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的北海,早在2 000 多年前,就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始发港之一;明清时期,是广东广西及云贵川货物的主要进出口岸;1876年,它被辟为对外通商口岸。然而,潮起潮落,沧海桑田,曾创造了历史辉煌的这座城市,却慢慢淡出了历史视线。
1984年,北海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这一年,北海在14 个沿海开放城市中榜上有名,由此加快了这座城市的发展进程。
独特的区位决定了北海的发展与进步。为重振昔日的辉煌,北海以建设美丽的现代化滨海城市为目标,不断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及交通设施建设,大力打造开放发展的城市新平台。
改革开放之初,还只是县级建制的北海年财政收入只有3 519 万元。要领略对外开放的风采,打好基础是不可逾越的一步。20 世纪90年代初,北海抓住改革开放再掀浪潮的历史机遇,制定以土地补偿修路投资的优惠政策,引进大量资金,全面开工建设14 条城市干道,初步形成了北海现代化的城市路网框架。(www.xing528.com)
北海是中国走向东南亚和东南亚进入中国大陆的门户,以风光秀美、资源丰富而闻名遐迩。如何充分发挥这些区域优势和自然优势,打造生态城市,一直萦绕在北海决策者头脑中。2006年,北海提出了“一带两湾”城市发展战略。“一带”,就是以海景大道为纽带的重点发展地区,最终形成以海景大道为重点的多节点多组团发展的滨海经济带。“两湾”,一是铁山港(湾),总体规模300 平方千米,建设大型临海工业园区、亿吨大港、商贸基地和物流中心;二是廉州湾,总体规模80 平方千米,重点发展高新技术、海洋、电子信息等产业,打造大型工业园区和美丽宜人的海湾新城。
如今,北海不仅有了现代化的铁路、高速公路、机场和港口码头,还有宽阔整洁的市区大道。据北海市市长介绍,到2007年年底,北海城市道路达1 250 条,道路总长度330 千米,是10年前的10倍。
今年1月,国家正式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按照《规划》,到2020年,北海城市建成区面积将发展到140 平方千米,建成区人口发展到100 万—120 万人,两者均相当于2007年的3倍。届时,一个现代化的滨海城市将崛起在北部湾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