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奇迹:资源调配的三大工程

中国奇迹:资源调配的三大工程

时间:2023-06-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作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领土面积第三大国,中国确实“地大物博”,但却也有资源分配不均衡的问题。为了合理地利用和开发我国自然资源,更好地协调东西部地区和南北方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能源需要,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我国大力兴建了三大资源调配的惠民工程:即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工程。

中国奇迹:资源调配的三大工程

提起中国,人们往往会联想到“历史悠久”和“地大物博”这两个词汇。诚然,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光辉灿烂,是中华民族骄傲与自豪的宝贵财富。与之相比,“地大物博”一词则需要一分为二地审视看待。作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领土面积第三大国,中国确实“地大物博”,但却也有资源分配不均衡的问题。一方面,作为人口大国,任何庞大的自然资源储备除以十四亿人都会变小。温家宝总理在2003年出访美国前接受《华盛顿邮报》总编辑采访时认为,在中国,多么小的问题乘以庞大人口,都会变得很大;多么雄厚的资源储备与经济总量,除以我们的人口都会变得很小。例如,淡水资源是一个国家人民群众生存生活的重要资源,世界人均淡水资源量为每年约10 000立方米,中国人均只有2 298立方米,是世界人均值的1/4~1/5左右。与此类似,我国许多人均资源都达不到世界平均水平,大多数人均指标处在世界中下游位次;另一方面,我国许多自然资源的分布也呈现出地域性、季节性的显著差异。例如,煤炭石油等重要能源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有色金属矿和水资源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天然气、草场资源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区,而太阳能、地热资源则是青藏高原地区最为丰富。此外,从季节分布来看,我国水资源在时间分配上具有夏秋多、冬春少和年际变化大的特点。概言之,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呈“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不均衡格局。

为了合理地利用和开发我国自然资源,更好地协调东西部地区和南北方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能源需要,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我国大力兴建了三大资源调配的惠民工程:即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工程。南水北调工程的想法始于1952年,毛泽东主席在视察黄河时提出了这一战略设想。经过50余种方案论证,最后形成了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规划区涉及人口4.38亿人,调水规模448亿立方米,总长度达4 350千米,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距离最长的调水工程,也是受益人口最多的调水工程,实现了中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合理配置格局。

西电东送工程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我国电力专家提出将西南云贵地区的丰富水电资源输送到电力紧缺的东部沿海地区。随着新世纪国家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西电东送工程成为开发大西部的标志性工程之一,形成了南部通道、中部通道、北部通道三大骨干通道。从2001年到2010年的十年间,西电东送工程总投资超过5 200亿元,成为西部大开发重点工程中工程量最大、投资额最多的项目。西电东送工程不仅有力带动了西部地区将能源资源转化为经济发展的优势,而且对全国合理配置能源资源、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www.xing528.com)

西气东输工程的构思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旨在将“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丰富天然气资源输送到中国经济的心脏部位长三角地区——中国能源需求最为紧张的地方。西气东输的管道铺设长度达到15 000多千米,是我国距离最长、输气量最大、施工条件最复杂的天然气管道基础建设工程。工程全线采用自动化控制,供气范围覆盖中原、华东、长江三角洲地区,有效促进了我国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了管道沿线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带动了西部、中部和东部经济一体化发展。

总之,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西气东输这三大资源调配工程,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克服资源能源供需不平衡、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新中国历史上值得浓墨重彩的一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