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25日,历经艰苦卓绝的施工建设,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在贵州落成启用。2020年1月,FAST最终通过国家验收,开始全面运行,这意味着“中国天眼”工程的圆满完成,为天文领域提供新的发展机遇,也预示着中国射电望远镜登上了世界的巅峰。作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FAST工程攻克了望远镜超大尺度、超高精度,实现巡视宇宙、观测脉冲星、测量与通讯空间飞行器等科学目标。这项国之重器工程承载着几代中国科学家探寻九天的梦想,它的竣工标志着中国天文观测挺进到了世界天文的前沿,必将在世界天文史上镌刻下新的高度。
作为世界上最大最先进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是探索银河系之外的脉冲星的重要战略依托。2017年10月首次发现的2颗脉冲星,让人们聆听到了来自4 100光年外和1.6万光年外的光年信号。截至目前,在探测到146颗优质的脉冲星候选体中,已经得到认证的脉冲星也已经达到了102颗,这一数量明显高于同期欧美多个脉冲星搜索团队发现数量的总和。除了对脉冲星观测的精度与数量方面大大提高,“中国天眼”从起用到验收都在一刻不停地调试分辨率。虽然FAST观测范围触及星系甚至百亿光年之外的宇宙边缘,由于星体距离地球十分遥远,到达地球时能量微弱,要想进一步看清遥远天体的真实面貌,还需要依靠分辨率。从落成启用到验收运行的几年时间,FAST及其运行团队致力于这一世界最大的射电望远镜打磨成全球最灵敏且具备高分辨率微波巡视的国之重器。FAST一流的综合性能和技术指标,为天文学家在宇宙研究、巡天观测以及跟踪日晷物质抛射事件等多个方面提供重要的支撑。
“中国天眼”工程的梦想从被质疑到最终实现,我们不能忘记的是“天眼之父”南仁东及其团队的艰苦奋斗。他们在FAST工程的论证、立项、选址和建造上倾注了巨大心血。2017年9月15日,在FAST顺利运行一周年之际,南仁东因肺癌恶化、抢救无效逝世。虽然南仁东离开了这个世界,但以他名字命名的“南仁东星”继续见证着FAST项目的成长发展,并留下“美丽的宇宙太空,以它的神秘和绚丽,召唤我们踏过平庸,进入它无垠的广袤”美丽诗句,唤起人们继续对浩瀚宇宙的探索。(www.xing528.com)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9月25日致“中国天眼”的启用贺信中指出,“天文学是孕育重大原创发现的前沿科学,也是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战略制高点。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被誉为‘中国天眼’,是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它的落成启用,对我国在科学前沿实现重大原创突破、加快创新驱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FAST工程的落成使用,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在报道中称,“中国‘天眼’开始搜寻外星人”;英国BBC曾用整篇版面报道,“中国成为了天文探测的领航人,将持续领航世界20年,反射面积高达25万平方米,比德国波恩灵敏度提高约10倍、比美国综合性能提高约10倍,中国未来可能的发展甚至会超出我们最疯狂想象,中国不仅是个经济大国,正在成为一个科学大国。”
2020年国家天文台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FAST将从2021年起面向全世界开放,接收来自世界各国使用FAST开展科研的申请。法新社评论认为,“中国无疑是一个全球科学研究中心,与北美或西欧处于同一水平。与世界上任何先进国家相比,中国的科研人员都是先进的、有创造力的、有组织的。”“中国天眼”将成为“世界巨眼”,彰显了中华民族自信宽广的胸襟,体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对天文学而言,星辰大海才是征途,人们在探索熠熠生辉的浩瀚的宇宙过程中,既要脚踏实地也要仰望星空,不断为人类文明进步注入不竭动力。对于中国而言,FAST的落成不仅仅是中国综合国力的证明,也促进全球科学家对更多的脉冲星或其他特殊天体的探索,在积极践行对外开放、向世界分享数据、促进天文学国际合作研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向世界文明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经验。FAST让中国人实现了深入探索宇宙奥秘的梦想,也让世界看到中国“智”造和中国创造的实力,极大地提振了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