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作为一个比较集中的交流群体,是基于一定的文化认同,才会联系在一起。对于企业来说,产品会过时,而文化不会过时。
企业要想持续存在或者获得更大的利润收益,离不开社群文化的搭建,企业需要构建自己鲜明的特征,为自身赋予相应的文化特性,对内凝聚人心,对外凸显品牌。比如说抖音刚开始创建的时候,其产品并没有像如今那么完善,开发者为宣传抖音,做了很多的优化。在线上的社群讨论当中,众人纷纷提出意见,积极研发更好的、符合人们需求的互联网产品,才有了如今风靡全国的抖音产品。所以文化对企业具有非常大的作用,它可以激发群体智慧,促进企业实现更好的目的,达成更好的结果。在社群搭建之中,也同样要遵循平等、开放、分享的互联网精神。
除了上述所说之外,社群还需要具有利他文化的属性。对文化的认同是社群成员互相联系的开始,社群只有不断给社群内部成员提供温度,社群成员才会长期停留下来,传播社群文化。所以社群内部文化的体现是一种价值观的体现,只有拥有共同价值观,社群成员才能聚集在一起。
举例来说,一提到湖南的饮食,人们的第一印象一定是“辣”,而说到具体的食物,米粉绝对是一个典型的代表性主食。于是有个北大毕业的湖南人创办了伏牛堂这个米粉品牌,同时由于品牌的号召力,又有了霸蛮社这个社群。霸蛮社是一个优质的在京湖南人社群,偌大的北京,在这里打拼的湖南人足足有30多万,他们远离家乡,却时刻思念着家乡的味道,而伏牛堂的米粉多则为湖南人思乡时的首选美味。霸蛮社的出现,解决了许多在京湖南人的家乡情结。
但是再喜欢吃粉,也不能天天吃粉,更不能吃一辈子的粉。于是他们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社群,开始了自己的社群维护。究竟该怎么维护好自己的粉丝呢?仅仅靠米粉,一旦过了蜜月期,势必情感就会冷淡下来。于是运营者们将霸蛮社积极打造成为在京湖南人的优质乐活空间。它做了一件似乎与卖米粉没有任何关系的事情,那就是带着大家一起玩儿,在同乡与同乡之间传递亲情和能量。目前霸蛮社的核心粉丝已经多达300人,每一个人跟自己之间的关系都像家里人一样。只要霸蛮社有事,300个人都可以准时出席,黏度是相当的高。
老板说,霸蛮社的主流群体是“80后”“90后”的年轻人,他们玩的形式不仅仅局限在品味美食,还有观影、公益、读书等各种各样的玩法。你也可以把他们理解成一个湖南标杆性的文化品牌,做了一个青年的社区,顺带着卖点米粉。或者把他们理解成一个孕育新梦想的文化公司,做了一个自媒体,顺带着给伏牛堂做些广告。在自己人效应下,这些当然是义不容辞,大家都能够理解,并且愿意主动参与到老乡的事业中。捧场的人越多,彼此之间的距离也就越近,品牌与社群之间肝胆相照,关系早已经不分主次了。
社群营销,一种作用于消费群体的网络营销模式,在网络社群营销和社交媒体营销的基础上,新的网络与企业品牌文化紧密地链接在一起。这种网络链接的形成,在带动产品盈利的同时,更为精准地把握了消费社群的集体脉络。它渐渐替代了固有的营销模式,将更新颖的营销构架渗透于消费,渗透于每一个消费对象的内心和生活。企业在搭建社群之时,一定要在内部建立自身的文化体系,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www.xing528.com)
一个社群能够聚集,主要是基于成员内部共识,不过这种共识常常是相对抽象的,这是成员加入社群的门槛和理由。在组建了相关群体之后,面对具体事件的发生,在社群内部应当还要创建一种氛围,让社群当中的每一个成员对该事件有高度一致的认同感,由此构建具有纪念意义和价值的群体性的记忆,从而深化社群当中成员的内部身份,提升他们的参与感。最常用的手法是社群管理者有意将热门事件或大家感兴趣的话题多次在社群内部提及,最终形成一种只存在于社群内部成员之中的集体性记忆。这种重复强调能够加强成员间的默契度,加速提升好感度。
互联网社群由于其搭载的平台的分享性和便利性,虽然说是一个比较容易迈入的社群,但社群化认识的创立,在无形中加高了这一群体迈入的门槛。对于想要加入这一群体的外部成员来说,想要从零开始适应这样的环境,是需要付出比较高的成本的。当社群内部存在的消费性元素越多,就越有利于社群内部进行分层分化,当外部成员能够找到同自己的定位相符合的层级和自己所能理解的内容,就不会被已成熟的社群文化体系拒于门外。这种内容的层级划分也是一个社群能够自发和持久运作的根本所在。
互联网可以将社群的成员进行无限化的细分,虽然想要构建一个规模超级庞大的群体是很困难的,假如可以保证一定量的新用户的加入,可以推动社群内部文化自然生长。不过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对社群的质量产生考验,外界用户的不断涌入,可能会对一个社群内部的文化氛围与认同度产生极大影响,作为社群的管理者,应当要对此进行把控。
在绝大多数的社群当中,其文化体系的创立,是社群包含的成员在互动当中产生的二次产物。一个庞大的社群文化体系的创立,最先开始是在一部分社群和人员当中产生,这样的文化想要获得更大范围的认同,就必须选择向外进行扩张和扩展。在扩展和传播的过程中,其内涵也会发生一定的转变。比如“宅文化”最先开始指的并不是一种许多人共通的较为广泛的生活方式,最初指的是院子和一小部分特定的群体,后来通过传播才发生了内涵上的转变。
因此,对社群内部文化体系具体内容的打造是很难运用实际手段加以控制的,在传播和成熟的过程中,会发生一定的转变,而我们需要做的只是搭建一个有利于社群文化传播的环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