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意识形态的阶级属性及其在社会中的地位

意识形态的阶级属性及其在社会中的地位

更新时间:2025-01-07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二)阶级性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阶级属性。不同阶级或社会集团基于各自利益的差异而持有不同的意识形态,而不同的意识形态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高低取决于其所代表的阶级的地位高低。马克思说意识形态没有历史,强调的正是它对社会生活的意向性和依赖性。因此,一种意识形态发挥作用的时间长短、范围和程度,与它实际所掌握的人们的数量和思想是密切相连的。用先进的意识形态武装、感染、教育和引导人,是社会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

(一)社会性

意识形态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是社会存在和社会生活的反映。一方面,社会存在的性质与变化决定和影响着社会意识的性质和变化。另一方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也会发挥着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科学的、积极的社会意识,顺应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有利于推动社会的发展;而那些落后的、不科学的、消极的社会意识,则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会严重阻碍社会的向前发展。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文中,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人们的想象、思维、精神交往……是人们物质行动的直接产物。”[6]无论在什么时候,意识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即源自人们的实际生活过程。“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7]意识形态产生于以生产劳动为基础的社会物质生活。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对哲学、艺术以及宗教等意识形式的思想上层建筑有着很明确的说明,他认为:“每一时代的社会经济结构作为现实的经济基础,由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以及艺术、宗教、哲学等意识形式所构成的全部思想上层建筑,最终都应由这个社会现实基础来说明。”[8]马克思主义正确地反映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是一种科学的意识形态。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中,意识形态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它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并依存于社会关系之中。

(二)阶级性

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阶级属性。不同阶级或社会集团基于各自利益的差异而持有不同的意识形态,而不同的意识形态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高低取决于其所代表的阶级的地位高低。代表先进阶级利益的意识形态对社会发展可以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代表反动阶级利益的意识形态则会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个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的资料;因此,那些没有精神生产资料的人的思想,一般地是受统治阶级支配的。”[9]我们可以认为,一定社会历史时期的精神生产的产物,即意识形态,就其本质和主要倾向而言,总是体现为统治阶级的思想。比如,在某一国家里,某个时期王权、贵族和资产阶级争夺统治,其政权是分享的,在那里占统治地位的政治意识形态就会是关于分权的学说,人们甚至会把分权当作“永恒的规律”来谈论。又如,在贵族统治时期占支配地位的政治和道德意识形态是忠诚信义等概念,而在资产阶级统治时期占支配地位的则是以自由平等的概念为核心的政治意识形态,等等。(www.xing528.com)

在马克思看来,占支配地位的思想不过是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统治阶级不仅是物质生产的控制者,作为有思维的人,他们还是思想生产的控制者,调节着自己时代的思想的生产和分配。这充分表明,要真正认识一种意识形态,必须深入探究它和该时代的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之间的内在联系,必须揭明抽象的意识形态词句的现实意义之所在。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认为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在此基础上,他还进一步强调了意识形态与阶级对立之间的内在联系:“毫不奇怪,各个时代的社会意识,尽管形形色色,千差万别,总是在一定的共同的形态中演进的,也就是在那些只有随着阶级对立的彻底消逝才会完全消逝的意识形态中演进的。”[10]由此可见,超阶级关系的意识形态是根本不存在的,意识形态的本质取决于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

(三)实践性

说意识形态具有实践性,这里包含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意识形态并不是纯粹空洞的东西,它具有意向性,即它总是指向现实的。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实际生活过程。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意识形态观念,不论是关于他们同自然界之间的关系的观念,还是关于他们之间的关系的观念,或关于他们自己的肉体组织的观念,都是他们的现实活动和现实关系的有意识的表现。不管这种表现是真实的还是虚幻的,这些观念总是指向现实的,总是有自己特定的社会内容的。马克思说意识形态没有历史,强调的正是它对社会生活的意向性和依赖性。社会生活改变了,意识形态也会或快或慢地改变自己,根本不存在黑格尔和青年黑格尔主义者所主张的意识的独立发展的历史或精神的自我展开的历史。第二层意思是:人们之所以接受意识形态的教化,努力与意识形态认同,正是出于实践的目的。意识形态并不是闲来无事的诗词,并不是一经掌握就可以束之高阁的东西,而是人们进入社会、在社会中维持自己生存和各种实际活动的实用证书。意识形态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或者换句话说,实践性是任何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和功能。一个试图逃避意识形态教化的人只可能是自然存在物,而不可能是社会存在物。也就是说,对某种意识形态的认同正是人们在任何特定的社会中从事任何实践活动的前提。在这个意义上,并且仅仅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也可以把人理解为意识形态动物或意识形态存在物。

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是通过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从而实现的。思想本身并不能实现什么,要实现思想就要诉诸实践,而社会实践的主体是人。因此,一种意识形态发挥作用的时间长短、范围和程度,与它实际所掌握的人们的数量和思想是密切相连的。意识形态作为思想的上层建筑,具有特殊的激励和引导作用。用先进的意识形态武装、感染、教育和引导人,是社会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先进的意识形态在全社会能形成一种共同的理想信念,并成为人们的行动指南,为社会和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思想保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