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交易成本理论
交易成本理论为外商直接投资进入方式的选择提供了积极的指导意义。该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由于存在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就会导致市场失灵出现,继而产生交易成本,因此,跨国公司在向国外进行资产投资和转移时更愿意选择控制程度较高的占股结构。第二,东道国的市场规模及商业潜力对跨国公司的占股偏好有重要影响(Buckley&Casson,1996)。因此,在进行跨国投资进入规模较大市场时,跨国公司更愿意选择控制程度较高的股权控制。第三,文化差异。跨国公司与所要进入的东道国的文化差异越大,那么该公司实施管理策略就越难,而且还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适应文化差异。第四,较高的资金密度要求对跨国公司的扩张需要做出更高的资源承诺。跨国公司投资规模越大,越愿意选择控制程度较低的股权控制。第五,跨国公司经营年限越长,越容易收回投资并最终盈利。因此,跨国公司在投资活动中倾向于选择较长的合作年限。Anderson和Gationgnon(1986)在运用交易成本理论的基础上,指出了跨国公司直接投资所进入的模式框架,总结了决定交易成本高低的主要因素。库古特和塞恩(1988)通过研究发现,投资国与东道国的文化差异与其沉没成本成正比。
(二)谈判力量理论
谈判力量理论认为,跨国公司与东道国的谈判力量决定了其投资占股比例,跨国公司选择的进入模式是由跨国公司、东道国政府与当地合伙人通过讨价还价决定的(Kobrin,1987)。跨国公司的谈判能力随着其带给东道国更多利益而提高,并与东道国市场吸引力成反比。该理论强调影响跨国公司进入模式的重要因素是东道国对于跨国公司股权水平的管制。随着跨国公司谈判能力和追求高股份愿望的加强,其海外投资公司的股份也会跟着增加。外资谈判力有两个重要影响因素:一是东道国对外资的需求程度;二是投资承诺的合资期限。外资在投向发展中国家的长期的基础设施方面有更大的谈判力,还有为分散大型项目所带来的风险,外资企业倾向于与多个伙伴进行合资经营。盖挺能和安德森(1998)认为,当合资企业份额大时,占额少量股份就能在多个伙伴中处于控制和主导地位,其谈判能力也强。高孟斯·凯撒斯(1990)认为,合资企业所占股权结构是各方协商谈判的结果,所有权谈判受东道国政府、跨国投资方以及当地伙伴谈判力等因素的影响。
(三)战略行为理论(www.xing528.com)
战略行为理论认为,跨国公司投资活动所选择进入方式取决于其发展战略的需要,跨国公司所实施全球战略的重要控制手段就是股权安排(Hill,1990)。跨国公司为了整体协同效应,对子公司进行较高水平的控制,其战略越明确,则控制越强。科格特认为,跨国公司选择进入方式还要考虑竞争因素,在考虑进入方式时不仅进入成本要低,还要最大限度地增强自己的竞争地位,以便获取更多的利润。纽曼认为,国际投资战略重点是寻求特殊优势,并把具有长期发展潜力和优势的国家作为投资目的地,跨国公司的主要挑战是增强其在世界范围的经营实力从而获得竞争优势。曼斯菲尔德指出,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需要继续保持自己的技术领先优势。战略行为理论研究了竞争优势和超额利润,分析了如何采用兼并收购或战略联盟方式进入投资地,这些研究理论对我国跨国公司进入世界市场也具有重要意义。
(四)托宾Q理论
跨国公司在进入他国市场时,还必须考虑建立方式的选择问题,即进入东道国市场是采取绿地投资新建企业的方式,还是采取兼并或收购的方式。美国学者J.托宾的Q理论做出了很好的解释,指出了企业是并购还是绿地投资的选择标准,其Q值就是企业盈利率与筹措资本所需费用利率两者间的比值。Q>1,选择并购方式进入;Q<1,选择绿地投资方式进入。日本学者原正行在托宾Q理论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分析,提出跨国并购和绿地投资之间的选择标准,将外商直接投资划分为三种类型并展开分析。托宾Q理论在外商直接投资进入方式方面做出了贡献,提供了新建与并购的选择标准,但该理论表述较为简单,对东道国市场情况和技术状况等考虑不够,跨国公司的类型不同,或者跨国公司的战略不同,其都会对新建还是并购有不同的选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