M].马海良,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94.

[2]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2.

[3]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30.

[4]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2.

[5]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26.

[6]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2.

[7]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3.

[8]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65.(www.xing528.com)

[9]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2.

[10]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89.

[11]宋惠昌.当代意识形态研究[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24.

[12]戴焰军,李英田.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意识形态工作[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5:16.

[13]王永资.全球化态势下意识形态功能分析[J].社会科学研究,2005(7):28.

[14]徐海波.意识形态与大众文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81.

[15]鲍德里亚.消费社会[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1.

[16]侯彦杰,吴比.现代消费方式的生态伦理选择[J].学术交流,2016(4):151-152.

[17]朱丽安·西沃卡.肥皂剧、性和香烟——美国广告200年经典范例[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9:558.

[18]约翰·斯道雷.文化理论与通俗文化导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16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