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美快餐业巨头百胜的首席执行官大卫·诺瓦克(David Novak)运作着全世界120多个国家的36000多家店铺,而且很多都是我们熟知的品牌,比如肯德基、必胜客还有塔可贝尔等。1997年百胜从百事公司独立出来,此后诺瓦克便成为公司掌门人,起先是做公司总裁,2000年起成为首席执行官,2001年他又担任起公司董事长一职。公司规模十分庞大,年营业收入高达129亿美元,诺瓦克本人就具备本书中所说的很多特点——他的领导作风,可以作为本书中多个章节的范例来讲。
比如,在他的管理下,百胜参与了世界饥荒救济计划,从而引起了广泛关注,吸引大批志愿活动,百胜还为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WFP)以及其他的一些饥荒救济组织募集了大量资金。截至2013年,该倡议已经为WFP筹集了6000万美元资金。诺瓦克还注重策略性倾听。他说:“我们的使命就是听到消费者的声音,与他们产生联系,不断创新,争取把每一件事做到最好。”
不过,他的竞争策略也是十分值得借鉴的。尽管百胜体量非常庞大,但是任何公司,不论体量大小都可以将诺瓦克的竞争理念和技巧运用在自己的公司竞争中。诺瓦克在《带上所有人:做大事的唯一途径》(Taking People with You: The Only Way to Make Big Things Happen)中写道:“当我还在肯得基(KFC)做总裁的时候,我们的客户再购周期平均是50天。我们没有急着向我们的竞争对手发难,而是对我们所面临的挑战重新进行定义,对50天的再购周期发起挑战,将我们改变的目标确定为:在一周内为美国人献上丰盛的一餐。”
经过这次重新定义后,美国快餐产品涌现出一大批流行新品,其中就有脆皮烤鸡、鸡肉条等外卖新品,还有酥皮鸡锅饼这种可以带回家加热即食的晚餐供应食品。他们面对双重竞争,KFC要跟自己竞争,增加客户访问量,还有跟市场上的其他快餐店和外卖店竞争,不断推出更加吸引人的新品。通过开发更多的可以从生产点带回家中的鸡肉食品,诺瓦克不断地提升优势领域,为人们更多地走进肯德基找到更多理由。该策略将客户再购周期减少了2天,诺瓦克称其为公司财务的巨大胜利。
我们的使命就是听到消费者的声音,与他们产生联系,不断创新,争取把每一件事做到最好。
——大卫·诺瓦克(www.xing528.com)
百胜的发展的最大推动力,源于它的全球扩张。有意思的是,KFC在美国的市场占有率下降了,但其海外市场的份额却增加了。在这种情况下,将你的资产和技能运用在新市场、新受众上就十分有意义了,因为你的对手还没有开始开发这个市场。这就回到了之前说的“满足你的对手所不能理解,或者还没有看到的市场需求”。阿什里奇商学院针对高级管理人员做了一项研究,该研究结果被印在《培育未来的全球领导者》的报告中,于联合国第一届“全球责任管理教育论坛”上发布。研究表明,76%的管理人员认为他们所在的机构需要培养全球领导能力,但是只有7%的人认为他们目前正在积极有效地开展这项工作。
30%的美国企业表示,他们还没有对全球商业机遇进行有效开发,主要是因为他们的员工还不具备相应的能力。而百胜很明显已经具备了在全球开设大量新店所需的资源和员工培训经验,而且他们的经验可以复制。如果你的公司想寻求发展,去开发别人没有涉足的市场是非常明智的,尤其是当你看到目前的市场已经没有空间的时候。这就是KFC的案例教给我们的。
根据《彭博商业周刊》(Bloomberg Businessweek)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投资者对于百胜在中国增加投入,却减少在美国的投资这一策略非常感兴趣。该杂志记者戴安娜·布拉迪(Diane Brady)报道称,该策略具有持久回报能力,让公司股票实现连续十年增长,每股增长率达13%,股价总体翻了四倍。分析师认为,百胜的增长势头会持续很久。百胜有意在非洲继续扩张,诺瓦克访问南非时看到人群在KFC连锁店前排起大长队,于是就有了这样一个想法。当人们都推断说,快餐炸鸡在非洲国家没有市场的时候,诺瓦克的实地观察告诉他,实情并非如此。他在这个市场几乎不会有任何竞争,截至我写这本书时,南非已经有660家百胜旗下品牌开设的店面了。尽管还有其他公司的同类店面,但百胜依旧可以很好地保持竞争优势。
2012年2月,诺瓦克告诉《今日美国》的记者凯西·朱(Kathy Chu),中国是百胜“21世纪最大的零售市场”。尽管目前全球遍布KFC的模仿者,但它们在KFC的优势领域还是无法与之竞争,那就是贯穿KFC运营全线的品质控制和统一性。当然了,还有桑德斯上校的秘密配方,据说这个配方被藏在位于肯塔基州路易斯维尔市的KFC总部,一个牢固的穹顶建筑中。这些都是使正版KFC保持“明显差距”的要素,并能保持对消费者的吸引力。据我个人研究,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我还没有发现KFC起诉过任何一家KFC的模仿者。他们需要关注公司业务等更重要的事情。
参与新市场竞争的关键是观察。因此,不是说在你们公司还没有开设分店的城市开一家分店就可以了。诺瓦克在南非看到KFC店前排起长队,然后就明白了这里的市场不是一家店铺就能满足的。我创办HARO,是因为作为一个公关人员,我看到了记者们因为截稿日期的缘故,迫切需要迅速锁定掌握关键信息的人群,也看到了小企业需要将自己的故事通过相应的记者群体分享出去的需求。虽然已经有一个类似的平台在做这样的事情,但它更偏向于学术性质。当我开始用脸书将记者和各种信息源联系在一起以后,我就觉得这可以发展成为一项业务。事实上,我写的这些关于创业者的故事,有很大一部分是从HARO的访谈中挖掘出来的。你可以联系一些什么呢?还有什么需要去提升、去挖掘、去填补、去改善的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