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文中数据来源于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数据库FishStatJ[1],除特别提及外,数据的时间范围是1950—2018年。其中总产量(Global Production by Production Source)、捕捞产量(Capture Production)和养殖产量(Aquaculture Production−Quantities)的数据时间范围是1950—2018年,养殖产值(Aquaculture Production−Values)数据时间范围是1984—2018年,贸易(Fisheries Commodities Production and Trade)数据时间范围是1976—2017年。
FAO 对外进行数据发布时主要采用两种物种分类:一种是 FAO 编制的FAOSTAT Group 分组,另一种是国际水生动植物标准统计分类(International Standard Statistical Classification of Aquatic Animals and Plants,ISSCAAP)。国际水生动植物标准统计分类用于捕捞和养殖渔业统计数据的收集,旨在根据其分类学、生态学和经济特点,将商业品种分为50个组和9个类别(见表1−1)。FAO渔业统计中,区域标签的设定分为3种:第一种是内水和海水;第二种是对海洋捕捞按海区分类;第三种对海区进行更进一步的细分,如把大西洋进一步分为几个范围更小的统计区域。对捕捞产量的统计,FAO的统计口径分为两类:内陆捕捞和海水捕捞。
表1−1 国际水生动植物标准统计分类
续表
续表
阿拉伯国家共22个国家,包括毛里塔尼亚、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利比亚、埃及、叙利亚、约旦、黎巴嫩、巴勒斯坦、伊拉克、科威特、巴林、卡塔尔、阿联酋、沙特、阿曼、索马里、苏丹、科摩罗、吉布提和也门。但自2011年,南苏丹在原苏丹领土上独立出去,苏丹国土面积出现变动,因此对于本研究统计数据中的苏丹部分,2011年(含)之前为前苏丹的数据,2012年(含)之后为现苏丹的数据,但为前后文统一,均以苏丹为名,下文不再说明。
2018年,阿拉伯国家水生动植物各大类按总产量高低排序依次是:海水鱼(377.85万吨)、淡水鱼(159.47万吨)、软体类(16.13万吨)、甲壳类(12.05万吨)、水生植物(1.50万吨)、洄游鱼(1.10万吨)、各种水生动物(0.002万吨)、各种水生动物产品(0.002万吨)、鲸,海豹及其他水生哺乳动物(未报告其总产量)(见图1−1)。(www.xing528.com)
图1−1 阿拉伯国家渔业各大类总产量变动趋势
注:左轴为海水鱼、淡水鱼、软体类、甲壳类和水生植物的产量,右轴为洄游鱼、各种水生动物和各种水生动物产品的产量。鲸、海豹及其他水生哺乳动物总产量数据忽略不计。
同年,阿拉伯国家水生动植物各大类按出口量高低排序依次是:海水鱼(138.88万吨)、软体类(16.61万吨)、甲壳类(8.67万吨)、洄游鱼(1.35万吨)、淡水鱼(1.10万吨)、水生植物(0.32万吨)、各种水生动物(0.04万吨)、各种水生动物产品(0.02万吨)、鲸、海豹及其他水生哺乳动物(0.02万吨)(见图1−2)。
考虑到阿拉伯国家水生动植物各大类总产量与贸易量的具体情况及其经济价值,本书阿拉伯国家渔业研究范围仅包括水生动植物中的六大类,按照2018年总产量高低排序依次为:海水鱼、淡水鱼、软体类、甲壳类、水生植物和洄游鱼。本书的篇章布局也按这六大类的排序展开。
图1−2 阿拉伯国家渔业各大类出口量变动趋势
注:左轴为海水鱼、软体类、甲壳类和洄游鱼的出口量,右轴为淡水鱼、水生植物、各种水生动物、各种水生动物产品和鲸、海豹及其他水生哺乳动物的出口量。
本章分析阿拉伯国家渔业1950年以来的动态演变过程。
本章的主要内容涉及:(1)阿拉伯国家渔业总产量变动趋势;(2)阿拉伯国家渔业养殖产量、捕捞产量变动趋势;(3)阿拉伯国家渔业六大类水生动植物产量变动趋势;(4)阿拉伯国家渔业六大类水生动植物养殖产量、捕捞产量变动趋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