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未来之车:探索2030年的汽车科技

未来之车:探索2030年的汽车科技

时间:2023-06-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电动化和车联网:2030年时可能实现的情景及面临的机会和挑战。本场会议的题目是“勾勒未来:2030年的汽车”。中国现在每年卖出的电动车的比例很小,到2030年这个比例会非常大。我们目前在中国有超过200人的研发团队,也参与了自主品牌电动车及新能源汽车的开发。过了300年,英国的詹姆斯·瓦特发明了蒸汽发动机,才出现了蒸汽机汽车。现在全球已经进入汽车社会,2013年中国汽车产量会有2000

未来之车:探索2030年的汽车科技

科技创新一直在推动汽车设计、开发和生产中的变革。面对降低油耗和排放、提高安全性和缓解交通拥堵等挑战,科技创新起着关键的作用。诸如导航和车联网等领域科技的快速发展,使汽车与驾驶人和环境之间的互动发生了重大改变。汽车业将以更快的速度引入这些新技术。2030年时的汽车和汽车业将是什么样?

·2030年时的汽车技术和汽车产业将是什么样?

·主要厂商:现有的和新兴的汽车企业

·电动化和车联网:2030年时可能实现的情景及面临的机会和挑战。

·汽车业能否实现“零油耗、零排放、零堵塞、零事故”的美好愿景?

·科技创新对全球和中国汽车制造商的影响——新企业的出现,胜利者与失败者。

嘉宾:

陈玉东,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德国

Ralf Cramer,德国大陆集团执行董事会成员、中国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德国

Frank O′Brien,麦格纳国际亚洲区执行副总裁,加拿大

Jeffrey JOwens,德尔福公司首席技术官及全球高级副总裁,美国

Ronald Hoge,恩颐投资(NEA)创业顾问、Pinnacle发动机公司首席执行官,美国

主持人:

李克强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系主任,中国

主持人李克强: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参加这个分论坛的交流。本场会议的题目是“勾勒未来:2030年的汽车”。我是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的李克强。大家都知道,在我们汽车行业里有两句话,这两句话不仅得到了汽车行业的共识,而且也得到了社会的共识。这两句话是:汽车是改变世界的机器,汽车是高新产业的载体。但是,汽车在给我们带来财富和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社会问题,所以社会对汽车有严格的要求,社会现在要改变汽车。信息技术电子技术等高新技术在社会中得到了重要的发展,汽车是这些技术最有吸引力的终端之一。

基于这两点共识,在我们汽车行业里,很多企业、很多研发机构也在进行汽车高新技术的探索。在汽车的新技术、下一代技术上,也要达成共识。汽车的下一代技术和最新技术是汽车的电动化、智能化。在这些高新技术推动下,未来的汽车、未来的汽车产业将会是什么样子?到了2030年是否能够真正实现零排放、零油耗、零事故、零堵塞等愿景?高新技术的发展给我们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是什么?这个过程中是否会有新兴的企业产生?这就是我们今天这场会议的主题。

我们很高兴地请到了行业里著名企业的专家与我们分享他们的观点。今天到会的嘉宾有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陈玉东博士,德国大陆集团中国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德国大陆集团执行董事会成员Ralf Cramer博士,德尔福公司首席技术官及全球高级副总裁JeffreyJ.Owens先生,麦格纳国际亚洲区执行副总裁Frank O’Brien先生,恩颐投资(NEA)创业顾问、Pinnacle发动机公司首席执行官Ronald Hoge先生。

下面就请各位嘉宾与我们分享一下他们对上述问题的看法和观点。首先请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陈玉东先生演讲。

陈玉东:谢谢李教授。李教授讲的汽车界的两个共识,也就是汽车创造美好生活,汽车是新技术的载体,我是非常赞同的。同时博世的口号也是“科技创造生活之美”。所以今天车是我们的主题。

我们认为,汽车业无论怎么做,总是离不开使用汽车的终极目标。什么是使用汽车的终极目标呢?实际上很简单,就是安全地、舒适地,不对环境和别人造成影响地,把你从A地送到B地,这就是汽车的终极目标。那么,为了这样一个终极目标,汽车业在过去100多年里一直试图进行各式各样的技术革新,以及各式各样的改造。我认为未来的趋势,就是自动化、电动化,以及互联化。

首先我们来看,与自动化对应的是汽车的安全性的提高。我们知道,90%的车辆事故是由驾驶人的错误引起的。自动驾驶能够智能化地避开周边环境的危险,为乘员和驾驶人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自动驾驶是一个未来的发展趋势,但是要真正做到完全的无人驾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这个过程中演变出来的一些技术、一些趋势,为安全驾驶提供了更多的方便。例如,避免追尾的技术、避免行人受伤的技术,将逐渐应用在一些车型上。

另外一个和自动驾驶相关的就是车的互联性,也就是舒适性。在这方面,博世也做了很多工作,这方面也是和汽车的安全性紧密相关的。从动力总成的发展方向来看,未来的终极目标是实现汽车的电动化。实现汽车电动化方面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中国现在每年卖出的电动车的比例很小,到2030年这个比例会非常大。但是在实现电动化的过程中,一些衍生的技术,如插电式混合动力也会慢慢在中国使用。博世在传统技术的改进及新能源这两方面都投入了很大的力量。我们目前在中国有超过200人的研发团队,也参与了自主品牌电动车及新能源汽车的开发。我们会继续保持在中国第一的目标,作为博世全球研发队伍的组成部分,博世(中国)所起的作用会越来越强。我相信,我们中国的工程技术人员会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今天讲的主要就是这些。谢谢大家!

主持人李克强:谢谢陈博士的介绍。下面有请德国大陆集团中国区总裁Ralf Cramer博士与我们分享他的观点。

Ralf Cramer:首先我想感谢李克强教授邀请我参加这次讨论。我来中国的时间不长,2013年8月才来,是中国区的新总裁和首席执行官。因为对我们来说,中国汽车市场是一个新的市场引擎,所以德国总部也非常重视中国市场。

我关注的话题,是未来汽车行业技术上的发展趋势,也就是自动驾驶和互动性等。

我重点讲讲我个人和德国大陆集团是怎么看待自动驾驶的,以及自动驾驶在未来能否真正实现。刚才陈玉东先生谈到了对2030年的展望,我也认为现有的技术至少是可以允许我们有这样一个梦想的,就是到2030年,甚至在2030年之前实现自动驾驶。

我想回顾一下过去,去追溯一下前辈们的梦想。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达·芬奇在1478年就有一个愿景,希望有一天能够有人造出自动推进车,他当时还画了一个原理图,可惜并没有付诸实施。过了300年,英国詹姆斯·瓦特发明了蒸汽发动机,才出现了蒸汽机汽车。从达·芬奇的汽车构想到蒸汽机的发明,再到第一辆汽车的出现,中间跨过了400多年。现在全球已经进入汽车社会,2013年中国汽车产量会有2000多万辆,而且中国的汽车保有量已经超过了1亿辆,所以,我们现在的生活已经离不开汽车了。

和博世的立场一样,我们也坚信能够实现自动驾驶。2007年,一辆装有德国大陆集团自动驾驶系统的雪佛兰就获得了达尔夫城市挑战赛的胜利。德国大陆集团现在也还在继续努力开发这些新技术,使其更加精细、成本更低。2013年,我们是第一个拿到内华达州自动驾驶车辆测试牌照的供应商,是第一家能够在美国的内华达州进行自动驾驶测试的机动车供应商。

目前,德国大陆集团在这个领域是市场的领头羊,我们有50年经验积累,有数千名工程师在开发安全驾驶和驾驶人辅助系统。利用驾驶人辅助系统改善驾驶的安全性,这对中国的交通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在未来它也会是市场增长的一个主要驱动力。我不知道2030年的情况会怎么样,但是有一点我确信,那就是2030年的汽车是我们现在无法想象的,到那时我们可以在车上玩游戏,同时汽车还能够安全行驶。当然,德国大陆集团并不是说一步就可以做到无人驾驶,这个技术可能是逐步实现的,应该会在欧洲最先实现。谢谢大家!

主持人李克强:谢谢Ralf Cramer博士。下面我们请麦格纳国际亚洲区执行副总裁Frank O’Brien给我们介绍他的观点。

Frank O’Brien:早上好。非常高兴来到武汉参加此次论坛。我也来谈一下对2030年汽车的展望。此外,我还会谈前两位嘉宾没有讲到的一些问题。

首先大家可能不太了解麦格纳,我们是世界主要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之一,年销售额达300亿美元。我们在武汉有145位汽车研发工程师。

麦格纳也是制造整车的公司,今年我们生产了12.7万辆不同车型的整车,我们18年前就开始生产整车了。

接下来我说一下对2030年的展望。虽然很多预测常常是错的,但是我们可以确定的是,从1930年到2013年汽车行业的变化非常大,而从2013年到2030年汽车行业技术的发展将非常快。要想适应这种变化,政府就要出台新的政策和法规,尤其是有关于安全性和环境方面的法规,以及信息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法规出台的速度可能会影响技术的发展,在2030年汽车行业如果想实现前面讲的那些技术的话,我想没有相关法律的保护是不可能的。

2030年的汽车肯定会更安全、更轻、更环保,同时也能实现智能化。但是,政府会允许汽车实现何种程度的智能化操控,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在动力系统方面,电动车会得到很大发展。也许我们的汽车会有很多的种类,包括生物燃料车、燃料电池车、纯电动车和混合动力车等。

此外,2030年汽车外观会有更多的改善,我们会使用很多的混合材料。汽车外观会更加时尚,造型也会变得更加合理。从内饰的角度来看,会有一些新鲜的东西出现,如驾驶人和乘客可以在车上玩小游戏,内饰可以实现个性化等,这与现在的汽车都是不一样的。未来的汽车会更易于驾驶、更轻便,同时也更安全。

刚才两位嘉宾谈到了自动驾驶,这方面我就不多说了。我觉得未来可能还会实现语音驾驶,就是不知道政府是否允许这样做?

总而言之,到2030年,我们可能实现无人驾驶,那时我们的汽车的内饰和外观会更好,同时外观会有很大的变化,安全性也会有很大的提高。也许在2030年我能再回到武汉,看到武汉制造的这样的汽车。

主持人李克强:谢谢Frank O’Brien总裁的演讲。下面请德尔福公司首席技术官及全球高级副总裁Jeffrey J.Owens演讲。

Jeffrey J.Owens:非常感谢邀请我来到这个环节。到2030年,我们的汽车业会有非常大的改变,包括印度在内的新兴经济体也会对汽车行业产生很大的影响。在中国,我们非常关注在增加汽车使用的同时保护环境,政府也要求汽车行业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能,另外信息技术、互联网智能手机的应用在中国正日益普及,所以汽车技术未来的重点是安全、环保和互联。这几点将是最大的挑战,我相信我的判断是对的。(www.xing528.com)

现在电动车已经在市场中出现了,人们也在探索其他清洁能源汽车和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提高能源效率的方案。全球平均每30秒就有一次交通事故发生,每年因此会有几百万人丧生。在安全性方面,我们希望通过碰撞警告、驾驶人辅助系统等,帮助我们实现零交通事故的目标。在美国和欧洲,这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我们希望把美国和欧洲的技术引进中国这个经济体

现在全球有几十亿智能手机,人们常会使用一些导航系统帮助驾驶。消费者对互联网和汽车互联的需求越来越大,在中国是这样,在欧洲、美国也是这样。我们希望能够找到更多的方法提高互联网在汽车上的应用,同时又确保安全性,就是实现安全的互联。随着数字技术和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的信息处理将会有很大改善。到2030年,我们的每辆车可能需要200台计算机支持,要有更多的后台软件支持。如果要管理好这些软件,就要有更强的技术,要有很强的基础设施,要有很强的远程信息处理技术,这样才能够支持汽车的功能。

未来汽车的另一个发展趋势是驾驶的自动化。在美国,已经有包括内华达州在内的3个州,通过了允许自动驾驶汽车上路的法规。欧洲政府方面也在通过类似的法规,允许在高速路上测试自动驾驶。

目前,全球50%的人口都住在城市,其中10%的人口住在大城市,预计城市人口的比例还会进一步增长。在中国有许多大城市,我们预计中国大城市的人口到2030年会翻一番,能够达到10亿人。我们知道,城市人口增加,汽车保有量就会增加。我认为到2030年全球的汽车产量应该会很高,可能每年都会生产上亿辆汽车,而且这种趋势会不断地延续下去。接下来的17年中,我们汽车制造商也会看到许多与汽车相关的法规的出现。到2030年汽车面临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高铁,甚至自行车都会成为汽车的竞争者。基本上90%的汽车交通事故是由于人为因素,随着汽车智能技术、安全技术的不断应用,到2030年汽车交通事故的死亡率会下降一半。那时我们的汽车都会实现互联网的连接,高速公路上的汽车都是与互联网、车联网沟通的,这样拥堵就会减少,事故也会减少。这些将是我们可以看到的汽车行业从2013年到2030年的巨大变化。谢谢大家!

主持人李克强:谢谢。下面请最后一位嘉宾,恩颐投资(NEA)创业顾问、Pinnacle发动机公司首席执行官Ronald Hoge发言。

Ronald Hoge:首先感谢李教授为我们主持今天上午的讨论。我今天的关注点和其他嘉宾不太一样,可能相比之下我谈的话题没有那么令人兴奋,有点枯燥。因为我们公司是做内燃机的,所以我们主要是以改进发动机技术来实现低碳、减排和降低燃料消耗目标的。我想谈谈对2030年的展望,以及我们在世界特别是中国市场需要做哪些工作,能做哪些工作。中国现在无疑是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消费国,像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正在引领着全球的汽车市场。现在的问题是技术,在未来20年哪种技术对中国和新兴国家来说更为实际?我岁数也不小了,估计比在座的年岁都大。我过去也做过很多预测,如20世纪70年代曾预测柴油机会消失,会被汽油机取代等,但是这些变化都是漫长的。现实的问题是在2030年之前的17年时间,我们该如何应用电动车、混合动力车这些新技术。内燃机将不得不继续进行改进,使用成本也进一步降低,包括先进柴油机技术等内燃机技术将为实现燃料“碳中性”做出贡献。燃油车仍然会与电动车和混合动力车并存。为了更好地实现节能减排,当前迫切需要的是更清洁、更高效的发动机。

首先,我想说的一点是,政府,还有汽车行业要从全局的、系统的观点来看待汽车技术的发展。我们去改进汽车,让它完全摆脱石油是可以做到的。但是电动汽车的能源又从哪里来?我们用什么发电?又怎样把电能输送到机动车里?我们与FEV共同开发接近完成的内燃机的效率已经赶上了电动汽车。从系统的角度看,以燃煤发电电力驱动的电动车无论是经济性还是对环境的影响都更差。我并不是说哪种方案好,我是说像中国和中国汽车业在考虑未来的汽车能源时,要充分考虑各种可能,要整体性地做出选择。

我们开发的内燃机的另外一个优点是可以采用多种燃料,如汽油、生物质油、天然气、氢气和乙醇。多燃料是能源独立的关键,可以使汽车摆脱对化石燃料的依赖,这点对中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做了各种模拟实验,证明这些燃料都可用在多燃料内燃机上。多燃料内燃机不仅可以使用多种燃料,而且效率非常高。

我们与FEV共同用Pinnacle发动机在本田飞度轿车上进行了GT功率分析。该车的原厂配置是1.5升i-VTEC发动机,百公里油耗为6.2升。使用Pinnacle的1.5升发动机并配以VVT和VCR技术后,能耗降低约13%(百公里油耗为5.4升),而成本的增加微乎其微。如果发动机进一步小型化,排量为0.75升,并配以VVT、VCR和涡轮增压技术的话,能耗可降低34%(百公里油耗为4.1升),成本的增加则不足3%。

我们在过去的一百年中已经发展出了比较成熟的动力总成技术,但发动机技术还仍然存在发展的空间,所以我觉得中国在考虑未来汽车技术的解决方案时,不能放弃内燃机解决方案。我们与中国科研机构进行的试验表明,在汽车的整个生命周期中,电动车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要高于装备Pinnacle发动机的同级轿车。使用我们发动机的本田轿车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是很低的,所以,并不一定要电动化我们就能够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能够在未来15~20年满足中国政府的减排目标。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大的机遇。我们要进一步推进这种技术,要打破常规思维,充分利用和进一步改进现有的内燃机技术。我们第一批的产品马上就要在印度进行商业化生产,很快我们就会把它推到中国。

中国是世界汽车第一大生产国也是第一大市场。我觉得中国在选择未来汽车技术的方向时,可以有很多解决方案。而且我相信,我们的解决方案是切实可行的。我希望我们的Pinnacle发动机技术和其他技术能够帮助中国。谢谢!

主持人李克强:谢谢。下面进行提问互动环节。我们这个环节包括两个方面,第一阶段由我用20分钟给各位演讲者提问题。由于时间关系,我对他们每一位提一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对博世的陈总提出的。您刚才介绍到,我们在2030年会应用到很多先进技术。我的问题是,博世公司现在和2030年的技术是什么样的?另外,在技术变化过程中,你们的主要技术发展战略是什么?

陈玉东:谢谢李教授。我刚才讲了2030年的自动驾驶及安全性方面的发展。未来动力总成方面,我们也完全同意刚才Ronald Hoge先生的观点。我们也在做传统内燃机,我认为油耗再减少20%是可以实现的。所以在传统内燃机上,小型化、直喷化和增压等技术还是有潜力的。

传统能源和新能源迈向市场的过程中会有很多技术上的问题,最主要的是大家使用的环境,以及使用的方式变革。目前来讲,传统发动机和新能源,也就是电动车方面我们都在一步一步做基础研究和性能开发。对2030年的电动车来讲,我们觉得最难的还是蓄电池技术的提升,希望到那时能够有一个突破,就不需要在车上装几百千克的电池了,这些重量都会用在其他舒适性方面。电池需要革命性的突破,才能够实现电动车的大批量生产。

所以,未来是一个逐步演进的过程,在传统能源和新能源方面都会大有作为。

主持人李克强:我的第二个问题提给Ralf Cramer。您刚才讲到无人驾驶汽车,我想问的是,到底哪些无人驾驶汽车技术在2030年能够真正意义上实现零事故的愿景?在实现过程中主要的技术瓶颈是什么?

Ralf Craner:您提的这个问题非常好。刚才我只是想利用六七分钟的时间让听众感受我们在这方面做的工作,在情感上让大家产生共鸣,让大家相信未来有这样的技术。我想说的是,现在汽车的很多主件,可以说50%,甚至70%~80%都是可以支持自动驾驶的。自动驾驶能否在2030年实现呢?我觉得在今天我们就可以实现,但是是在一定程度上的。例如,电子控制自动制动系统在行驶中可以根据情况自动进行制动,一些情况下就不用去踩制动踏板了。有一些高端车——这些豪华车已经在中国推出了,都在使用我们的系统,效果都非常好。德国大陆集团正在研发驾驶的自动化系统,可能在2016年就可以推出这种防止拥堵的自动化驾驶系统。主要的瓶颈还是有的,几位嘉宾已经提出来了,如全世界的制造商和供应商都会面临着技术升级,而且我们的立法也相对比较滞后,要去弥合它们之间的差距。谢谢!

主持人李克强:谢谢。我的下一个问题是问麦格纳国际的Frank O’Brien先生。我想提的问题是,在2030年先进技术实用化过程中,除了技术的瓶颈之外,还有一些其他什么瓶颈?例如法规方面、知识产权等方面的限制,是否会影响我们技术的真正实现?

Frank O’Brien:我刚才在演讲时也说到了立法和法律层面,这确实可能会是一个很大的限制因素。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问题是很多国家做事的方法不一样。有这样的趋势:在技术方面,全球都朝着同一个方向前进,但各国政府的影响是不一样的。例如知识产权,一般来说,在美国获得知识产权要花很长时间申请。因为美国专利商标局雇员拿的薪水并不高,所以他们没有办法增加人员。这样,美国申请专利数量已经大大超过了人员的处理能力,所以专利的审批程序很慢,这是我们在知识产权方面面临的很大的瓶颈。而且拿到这些专利后还要到其他国家申请专利,各个国家的法律是不一样的,要到各个国家去打口水战。

主持人李克强:下面问的是Jeffrey J.Owens。我们台上几位嘉宾的企业都在积极地投入未来技术的开发,我的问题是,哪些技术是非常重要的?

Jeffrey J.Owens:我们非常关注接下来5~10年的趋势,关注我们未来会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很多汽车制造商不知道怎么满足这些标准,我们可以为客户提供各种解决方案,包括安全、节能和环保。

此外,我也认为汽车的互联性会提高,现在已经是一个智能手机用户非常多的市场,数字化发展会越来越好。我们在中国也建立了设计基地来实现这种互联性。我们在中国进行技术研发,把成果运用到全球。我们做的最大投资就是工程师和设计师,我们目前在中国的许多设计师,每天都在进行研发。我们非常自豪。

主持人李克强:很遗憾,我们今天的讨论会没有国内供应商参加,下面我请国外的供应商给我们国内的供应商提点建议。在下一代汽车技术的开发过程中,我们国内的供应商如何成为创新者,或者成为一个很好的跟随者?下面请Ronald Hoge给我们介绍一下。

Ronald Hoge:感谢李教授,我之前也谈到了,下一代的汽车技术有很多,但是关键的革新在于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要通过全球汽车业的快速发展来解决重大的问题,包括环保、能源独立及温室气体的排放问题。现有的技术在不断发展,在接下来的15~20年变化会非常快。我觉得这个平台是开放的,根据过去一些年的经验,我认为大家都会有机会成为创新者和引领者。中国很多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也做得非常好。现在大的企业都很注重技术开发,行业之外也会有很多新的企业发展相关技术。我觉得中国完全有机会跟我们做得一样好。中国的汽车供应商也好、制造商也好,都有可能成为全球汽车业的引领者,实现很好的绿色内燃机技术,实现更好的发动机技术。现在正是中国企业进行发展的时机,是中国的机遇期。

我觉得现在有一个很好的现象是中国的汽车人在进行思考,怎样实现下一代技术的发展,是成为追随者还是引领者,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等。

主持人李克强:下面请我们台下的听众与台上嘉宾进行交流。

提问:请问Frank O’Brien,您觉得中国汽车业是否处在“中国制造”的升级阶段?在过渡期间中国汽车业取得了哪些阶段性的成果?存在哪些问题?在节能减排推进新能源汽车这一事业中,您认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发展中需要具备哪些特点?

Frank O’Brien:非常感谢你的问题。我觉得某些技术是适用于所有地区的市场的,不管是中国,还是美国和欧洲,都适用。谈到新能源技术,这是一个崭新的方面,我们在德国也有很多力量在发展新能源车。现在汽车业还是以内燃机为主,到2030年,内燃机还会实现优化。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因为需要很多工程师的投入。

谈到中国,因为我来中国时间很短,还很难进行评论。我注意到中国也在关注环保和尾气排放。北京等大城市不一定是电动车最先发展起来的市场,但是电动车有可能在中国发展起来。

提问:2030年的人口结构会发生变化,会有很多老龄化的人口。现在在欧洲和美国已经有这样的趋势,日本也是。在中国也会出现老龄化的趋势。我们的专家是否能够讨论一下这个问题?因为自动驾驶是我们共同的美好愿望。我觉得未来城市中有更多的老龄化人口,他们可以更好地利用无人驾驶。下面有没有哪位专家谈论一下我们未来的汽车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问题?

Frank O’Brien:我简单介绍一下。德国,包括欧洲的汽车厂商对这个问题谈论比较多,就是如何适应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在汽车无人驾驶方面,我认为首先汽车要提高安全性能,在保障安全的情况之下才能够实现无人化的驾驶。我给大家谈一下个人的经验,我父亲91岁,他现在还想开车。他住在一个小镇上,不想去大城市居住。在未来,智能化汽车就能够帮助这些老龄人口驾驶汽车,实现他们的愿望。

Jeffrey J.Owens:我要补充几点,未来很多功能会实现智能化,这样能够帮助我们的老人。汽车安全性很快就要实现突破了,自动驾驶当然也会实现突破。

另外我们会有很多年轻的驾驶人,我们要满足不同年龄阶段人口的需求。我们可以实现个性化、定制化,对那些老年人来说可以把界面字体变大,对年轻人来说也可以给他们智能化和个性化的设计,这也是我们要做的。

提问:我想问零部件供应商一个问题。政府对电动车的政策在不断变动和摇摆,不是很稳定。我们现在对混合动力车并不是那么看重,也没有太多地看重消费者的需求,接下来两年时间里的补助在减少。在政府政策不是那么支持、消费者方面也没有那么大需求的背景下,你们认为汽车企业未来该怎样应对呢?

Jeffrey J.Owens:现在情况确实非常困难,全球不太可能有一个统一的政策,不太可能实现标准化。如果能够有一致的政策,那么我们工程师的工作会更简单。另一方面,我们希望能够满足不同国家的尾气排放标准。我们的产品要销售到不同的国家,所以必须有不同的解决方案。我刚才也谈到了内燃机会不断优化,我们在这方面的研发已经做得非常多。就电动车来说,更多地依赖于政策导向。政策可能会有变化,在中国如此,在世界其他国家也是如此。这种政策的变化很快,我们要适应政策的变化。

Ralf Cramer:说到底,在这个商业环境中,应该是市场决定最终的产品,而不是政府决定。政府可以定一个方向,但是如果价格不合理,消费者不需要产品的话,也是没有用的。

Frank O’Brien:不久之前,欧盟放宽了一些政策。这些政策在行业内部被激烈地讨论,欧盟也有很多探讨。因为我们要考虑两点:一是环境必须美好,二是汽车要让人们能够负担得起。中国政府通过一些政策支持来促进这个行业的发展,但是行业本身还是要有一定的竞争力,需要有消费者的需求。如果两者都有的话就最好了。我刚才说政策放松指的是欧盟对2020年的二氧化碳排放标准有所放松,大家可以去网上查一下相关信息。

主持人李克强: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不得不结束我们的讨论。我想经过今天上午的讨论,我们更加坚信,我们的汽车和汽车产业是一个可以有梦,是一个能够实现梦想的地方。大家提到的汽车的电动化、智能化现在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到2030年,许多技术将能够产业化、实用化。但是目前在这方面还有很多限制,包括能源的限制和法规的限制,我也希望我们各位能够积极参与进来,大家共同奋斗,实现更美好的汽车梦。本场会议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