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工程建设往往具有系统性和复杂性特点,绝非凭一人之力或单一团队单打独斗能够完成,必须依靠联合攻关和团队力量方可胜任。新中国之所以能取得重大工程建设的成功,与中国强有力的组织系统密切相关。一批领军人才,大批科学家、院士,有世界级规模的科研人员和工程师队伍,进行了合理配置和有机整合,克服分散、低效、重复的弊端,调动了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了组织有序、系统优化的叠加效应。这种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打法”具有深厚的历史与现实支撑。
从历史上来看,中华民族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命脉。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水患、旱灾、地震、蝗灾、饥荒以及瘟疫等天灾让百姓饱受磨难,却也在政治体制上形成了中央统一领导的国家体制,在治水治河中形成了“人心齐、泰山移”的动员机制,在抵御外敌战争中形成了“众志成城、同仇敌忾”的民族精神,在救灾救援中形成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文化传承。正所谓,“勠力同心,以治天下”“众寡同力,则战可以必胜,而守可以必固”。这些基于中国历史发展而形成的文化传统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中华品格,是助力新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文化基因。
从现实来看,中国共产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我们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保障。集中力量办大事关键在于我们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有力领导。在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全国一盘棋,集体攻关,各司其职,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起来,形成了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有利于实现从落后状态转为赶超发展。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确保了国家能够掌控能源、交通、通讯、金融、基础设施和支柱产业等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具备了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的政治基础和物质基础。(www.xing528.com)
正如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所指出的,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具有鲜明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这个制度的一个巨大优势就是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这在新中国成立70多年的实践中得到反复印证。在这一制度之下,党和国家能够有效整合社会资源,组织和动员社会力量实施一些重大项目,克服了经济社会发展问题上的“撒胡椒面”“摊大饼”现象,集中优势资源攻克关键难题,合理配置各种资源,迅速提高生产力和国际竞争力。从“两弹一星”到“开发大庆油田”,从扫盲运动到红旗渠建设,集中力量办大事在经济极端困难、技术基础薄弱、帝国主义封锁等严峻条件下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与效能,使得新中国用了三十年时间就建立起了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办成了一系列涉及国计民生的大事,为国家发展奠定了牢固的物质技术基础和经济支撑,为各类重大项目的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客观而言,当今世界基础科学创新愈加困难,鲜有重大突破,然而应用科学和技术发展则大有可为。重大科技项目是一种有组织的科技资源配置过程,更应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优化配置优势资源,推动重要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总之,“只要我们坚持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并善于把这一优势同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有机结合起来,我们就一定能够推动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建设项目更快更好完成。”[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