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选择战略机遇期的责任使命

选择战略机遇期的责任使命

时间:2023-06-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今天这个主题——战略机遇期的选择,我觉得非常好。所以,战略机遇期的选择,更多地体现了一种责任,体现了一种使命。所谓“战略机遇期”,是基于我们要建设汽车强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出来的。第一点是,对于中国来说,对于中国的汽车产业来说,这个战略机遇期是非常难得的、非常宝贵的,因为它也可能是最后唯一的战略机遇期。

选择战略机遇期的责任使命

2013年是中国汽车产业建立60周年,也是中国汽车业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成立30年的重要历史节点。这种双重效应为中国汽车产业带来了一个独一无二的战略机遇期。在过去这几十年,尤其是最近10年里,中国汽车产业出现了惊人的增长,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从国家层面上看,汽车产业在支持整个国家工业和经济增长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全球层面上看,中国不仅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和生产国,同时也成为大多数全球汽车制造商获得收入和利润关键因素。因此,中国汽车产业未来的发展不但将对中国经济产生重要作用,而且将对全球汽车业未来的格局产生巨大的影响。

·中国和世界发生了哪些重要变化?从国内和全球视角看,这些将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国内和国际角色产生哪些影响?

·面对中国新制定的经济发展规划,汽车企业是否应该重新设定其战略目标?这将对汽车产业和更广泛的经济领域产生哪些影响?

·中国在全球汽车业中的长期和可持续性的角色是什么?中国的竞争优势和劣势有哪些?它们在未来将如何变化?

·中国和全球汽车制造商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全球汽车制造商在中国如何重新定位、重塑其业务?

嘉宾:

福寿东风汽车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中国

池史彦,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会长,日本

曾庆洪,广州汽车集团公司总经理,中国

Amedeo Felisa,法拉利公司首席执行官,意大利

周郎辉,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中国

主持人:

赵普,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中国

主持人赵普:大家上午好!2013年是中国汽车产业建立60周年,也是中国汽车业第一家合资企业成立30周年。我们正面临着一个多变的世界经济环境,尽管如此,从前三季度的中国经济发展数据来看,中国经济基本上仍能保持7.5%的增长。我们仍然可以用“风景这边独好”这样的诗句来描述中国的经济形势。

在60年前难以想象我们中国的汽车人能够发起这样一个全球性的汽车论坛,也不敢想象中国现在能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生产和消费国。今天参会的外国友人更不会想到中国能够成为他们淘金的宝地。当然,仅仅是中国经济形势好还不够,中国经济是和世界经济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汽车产业如何在世界经济中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这也是我们论坛召开的核心意图。我们的重量级嘉宾将与我们分享他们的精彩观点。

下面我来介绍一下参加论坛首场会议的5位嘉宾。他们是中国东风汽车公司总经理朱福寿先生,日本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会长池史彦先生,中国广州汽车集团公司总经理曾庆洪先生,意大利法拉利公司首席执行官Amedeo Felisa先生,中国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周郎辉先生。有请各位上台就座。

首先请中国东风汽车公司总经理朱福寿先生发言。

朱福寿: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媒体的朋友们:非常高兴,我已经连续三次受邀参加全球汽车论坛,这不仅因为我来自东风汽车公司——一个作为央企的汽车企业,也不仅仅因为2013全球汽车论坛在武汉举行,更重要的是,全球汽车论坛是一个思想的盛宴,是我们汽车界领袖智慧的会聚,是我们汽车产业发展的观点的碰撞,同时也是我们汽车人探讨如何建设汽车强国,共画汽车美好未来的平台。今天这个主题——战略机遇期的选择,我觉得非常好。借这个机会,就这个主题,我讲几个观点。

我想讲的第一个观点是,中国的汽车产业进入了战略机遇期,是我们行业和社会的共识,这是一个整体的判断。我们汽车产业经过了60年,尤其是改革开放这30年的发展,积累了强大的基础。中国宏观经济的长期增长,尤其在2020年要建立全面小康社会这样一个伟大的目标,将使汽车产业有一个更大的增长。我们已持续4年保持全球汽车产销大国第一的位置,2013年汽车产销预计将超过2000万辆,继续全球第一的位置,这些都是利好的消息。还有,我们对汽车的刚性需求,我们的千人保有量等所有这些指标,都标志着中国汽车产业在未来将迎来一个战略机遇期。我想这样的共识,今天不需要我这里阐述。在座的汽车界的代表,我们社会各界和媒体都有这样的共识。所以就这个问题,我不想展开谈。

我想讲的第二个观点是,我们的汽车产业进入战略机遇期,对汽车人来说是一种责任,是一种使命。千万要特别注意,不要在提到汽车产业进入战略机遇期以后,又掀起新一轮的汽车热,这是我想特别强调的一点。所以,战略机遇期的选择,更多地体现了一种责任,体现了一种使命。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经过了高速发展的十几年,从2010年以后进入了微增长——2.45%的增长,2012年是2.43%的增长。业界很多人士认为,中国的汽车增长还有第二个高峰期,所以从2011年开始,我就在很多场合呼吁,中国的汽车产业进入了微增长的周期。但是如果我们这一次对中国汽车产业的战略机遇期没有正确认识,再加上2013年1月—9月,汽车产销量12.7%的这么一个增速,很容易让我们的地方政府、让我们的管理部门、让我们的媒体、让我们的企业又产生新一轮的冲动,这是非常要命的。所谓“战略机遇期”,是基于我们要建设汽车强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出来的。这是一个难得的关键的周期,我们要考虑的是如何去抓住它,而不是要大干快上的问题。

我想讲的第三个观点是,如何辩证地看待这个战略机遇期。这里面我想讲3点。第一点是,对于中国来说,对于中国的汽车产业来说,这个战略机遇期是非常难得的、非常宝贵的,因为它也可能是最后唯一的战略机遇期。大家必须有这样的概念,必须有这样的意识,也必须有这样的使命感。我们有很多利好的因素,如中国的政治体制能够确保我们的经济增长持续、科学健康地发展,中国汽车的刚性需求持续地释放,城镇化的建设,城镇化建设引发新的汽车需求,即将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进一步释放的改革红利,这些利好因素无疑会给我们带来一个难得的战略机遇期。但是我想特别声明一点:这是我们建设汽车强国的最后的一个关键周期,我们汽车人必须有这样的使命感、责任感和意识。

第二点是,对于我们的汽车产业,对于我们的汽车企业,对于我们的汽车品牌来说,这个战略机遇期并不都是机遇。我们选择对了,它就是机遇;我们选择错了,我们会被淘汰。我们的政府、社会、汽车产业,如果没有一个相应的发展环境和政策,可能建设汽车强国的梦想就会在这个周期里面破灭。对有志于把汽车企业建设成全球跨国公司的汽车集团来说,如果我们选择错了,就可能会丧失机遇。对有志于走向全球的自主品牌来说,如果采取不得当的措施,在这个周期当中也会被淘汰。

第三点是,这个战略机遇期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挑战中有机遇,机遇中有挑战,要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在这个战略机遇期里面,我个人认为始终有3个主要矛盾,或者说是主要特征。第一个主要特征就是,在中国这么一个激烈竞争的市场中,外资品牌跟自主品牌同台竞争的战略相持局面不会在短期里改变。2011—2013年,外资品牌跟自主品牌在中国国内市场进行着激烈竞争,这是我们这一阶段的主要矛盾。如果看不到这对主要矛盾就会犯错误。在这样的形势下,外资品牌在不断地从高档品牌往中档、往低档下探,但是整体而言,双方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现在处在一个相持的状态。这里面有很多的小矛盾,如外资品牌的规模效应和自主品牌大量投入之间的矛盾,消费者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间的矛盾等。第二个主要特征是,中国汽车产业国际化进程的决心是不可逆转的,但是与此同时,受贸易保护主义、全球经济影响,阻力也会相伴而生,我们国际化的进程不可能一帆风顺。第三个主要特征是,汽车的刚性需求和能源交通、环境、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持续存在。汽车企业如何处理这样的一些矛盾,把握好战略选择期的关键点,做到理性地决策,是非常重要的。

我想讲的第四个观点是,在这样的战略机遇期,我们的企业、我们的产业该怎么办?我觉得要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在发展理念上,我们要处理好数量扩张型和规模效益型的关系。在产能建设上和品牌技术能力的形成上,同样也要处理好这两个关系。我们不是为了扩容而建设,要更好地提高我们自己的商品企划能力、研发能力、制造能力、营销能力,而不能简单地扩大生产规模。在这个周期里面还要处理好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之间的关系。国内市场是主要矛盾,国际市场是一个战略性的选择。我们两手都要抓,但是要从分量和实际把握上做好选择。还有就是要处理好传统汽车和节能汽车之间的关系,包括要使汽车行业与能源、环境、交通协调发展。我想这些关系是汽车企业必须把握好的。汽车企业如果能够看到这个战略机遇期的到来,如果能够看到我们的优势和劣势,如果能够很好地应对这样的困难,能够真正抓住这个战略机遇期,中国的汽车产业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汽车强国梦。谢谢大家!

主持人赵普:谢谢朱总。接下来,有请日本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会长池史彦先生发言。

池史彦:尊敬的王瑞祥会长,尊敬的阮成发先生,尊敬的唐良智先生,尊敬的王侠先生,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

我非常高兴能来参与这样一次重要的讨论。本田一直致力于中国汽车产业的持续增长。今天,我非常期待能够聆听大家的讨论,并且参与其中。但首先,我想抛砖引玉,谈一谈中国的汽车行业在中国未来经济和全球汽车行业中的角色。

4年前,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2012年,中国的乘用车市场已经达到了1500万辆的规模。据预测,到2020年,中国仍将会是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那时年产量会超过2000万辆。中国的汽车产业是独特的,因为它的发展历史和其他主要的汽车市场不同。在它发展的早期,我们主要看到的是合资企业的推动作用。现在,我们看到更多的是自主品牌正变得越来越强大,它们为市场的增长贡献良多,也在和世界上主要的生产商齐头并进。中国还有很多专为中国国内市场开发的车型,其中也包含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可以说中国现在是一个世界上最有竞争力的汽车市场。

从这个观点出发,可以说,汽车生产商要想在全球汽车市场中取得成功,首先就应该在中国获得成功。现在我们看到,政府部门正在制定和实施一些更高的、更好的标准。我们所关注的不应该仅仅是提高我们的销量,同样应该关注汽车产品的质量、安全及环保。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全球竞争,才能使全球市场更好地接受中国制造的汽车,同时也会使中国的自主品牌更好地走出去,进入国际市场。

我们面对的这些挑战,特别是来自于能源、环境的挑战会越来越大。因为中国的市场规模是世界最大的,所以,中国应该引领全球汽车产业,把握正确的方向和节奏,更好地为世界带来利益。

要实现中国规定的在2020年汽车百公里油耗是5升的目标,是很有挑战性的。但是对于本田来说,越大的挑战,越能促进我们、激励我们,给我们带来更大的动力。我们的理念是实现驾驶的自由和驾驶的乐趣,以及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本田会在我们所有运营的市场支持当地的环保政策。本田正在引入一个新的动力总成,叫作“地球梦科技”,它实现了性能和燃油效率的高度统一。由于我们引进了“地球梦科技”,本田可以更好地给大家带来驾驶的乐趣,同时它也完全满足中国严格的燃油效率标准。除了新的发动机、变速器之外,“地球梦科技”也包括混合动力等系统。本田也在和我们的合资伙伴通力合作,使得我们的混合动力车更有吸引力,让大家都买得起。

本田同时也在着力进行混合动力汽车的本地开发生产,以及零部件的外包,为的是向我们的中国顾客提供价格更低的、更经济的混合动力汽车。未来三年,我们会在中国的工厂生产混合动力汽车。到那个时候,我们有两个合资企业——广汽本田和东风本田,年生产能力加起来会超过100万辆。我想到那个时候,本田就可以在中国开创新的局面。

2013—2015年,我们会推出12款新车型,其中5款是专为中国市场打造的,而且其中有两款就是在中国国内研发生产的。在2013年早些时候,广汽本田推出了一款新的中型轿车,这是本田第一款在中国国内研发的、面向中国国内消费者的车型。东风本田也迎来了它的10周年厂庆。9月,他们也推出了一个新的车型,这款车主要面向中国的青年消费者。这两款车型都是为中国消费者量身定做的,特别考虑了那些不断追求自己的梦想、非常有活力的80后消费群体。

本田为能够在世界汽车行业,特别是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中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而感到自豪。本田将国际先进的车型引入中国,同时在销售和服务方面也建立了新的标准。今后本田将会引入世界上最高标准的环保技术,引入更多的新车型,进一步帮助中国汽车产业在全球成功,助一臂之力。我非常期待和大家进行更多的交流。谢谢大家!

主持人赵普:谢谢池史彦先生。接下来,有请中国广州汽车集团公司总经理曾庆洪先生发言。

曾庆洪:尊敬的王会长,各位来宾、新闻媒体的朋友们:大家早上好!非常高兴参加今天的论坛,我想借这个机会,讲点体会或者建议。

第一点,是关于我们的机遇期,也就是我们今天的主题。中国汽车产业的机遇期在哪里?机遇期有多长?

按照我个人的看法,中国汽车产业的最佳战略机遇期是到2020年这段时间。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也好,《政府工作报告》也好,都显示出我们到2020年的GDP比2010年会翻一番,这期间我们平均的GDP年均增长7%,也就是说中国的经济还是保持每年7%的增长,所以说这是个机遇期。第二,《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搞城镇化,每年完成2.5%左右的速度增长,已经有50%的城镇目前的发展速度超过了这个数字。第三,中国要发展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会带来增长。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我们的汽车市场的增长,2013年年初到现在,与2012年同期相比已经有13%的增长。

我相信到2020年之前,中国的GDP大概会保持7%的增长速度。我们回顾前50年国际汽车产业的发展,无论是德国、日本,还是美国、韩国,成熟的汽车产业的增长跟GDP的增长,跟经济增长是密切相关的。

第二点,在这个战略机遇期我们要怎么办?我想讲“三个加快”、“四个跨越”。

第一个加快,是加快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特别是关键的零部件、关键技术的突破。第二个加快,是加快我们的整合重组。2009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振兴规划》提出来之后,广汽集团是第一个响应的。第三个加快,是加快我们的经济结构的调整,特别是我们产业布局的调整。中国的汽车产业可能也会像日本、美国、德国一样,这是迟早的问题。战略机遇期究竟是到2020年还是到什么时候,我并不确定,可能到时也是出现5家左右大的汽车集团,可能在中国的布局也是呈现东南西北中5大板块的状况。(www.xing528.com)

关于“四个跨越”,我想第一个跨越就是从汽车制造大国,向汽车创造大国的跨越。我们讲转型,什么转型?更重要的是从制造到创造的转型。我们讲升级,我们应该在汽车技术上进行升级。到2020年,我相信中国汽车会有个新的跨越。第二个跨越,应该是从生产基地向产业基地的跨越。现在我们只能说生产,还没有形成一个真正的产业,包括我们的几大集团。所谓的产业,就应该从上游到下游,从制造到服务,包括金融、保险、二手车,包括整个产业链,实现完善的产业布局。第三个跨越,就是从资产经营向资本经营的跨越。这个我相信大家都清楚,我们要想成为一个国际化的企业,希望走向资本市场,钱哪里来?技术哪里来?我们是国际化的企业,那就应该走向市场,走向资本市场。我相信在座的会希望成为我们的股东。第四个跨越,我希望就是从经营产品到经营品牌的跨越。中国的汽车品牌能叫得响是哪几家?长城奇瑞吉利,还有当年我们的红旗。台上在座的几位,都是广汽集团很好的合作伙伴。我们可以在这里再次强调,我们坚持自主创新跟合作两方面,两手抓,两手都硬,两手都不动摇,这也是我们今后要坚持的。

最后一点建议,我希望我们新的汽车产业政策尽快出来。中国的汽车产业是要有特色的,因为我们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特色什么?政策最重要,如果没有30年的改革开放,我们的汽车产业是什么样子?改革什么?开放什么?改革,就是从百分之百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改革,百分之百的国有企业向民营企业、向以国有企业为主导的多种经济成分改革。经济体制的改革,激发了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

接下来我们汽车产业的政策是什么样?中国的汽车产业可能不单涉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还会涉及其他部门,包括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财政部。所以,新的产业政策的出台应该是一个整体政策的出台,否则我们的政策没办法执行下去。我就讲到这里。谢谢!

主持人赵普:谢谢曾总坦率的发言。希望大家都能像曾总一样,畅所欲言。接下来,有请意大利法拉利公司首席执行官Amedeo Felisa先生发言。

Amedeo Felisa:各位早上好!非常高兴今天有机会与这么多来自中国汽车行业的领导和同仁相聚在2013全球汽车论坛。

作为法拉利公司的CEO,我非常荣幸地能够代表菲亚特集团把欧洲汽车行业的心声带到本次论坛当中。法拉利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意大利品牌,是顶级跑车的全球领导者,但在汽车市场中,我们代表的是非常小的细分市场,无论是对市场趋势还是对环境影响方面,我们都无法与那些大规模生产的品牌相比。然而,作为顶级的GT跑车和运动跑车的制造商,我们一直以来在汽车结构和设计与创新方面都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法拉利的小众产品又称超级汽车,因为它通常也是新理念的测试场,是一种技术的极致,所以叫超级汽车。实际上超级汽车是专为那些小规模,但要求极为严格的细分市场而设计的。对于细分市场的顾客来说,法拉利凭借其长期以来所作的大量投资,以及历史上在包括F1在内的各大赛车运动中的出色表现,为高端技术提供了更多的资源,为新解决方案应用于普通汽车提供了推动力。我们的努力并不仅限于提高产品的驾驶能力,还包括提高汽车的主动和被动的安全性,以及机械和传动效率。以法拉利为例,在过去几年,我们最先应用于公路汽车的创新理念包括碳纤维车身结构、复合材料制动盘、高压缩比发动机,还有全铝车身结构、流线型的车底、双离合变速器,以及高效能的空调系统等。这些应用都被公认为业界的最佳和顶尖技术。提高燃油效率对于提高汽车的性能来讲,是非常重要的,政府也在不断地施压,要求提高汽车的节能和环保要求。超级汽车更加重视对整体高效能的研发,以及满足日趋严格的关于污染排放物的要求,同时降低燃油消耗。

根据欧盟委员会的一个统计,在欧洲出售的法拉利的车型,2007—2012年平均油耗降低了27%。在欧洲,公众特别关注环境污染问题,政府在环保方面实施了严格的规定。欧洲要求汽车大幅降低污染物排放,把我们带入了欧Ⅵ阶段。欧洲大力推进汽车行业的发展,提高燃油效率,同时还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限值。根据欧盟各个国家每年的平均汽车上牌量,期望在2015年将汽车二氧化碳排放量控制在每公里130克之内,或者百公里耗油5.6升,而且期望到2020年将汽车二氧化碳排放量控制在每公里95克之内,或者百公里耗油4升。这个挑战是很大的,我们需要在研发上面进行重大的投资。欧洲和美国的规定实际上是一种方法,就是都设定了一个计算方法,首先将每种车型设定一个具体的排放目标,这个目标欧洲是根据车型的重量计算的,而美国是根据碳排放足迹来计算的,这样就可以计算出具体某个公司的平均耗油目标,便于该企业进行比较,来检测其是否达到了要求。

此外,欧洲还规定允许不同的汽车制造商之间可以自由组合。对于那些具有产品协同效应的汽车制造商来讲,可以灵活地达到平均减排目标。高性能汽车制造商也在投入大量资金,以大幅度降低燃油的消耗量。由于这些汽车制造商主要致力于开发汽车的极致性能,所以它们的产品在发动机输出功率、车身重量,还有空气动力方面,已达到了极高的效率水平。因此与大规模生产的汽车相比,想要在这方面进一步提高燃油效率,所面临的挑战会更大。

顾客期望顶级公司的运动跑车拥有极高的性能,所以即使我们作再大量的投资,也无法达到为大规模生产的乘用车设定的严格的燃油消耗的目标。考虑到高性能汽车在创新技术及赛车运动和文化等方面的历史贡献,以及它们在二氧化碳排放方面产生的影响比较小,法规规定者已经针对这一情况制定了一些特殊的规定。为那些符合特定的标准,并且销量较小的(在欧洲规定销量少于1万辆,在美国规定销量少于5000辆)的汽车,单独设定了排放目标。欧洲汽车政策法规的主要职能是制定游戏规则,并根据大众在社会和经济方面的利益和要求设定目标,但会尽可能地避免干涉市场的机制,或者限制汽车制造商对产业和经营的选择。因此,监管部门虽然设定了非常严格的目标——很具有挑战性,但也会试图为市场规律、行业或者技术、业务经营者等,尽可能留出最大空间,使他们尽可能地寻求各自的策略和战略性的解决方案,来应对这些挑战。

政府监管的另一个例子,就是减轻大城市中的交通堵塞。交通堵塞问题一直困扰着全世界各大城市,监管部门刚一提出便得到汽车制造商支持的策略,是建立在整体加强公共交通的基础之上的。首先是扩大公交车、地铁、城际列车的运营网络,同时增加班次,提高服务质量,另外还增加出租车的数量,目标是使公共交通变得高效和舒服,同时吸引大多数的民众选择公共出行,减少交通堵塞。根据欧洲大型城市在汽车、机动车和交通管理方面的长期经验,监管部门对导致交通堵塞问题的源头——民众出行习惯进行了人为干预,首先就是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用车。在城市最核心的地区,有时候甚至实施了各种交通管制,如引入了绿色管制地带,还有市内交通费、堵车费等。但是,限制车辆销售和限制车辆牌号的做法,欧洲政府是不会考虑的。

最后我想强调一下,相关政府机构和业界代表之间进行持续且深入的对话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各利益相关方积极地参与政策的制定,我们才能够制定出既严格又能够使产业继续发展且符合市场规律的法规,给消费者带来好处。谢谢!

主持人赵普:谢谢Amedeo Felisa先生的发言。下面有请中国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周郎辉先生发言。

周郎辉: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很高兴来参加2013全球汽车论坛,与大家围绕“战略机遇期的选择”这一话题共同探讨和展望我国汽车产业的未来发展之路。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向长期关心支持上汽集团发展的各界领导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2013年是我国建设汽车产业的第60个年头,也是我国通过合资合作加快发展现代汽车产业的第30个年头。应该讲,过去的30年,尤其是进入21世纪的10多年,是我国汽车产业发展重要的战略机遇期。这一段时间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在几代中国汽车人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开拓奋进,走出了一条不平凡的发展道路。

2012年国内汽车市场销量达到1940万辆,是2000年的9倍,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了20%。自2009年起,我国已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车市场。事实上,中国已经成为一个汽车大国。展望今后一段时期,我国汽车产业仍将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未来一段时间,汽车产业的发展既具备有利条件,也面临着制约因素及不少需要突破的瓶颈和挑战。从机遇的角度看,我国宏观经济中长期仍将持续健康发展,为我国车市的稳定较快增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到2020年,我国的GDP总量将比2010年翻一番。人均GDP的增长,将对汽车消费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根据权威机构的报告,2011年,我国汽车R值,也就是平均车价与人均GDP比值约为3.2。2012年R值约为2.9。从其他国家市场发展经验来看,R值3.0是一个分水岭。当R值低于3.0,汽车消费将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另一方面,持续的城镇化发展,城乡道路设施加快建设,将为国内车市开辟更宽广的市场空间。预计2030年,我国城镇化率将提高65%~70%。未来20年里,我国每年将可能有1000多万人从农村转移到城镇,这将进一步增加汽车消费需求。我国公路建设也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全国公路密度即每百平方公里的公路总里程数从2008年的38.9公里上升到2012年的44.1公里。随着城镇化的持续推进,道路设施正在加快建设,这也为汽车出行带来了方便。

从挑战的角度看,我国汽车产业下一步的发展还面临着不少需要突破的瓶颈和矛盾。一是迅猛增长的汽车保有量和基础设施承载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的加剧会引发停车难、拥堵等社会问题。二是消费者对汽车产品安全、环保、智能化、个性化等方面的要求在不断升级。要满足用户需求,厂家就必须持续加大研发投入。这样,成本上升压力与消费者要求产品价格不断下降就形成一对矛盾。三是汽车与能源、环境之间的矛盾。主要体现在能源短缺与汽车对能源的大量需求之间的矛盾,以及汽车的发展与其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之间的矛盾。作为汽车行业国内大家庭的一员,上汽集团不断加大生产步伐,产销规模由小变大,2006年实现了从年产100万辆到400万辆的跨越。自主创新从无到有,上汽集团通过收购英国罗孚的相关资产,开发了自主品牌荣威和MG。上汽集团自主品牌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60%,2012年实现销售20万辆,销售收入200亿元。2009年通过英国LDV开始发展自主商用车品牌“大通”,自2010年9月上市以来,累计销售近1.4万辆,成为细分市场的第三名。此外,2009年上汽集团明确了新能源产业发展化商业阶段性目标,目前上汽荣威等汽车已经实现批产上市,荣威插电强混汽车即将在11月广州车展上市。

截至2012年,上汽集团共有研发人员1.5万人,其中自主品牌商用车研发人员3035人,占从业人员比例分别达到28%和24%。上汽集团自主研发队伍建设有了一定的积累。面对今后一段时期的战略机遇期,上汽集团将继续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创新发展”的要求,围绕做强实力,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经营能力,努力优化自身经济结构,以创新驱动推动上汽集团发展。我们将主要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进一步加大自主品牌建设力度,加快提升开发能力。我们在“十一五”期间,已经累计投入了150亿元,“十二五”期间还将投入超过200亿元,加快建立、完善技术开发体系。在造型设计、整车集成、信息化和轻量化等方面形成差异化优势,不断提高自主品牌市场竞争力,持续快速提升自主品牌乘用车与商用车的销量。

二是要更加注重新能源产品产业化工作,持续优化传统动力总成技术。上汽集团自主品牌在积极做好已上市产品销售服务的同时,扎实推动新能源车产业化的后续工作,积极推进基于整车架构的混合动力技术方案等前瞻性研究。上汽集团所属合资整车厂也在稳步实施企业新能源战略,同时也不放松对传统动力的持续改进,通过推广先进内燃机、高速变速器、高效变速器、轻量化材料等核心技术,不断改善传统企业的节能减排效果。

三是要以优化结构推进产业升级来支撑发展。在优化业务结构方面,我们将在巩固发展传统制造业的同时,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开拓汽车金融电子商务、集成信息等全新领域的业务,逐步改变国内汽车产业单一依靠制造业增长的现状。要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产品现有附加值,推动自主品牌产品不断提高销量规模,推动新能源产品实现产业化。

四是不断优化生产布局,努力向海外市场实现有效输出。上汽集团将在不断提高上海基地的产业经济与技术含量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在海外建立新的生产基地。同时加快出口业务拓展,加快推进和优化生产布局与规划。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我国汽车产业仍将走在康庄大路上。前面有挑战也有机遇,汽车界同仁要同心协力,创新共举,推进中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谢谢大家!

主持人赵普:谢谢周总。接下来我们就和5位嘉宾进行座谈。第一个问题要提给东风汽车公司的朱总。我们知道东风汽车是中国汽车业的领军者之一,我们想知道东风汽车公司将怎样加快自己的发展步伐,以此促进中国汽车产业国际地位的提升?东风汽车公司将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朱福寿:我想声明一下,首先,在这样的场合,一般来说,我不太愿意说出我们的企业要怎么做。第二,说出来也没有太多的借鉴意义,因为每个企业有每个企业的特色,每个企业有每个企业的情况。不过,既然提到了这个问题,我还是作一些表述。东风汽车公司经过了44年的发展,现在也在制订东风的梦想,叫“三个东风”:一个永续发展的百年东风,一个面向世界的国际化东风,一个在开放中自主发展的东风。44年的发展中,我们经过了四个阶段:艰苦创业阶段、快速成长阶段、改革调整阶段和开放合作阶段。从2011年开始,东风汽车公司进入了东风汽车发展史上的第五个阶段,就是协同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东风汽车公司的主线、主要的思想,将是“一个中心、两项要务”。所谓“一个中心”,就是要坚持以做强做优为中心;所谓“两项要务”,就是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创新驱动,自主发展不动摇,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开放,提升合作不动摇。

围绕着“一个中心、两项要务”,东风汽车公司要进入新一轮的国际化。第一,我们要转变发展方式,加快转型升级,我们要从发展理念上把数量扩张型演变为质量效益型。各项考核指标着眼于长远的发展,着眼于技术的积累,着眼于品牌的建设。第二,我们要加大力度,千方百计地做我们自主的事业。我们发布了自己的计划,因为到现在为止,东风汽车公司年产300多万辆汽车中,自主品牌只有150万辆,自主品牌要达到实现年产300万辆的目标。第三,在发展自主品牌的路径上,我们要以开放的视野来做自主品牌,而不是关起门来搞自主品牌。第四,我们已经进入了后合资时代(我刚才讲了在这个时代的主要特征)。我们要抓住主要矛盾,东风汽车公司将和合作伙伴一起,创造一种新的合资时代的新模式,进一步参与国内和国际市场的竞争。第五,关于走出去战略,我们不仅仅要走出去,更重要的是要走进去,而且我们要集中利用全球的资源,要以创新的模式走进去。最后一点,就是要抓住新能源、节能汽车等一些新技术的机会,拓展我们东风汽车公司的竞争力。抓住转型的关键节点、关键政策、关键机遇,来把我们的自主事业做好。我想简单说这些,谢谢大家!

主持人赵普:谢谢朱总,接下来请广州汽车集团公司的曾总从汽车产业链的角度,来给我们讲一讲未来整个行业利润增长的亮点在哪里。

曾庆洪:谢谢主持人。我想今后主要的增长,特别是利润增长亮点应该是在整个产业链的下游,就是服务业。美国、日本整车利润率为5%,零部件利润率为10%,其他20%可能在服务业这块。今后服务业的增长,年复合增长率为20%左右,而我们整车销量年增长只有5%~7%。这个机遇期最大的机遇是后场,就是服务,包括保险、二手车、售后服务、零部件、金融,还有环保制造。这一块我相信是最大的亮点,是今后的主要增长点。谢谢。

主持人赵普:谢谢曾总。接下来我们要问一下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周总,刚才您在发言当中提到了30年的概念,我在开篇中也提到了中国汽车产业的30年,因为我们也知道最近10年,中国汽车产业的整体增长速度是非常快的,我们都认为这是一个战略机遇期。我看了一下诸位的履历,今天台上这5位,周总是最年轻的一位,从事汽车行业的时间相对也较短,尽管如此,您在这个行业也有20多年了,也是老汽车人了。面对这样一个我们抱有极大期待的行业,能否从您的过往经历跟我们谈一谈您认为中国汽车产业未来的机会在哪里。

周郎辉:主持人提了一个跟今天主题密切相关的问题。在过去的30年里,中国的汽车产业保持了高速的增长,在未来的一段时间,我感到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潜力还是非常巨大的,就是因为我们现在面对的是一个全球最大的市场,一方面表现在我们的保有量已经达到了1.14亿辆,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汽车保有量国;另一方面表现在虽然我们每年的新车销量已经达到全球第一,达到了2000万辆的规模,但还保持着一个全球最快的增长速度。

今后,中国汽车业的发展潜力仍然是比较巨大的,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中国经济快速地发展,城镇化的进程将使中国的消费者更有能力来消费汽车,而且我们汽车的价格也越来越接近老百姓的消费能力;二是城镇化进程中道路交通的建设,也为汽车产业的发展创造了非常好的条件;三是随着我们国内汽车自主研发能力的提升,我们现在每年的乘用车销量中,自主研发轿车所占比例已达到27%~30%,使消费者能够享受到研发带来的效益,使消费者能够受益。所以,我感到未来10年、甚至15年的时间,中国汽车产业仍然会保持一个比较快速的增长。

主持人赵普:谢谢周总。接下来这个问题要问给池史彦先生,之前我们嘉宾都谈到中国目前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那么这个汽车市场能不能够促使全球的汽车产业往一个正确的方向发展?我想这可能不单纯是市场行为可以决定的,我想请池史彦先生就这个问题来给我们作一个回答。

池史彦:非常感谢您的提问,我想答案就是可持续发展,这是关键词。在今天论坛开始的时候,赵先生谈到了对论坛徽标的解读,您说是蓝天白云,我非常同意,我想蓝天白云就是我们的未来。很多的中国嘉宾今天也谈到了我们汽车行业的一些优点和缺点,当然,对于汽车来说,对于我们来说,汽车带来了很多移动的便捷性,但是另外一面就是由汽车带来的我们受到的一些负面影响。这些负面影响可能会影响我们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污染。最近我们看到了气候变暖,天气异常,汽车也是造成这些负面现象的因素。许多人因为交通事故死亡,所以安全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我们要考虑如何保护我们的驾驶人和行人。

中国市场是一个很有潜力的大市场,对于很多汽车厂商来说,这是一块很大的蛋糕。怎样更好地促进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呢?就是要利用更好的技术,如混合动力技术。在日本,70%的消费者愿意去买混合动力汽车。我们的混合动力汽车已经可以做到每升燃油行驶37公里。到2020年的时候,要达到百公里油耗5升,现在从技术上看是可以实现的。

实事求是地说,混合动力汽车成本还比较高,还不是人人都买得起的,所以我们应该降低混合动力汽车的成本,让它有更好的性价比,让每个人都买得起。但是不管怎样,我的关键词就是“可持续发展”。我想说的是,所有的汽车制造商在中国都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每天都有很多的机会,因为中国的市场规模是很大的。在未来技术的商品化方面,中国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谢谢!

主持人赵普:谢谢池史彦先生。前段时间我有机会去了一个和中国很近的亚洲邻国,这是一个欠发达的国家,他们都特别渴望拥有汽车,同时呢,他们又很担心,担心在成为一个高速公路很多、汽车遍地跑的国家之后,空气也会变得和他们北边的庞大邻国一样糟糕。所以我比较认可池史彦先生的提法,当我们国家的汽车产业向着更环保和更健康的方向发展的时候,它影响的一定不只是自己国家,它的影响一定是全球性的,特别是那些正在渴望成为汽车国家的欠发达国家。既然说到了环境,我想这个问题要问一问法拉利公司的首席执行官Amedeo Felisa先生,因为刚才Amedeo Felisa先生提到了,法拉利作为一个顶级跑车,它的排量巨大,可是他又说到排量巨大的跑车对环境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所以我没有太听得懂这中间的关系是什么?

Amedeo Felisa:我们公司生产的一些跑车,你是不会每天都去开的,所以与每天都使用的汽车相比,我们生产的这些跑车对环境的影响,我觉得并不大。其实看一看法拉利的排量,我想并不都是那么大的。今天我们每一台车的油耗也都在下降,相同的油量可以行驶更远的里程,这也是我们在不断追求的目标。我不觉得大排量就会带来更多的污染。我们在降低油耗方面也做了很多的工作,如我们70%的研究预算都放到了研究怎么样增加我们的燃油效率方面,我们其实没有对全球变暖造成很负面的影响。

主持人赵普:谢谢Amedeo Felisa先生。也许我的问题在他听来可能有些尖锐,似乎是在问他大排量对环境的影响,当然这个问题不能归咎于法拉利公司。法拉利公司作为全球顶级汽车企业之一,也代表着人类追求汽车文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

我刚才提到,这5位都是汽车业的老前辈了,Amedeo Felisa先生是入行年头最长的,他大概有将近40年的从事汽车产业或机械工业的历史。池史彦先生好像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就进入本田公司了,曾先生和朱先生也都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进入汽车界的,最年轻的周总,也已经在这个行业工作20多年的时间了。我觉得作为汽车人,台上的诸位和台下的诸位应该感到骄傲,因为我们为这个时代贡献着作为汽车人应该贡献的智慧和力量,我们同样面临着巨大的责任和挑战。非常高兴在台上听到5位嘉宾的精彩言论,也感谢各位的聆听。谢谢大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