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借鉴韩国之美,领略意大利之情——韩意深度分析

借鉴韩国之美,领略意大利之情——韩意深度分析

时间:2023-06-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参加此次会议的还有吉利公司首席设计师Brett Patterson。说实话,我对韩国汽车行业的了解并不多,我知道韩国有好的汽车公司,但是我对它们的历史不太清楚。韩国的汽车行业通过一些意大利的设计公司帮助其实现转型,就像中国企业现在做的一样。韩国汽车企业注重建立自己的品牌形象,而且建立了自己的全球经销网络。综合来讲,韩国汽车就是性价比很高。

借鉴韩国之美,领略意大利之情——韩意深度分析

人们对日本韩国和中国的汽车业和车企做过许多比较。直到20世纪90年代,韩国车企还在依赖于国外技术和设计,但自那以后它们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步,现代/起亚等车企几乎在各方面都达到了世界水平。

●韩国汽车工业的演变:韩国与中国的共性与差异。

●过去20年里起亚和现代发展过程的案例研究。

●技术、设计、生产和品牌形象的作用。

●对中国车企的借鉴意义。

嘉宾:

James Hope,奇瑞汽车设计总监,中国

宣奇武,阿尔特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

Brett Patterson,吉利公司首席设计师,中国

Suk⁃geun OH,现代汽车集团执行副总裁(主管现代设计中心工作),韩国

主持人:

Owen Ready,《英国汽车设计新闻》编辑,英国

主持人Owen Ready: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参加这次的圆桌会议。首先我想感谢主办方邀请我们参加2013全球汽车论坛。我觉得这次圆桌会议将是一场非常有意义的讨论。今天下午我们会讨论韩国汽车的设计,考察韩国汽车行业与中国汽车行业的相似性,看一下这两者之间的差异有哪些。在开始之前,我想简单介绍一下各位嘉宾和我自己。我是《英国汽车设计新闻》的编辑Owen Ready,在我旁边的依次是现代汽车集团执行副总裁Suk-geun OH,奇瑞汽车设计总监James Hope和阿尔特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宣奇武。参加此次会议的还有吉利公司首席设计师Brett Patterson。

首先请奇瑞汽车设计总监James Hope先生发言。

James Hope:谢谢主持人。刚才Owen Ready说了,今天我们下午探讨韩国汽车的演变,以及它与中国汽车行业的对比。说实话,我对韩国汽车行业的了解并不多,我知道韩国有好的汽车公司,但是我对它们的历史不太清楚。我在网上查了一下,发现了很多有意思的事实。首先是双龙汽车,我搜索到的数据是每年产量有10多万辆,现在被印度收购了。还有大宇汽车,在1999年爆发金融危机之后曾经破产。1972年之后一直是大宇的股东之一的通用汽车收购了大宇。我还搜到了一些数据,韩国国内汽车的产量在2012年大概是400多万辆,而且销量现在也非常不错,它们在全球还有很多先进的工厂,每年产量达到一百多万辆。

我们来看看它们的一些成功故事,这是今天下午讨论的重点。我们来看现代汽车。我个人感觉现代汽车的发展变化是很快的,它一开始做的是经济型汽车。我在加拿大长大,记得在20世纪80年代初,我买了现代的“小马”(Pony),这款车风靡一时。后来现代汽车改变了设计理念,变得更加果敢前卫。以后推出的圣达菲车型,就已经开始表达自己的一些设计语言。后来演变成今天这样一个流线设计风格,这种风格是非常成功的。起亚汽车的发展就更具有跳跃性。起亚用了一代人的时间就实现了一个转变,而且它得到了全球消费者和设计行业的关注。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品牌通过时间的积累,逐步产生出了一些全球领先的汽车设计。

我觉得可以打一个比方,一个公司像是一个人。婴儿出生后不断地成长,学会了走路、说话,有了一定的自理能力;随后进入青春期、步入成年,经历了很多不同阶段的人生体验,包括对社会文化的感知;通过这些经历不断地成熟,最终变成一个独立的成人。这样的一个比喻能够很形象地形容一个汽车企业,它的成长就像一个人一样,需要我们精心呵护,需要不断地培养,需要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才能够真正站立起来。

过去30年,韩国汽车业也经历了从婴儿期到成熟期的发展历程,我们看到现代和起亚的发展非常快,而且它们有自信,全球消费者给它们的回馈是积极的。我觉得这也是中国汽车行业要努力的一个方向。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得也非常迅速,我2012年参加北京车展,觉得中国的本土品牌和国际品牌差距还是很大的,但是一年以后看了上海车展,我就发现这个差距缩小了很多。

韩国的汽车行业通过一些意大利的设计公司帮助其实现转型,就像中国企业现在做的一样。奇瑞会做一些市场调查,我们在不同的地方进行调查时发现,因为中国各地存在文化差异,所以调查的结果会有所不同。比如,我们在上海、广州、青岛等城市进行调研,得出的结果就有差异。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之间也有差异,还有三线、四线城市也不一样,它们之间的差异也是很明显的。这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市场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还有一点,中国现在的汽车品牌是很多的。我开始来到中国时,就注意到好多车我都没有听说过。虽然我在汽车行业干了20多年,也非常惊讶中国有这么多汽车品牌。韩国汽车企业注重建立自己的品牌形象,而且建立了自己的全球经销网络。现在中国汽车行业也想有竞争力,也想打造自己的设计能力,有一些公司也开始注重它们的设计了。

最后我想谈的一点是,我们每次都谈“C”元素,C就是中国。什么才算得上是中国汽车元素?就像我刚才举的人成长的例子一样,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些体现中国元素的苗头。中国有一些特色元素,像瓷器、玉器、竹子等中国文化紧密相连的元素,我们要探索怎样运用这些元素,在设计过程中使我们的汽车看上去具有中国味道。我们觉得通过中国独特的设计语言应该能够让我们超越欧美汽车的影响,能够真正地充分发挥“C”元素,也就是中国元素的作用。

我们也要像韩国的现代汽车和起亚汽车一样,一开始就要打下一个扎实的基础,先去学习游戏规则,然后逐渐拓展自己的边界,把自己做大、做强。我们可以从韩国汽车业在全球的成功中汲取更多的经验。

主持人Owen Ready:我们非常同意他的观点,尤其是关于中国元素的看法,我觉得这是非常有意思的。

下面请阿尔特汽车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宣奇武发言。

宣奇武:大家好。我是阿尔特汽车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宣奇武。今天的话题主要是韩国汽车工业的演变。我在1998年到2004年的时候在日本三菱汽车工作过,那时候三菱汽车还是韩国汽车的股东。当时我们去韩国旅游,看到路上的车很多都是三菱牌。感觉韩国汽车好多技术都是从三菱学过去的。但是我从2004年回国创业之后,感觉到韩国的汽车越做越好,现在完全可以跟日本车媲美,这让我很吃惊。综合来讲,韩国汽车就是性价比很高。性价比这是我们中国人常用的一个词。

我感觉韩国汽车设计还是比较时尚的,比如前几年出的ix 35。这些方面的背景我也查了一下,结论是韩国汽车设计的提升,与国家的支持是分不开的。按照保守的统计,韩国有大约20万的设计师,中国成熟的汽车设计工程师只有3000名,全部设计师最多也就1万名左右。作为十几亿人口的国家跟韩国来比,设计师的比例还是非常低的。这里我希望年轻人能共同努力,把我们的设计搞上去。

说起韩国汽车品牌在中国的建立,我觉得很有意思。韩国现代第一次进入中国时引进了索纳塔,为什么引进索纳塔呢?因为当时这款车在美国已经卖了,在世界上也推出了,是最稳定的不会出问题的一款车,对品牌的建立有保障。本来中国人并不怎么接受现代这个品牌,认为韩国的车还是差一点,但是索纳塔推出以后,大家一看外观很漂亮,性能也不错,也不出问题,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对韩国车的印象,后来韩国车被大家逐渐接受,卖得也很好。我发现它们在品牌建设这方面做得不错。

中国汽车业在这方面相对来说差了一点。中国的汽车厂多,有上百家。我们把产品出口到国外,比如说非洲、中东,实际上车做得并不是很完善,客户让改一改,但是也没有改好,这样就把我们自己的车做砸了。所以我们要特别重视这个事情,也就是说民族品牌要做得扎实。

还有一个是现代和起亚双品牌的问题,很有意思。如果说第二汽车制造厂把福特汽车买了,买了以后它肯定不让福特独立,新公司肯定都叫东风汽车。但是现代汽车把起亚汽车买了以后,搞了个双品牌战略。这两个公司汽车产品的定位差不多,价位差不多,在世界上的认知度也差不多,但是它用双品牌战略,两个品牌一起做。现代的车做得稍微保守一点、大众化一点,起亚的车就做得比较前卫一点,客户也更面向年轻人。这样的双品牌共同运作,降低了生产成本,两个品牌做得都很不错,这两个品牌都得到了中国老百姓的认可。这也是我们中国汽车业值得借鉴的地方。(www.xing528.com)

我们阿尔特可以说是中国最大的汽车设计公司,我们接受主机厂的委托,开发样车,也做试验。我们公司大概有1500人,应该说在中国的设计公司中平台是最大的。我们可以做动力总成的开发。我们前几年在中国生存很容易,因为我们公司有上百位日本人韩国人,还有欧洲设计师,还有大批中国有经验的人员。现在感觉到中国汽车企业都进步了,现在要接一个整车的订单,要经过更艰苦的努力。我们首先要进行市场调查,要把市场定位搞清楚,做什么样的车,怎么做都要搞清楚,这样整车厂才能够把工作给我们。过去非常容易,你给我做就行了,现在是要按照汽车厂整个的要求来做。现在我们自主品牌汽车正逐渐接近世界同类产品的品质,当然还有一些差得还很远。我觉得中国的汽车企业不要浮躁,还要慢慢做,特别是要考虑怎样树立自己的品牌。大家要耐得住寂寞,扎扎实实把车做好,做好质量,少想挣钱的事,把自己的品牌树立好,然后慢慢才能做好汽车。我觉得是这样。谢谢大家!

主持人Owen Ready:谢谢。接下来请Brett Patterson先生讲话,他是吉利公司的设计师。

Brett Patterson:我来中国的时间并不长,我加入吉利公司工作还不到10个月。首先我介绍一下我自己的经历。我刚开始是在通用公司工作,然后到德国的一家公司,之后到了瑞典,后来到底特律做了一些项目。1999年我离开了通用,开始了在汽车设计网站工作,在那里大概工作了10年。那个汽车设计网站发展得非常快,主要报道关于汽车设计、车展方面的信息。我们也致力于帮助年轻的设计师熟悉我们的行业。此外,我们还有很多慈善方面的项目,我们的盈利并不多,主要是帮助更多的人。

在那之后我又回到了设计领域。我刚刚加入到吉利,现在是吉利的三大主设计师之一。我去年12月再次回到了上海,最初两天我发现了交通拥堵非常严重,有那么多电动自行车,它们都没有遵守交通规则,这让我非常惊讶。当然我也在想怎样进一步提高汽车的效用,还要考虑人和车之间如何协调地存在。我觉得汽车行业本身的力量还是有限,这方面可能还需要政府更多地介入来解决人车关系的问题。大多数中国汽车企业的中型车比较多,其他车又五花八门。韩国国际化的品牌只有几个,这样就能够在人们的心中留下根深蒂固的印象。中国企业的技术和设施水平非常高,但它们想更快地发展它们的车型,设计过程很多步骤都被忽略了。我觉得我们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去研究这些设计的细节。

中国汽车企业在设计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有一个原因是决策太过于分散,这也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挑战。我们现在正在试图实现决策过程的集中化,把我们新的设计工作室建立在上海,然后把所有的设计师都聚合到一起,组成一个有效的团队。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才能够实现国际化。

主持人Owen Ready:谢谢。今天最后一名发言人是现代集团的执行副总裁Suk⁃ge⁃un OH。

Suk⁃geun OH:大家好。我是现代汽车集团中心的Suk⁃geun OH,非常高兴能够参加这次论坛。我本人姓吴,吴字就是三国吴国的“吴”字。今天有一种感觉,是找到了家的感觉,找到了根的感觉。非常感谢!

我在韩国现代工作了30年。当初我进韩国现代时,公司还是一个年产20万~30万辆的公司。2012年我们生产了117多万辆汽车,2013年我们的目标是125万辆。我们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我本人也感到非常自豪,非常荣幸。当然,每个国家都有各自的特点,我也相信中国的车企能够成功,成功起来也会比我们更容易。为什么呢?因为中国市场非常大,就是车辆不出口也能够在中国市场内把生产的产品消化掉。

几年前我曾经去过西安,带着家人去那里旅游。我看到兵马俑之后非常震惊,我那时候就感觉到中国人在艺术方面的能力是非常令人钦佩的,而且兵马俑是2200多年前中国人的作品。大家知道,我们在汽车设计的过程中也有一个制造小模型的环节,那次我在西安就看到了中国在2200多年前做的铜车马模型,也就是说2200年前中国就已经有了这样高超的技术,已经可以做这样的模型了。

主持人Owen Ready:谢谢。我想先问一下Suk⁃geun OH,我们看到了索纳塔汽车的设计,现代汽车集团确实运用了非常前卫的设计理念,请问整个设计理念的背景是怎样的?

Suk⁃geun OH:我们现代汽车从20世纪80年代起作为一个跟随者开始发展,这期间我们追随了世界趋势生产了一些比较保守和大众化的汽车。为了引领汽车设计,我们逐渐有了自己的个性和特点。手机设计,或许一个人就可以完成,而汽车设计需要很多人的通力合作,而且需要经历各种环节,需要经过调整,最终才能够完成作品。

主持人Owen Ready:因为我们现在时间有点紧张,现在就开始进行问答环节。在座各位有没有什么问题来问我们嘉宾的?

提问:请问奇瑞的设计理念将会有怎样的提升?

James Hope:您的问题提得非常好。一般来说概念车会让人感觉到眼前一亮,但是传统的设计理念大家都不太感兴趣,这是现实。奇瑞现在努力推出比较新鲜的设计理念,让它能够在车展上引起一定的关注,这也是我们设计师面临的挑战之一。

Brett Patterson:我想补充一下你说的概念车。有时候我们吉利推出概念车的速度很快,比如车展上的概念车,可能没有太多考虑生产成本的问题,而且一般概念车不是说就造一辆。概念车推出的目的,往往不只一种,但主要的目的就是要让大家看到公司未来车型的特点。

提问:我想问James Hope个问题。您的创作灵感来自哪里?现在许多中国汽车企业也想在它们的设计中加入中国元素。您觉得这是否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有没有一个很好的方式能够把中国元素推广到中国市场?

James Hope:实际上您问了3个问题,我来简单回答一下。设计师要保持创造力。奇瑞汽车的设计团队要有创造力,我们非常关注团队合作。设计过程需要团队通力合作,整个团队要朝着一个方向去努力。我在奇瑞所做的工作之一就是掌控前进的方向。举一个例子,像上一次车展的展车设计,我们试图从中国的古典艺术和自然环境中寻找灵感,把基本的中国文化元素融入进来,其中一个元素就是水。我所做的就是让我们的设计团队朝这个方向努力。“中国元素”就是你问的第一个问题的答案。你的第二个问题,可以看现代汽车的例子,我们知道它们的设计从兰花获取了灵感,这个设计在全球也取得很大的成功。所以,如果我们能够在全球引起共鸣,而且是通过中国元素的话,那当然是最好了。

提问:我的问题想提给Brett Patterson和James Hope先生。起亚汽车无论造型团队还是设计能力都已经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我想问两位先生,你们觉得目前中国的汽车设计处于怎样的阶段?如果我们有一天可以实现起亚那样的飞跃,还需要多久?谢谢!

Brett Patterson:是的,起亚汽车非常关注设计,我觉得这也是大部分中国汽车公司要去学习的。我们吉利也要进一步整合我们的设计工作,因为我们在不同的地方都有设计师。我们在设计中不光是要有合适的人、合适的工具和流程,而且要对设计的流程有所掌控。

James Hope:我再补充一下。我觉得设计师和工程师在每个汽车公司里都是非常重要的角色。现在很多中国企业也很关注设计师和工程师,我在刚才的发言中也提到了这一点。我对奇瑞很有信心,对我们的设计工作也非常有信心。我们的领导层对设计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支持。我们肯定能够非常成功地实现设计上的飞跃。

提问:作为一名汽车设计师,我向Suk⁃geun OH总裁提一个问题。大家都知道现代汽车这几年的销量跟其他品牌相比是处于一个快速的发展阶段。我们也知道近几年在中国有一大批年轻人对服装化妆品有“哈韩”的情结。我想问的是,在汽车领域,韩国的设计是否跟中国人群的审美相符合呢?

Suk⁃geun OH:我是韩国人,对于中国人为什么喜欢韩国商品的原因,我觉得还是作为中国人的您应该更了解一些吧。实际上现代汽车在全世界各个区域都有自己的市场,在韩国本土,在美国、欧洲、南美、中国等各个区域都有一定的竞争力。我个人认为我们的一些车型受欢迎的原因,可能就是我们比较注重那个区域当地造型的特点。我们现在在15个国家都有造型设计的工作人员,针对中国这个特殊的市场我们也在努力地设计符合当地市场需求的战略车型,我们在美国和欧洲也都是这样推进的。我们认为要尽量去了解消费者的需求,迎合当地市场的特点,这是最重要的。中国的消费者的需求特点非常有意思,消费者最近比较喜欢大气的造型,我个人的理解是,这代表了一种存在感。我想进一步说明的是,中国消费者喜欢跟其他人不一样的、使人非常有自信的产品。

主持人Owen Ready:谢谢。还有最后一个问题。

提问:大家好。我来自安徽,所以我比较关心奇瑞的发展。我想问James Hope先生一个问题:我们知道几个月前奇瑞发布了一款新车,它不仅是一款新车,还代表了奇瑞的一个转型之路。现在几个月过去了,我想问James Hope先生,您认为这一次奇瑞的转型是否成功?怎样看待未来奇瑞的发展?谢谢!

James Hope:刚刚去参观访问了我们4S店经销商,对于最近发布的这款新车,我们从经销商和消费者那里得到的反馈是这样的:他们感觉我们的新车实现了质量上的跳跃式发展。我觉得我们正在朝好的方向前进,消费者也与我们产生了共鸣。这款新车现在刚开始生产,产量会进一步扩大。我们这款新的车型代表了一个基础,是我们转型的基础。这个车型代表了我们质量的飞跃,代表了我们设计的飞跃,让我们更接近国际水平。谢谢!

主持人Owen Ready:谢谢。我要感谢我们今天在座的所有人,感谢我们的嘉宾和观众。谢谢大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