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贺兰山东麓,葡萄种植充分利用了山荒地资源,酒庄绿化及防护林建设大幅提高了产区森林覆盖率;葡萄园“浅沟种植”成为贺兰山东麓最大的洪水拦蓄工程;形态各异的酒庄及葡萄园,逐渐形成一道生态屏障。这座建在采砂坑上、以贺兰山的石头筑成的中国式酒庄,迎来“90后”庄主——袁园,接过父亲的“酒杯”,接管家族酒庄。“作为一家开放式酒庄,希望以旅游为载体,传播贺兰山东麓乃至中国的葡萄酒文化。”
在贺兰山东麓,葡萄种植充分利用了山荒地资源,酒庄绿化及防护林建设大幅提高了产区森林覆盖率;葡萄园“浅沟种植”成为贺兰山东麓最大的洪水拦蓄工程;形态各异的酒庄及葡萄园,逐渐形成一道生态屏障。
志辉源石酒庄葡萄种植基地
“疏翠庭前供答话,浅红木末劝持杯。”一句宋诗,在志辉源石葡萄酒庄,得到穿越时空的应和。这座建在采砂坑上、以贺兰山的石头筑成的中国式酒庄,迎来“90后”庄主——袁园,接过父亲的“酒杯”,接管家族酒庄。“作为一家开放式酒庄,希望以旅游为载体,传播贺兰山东麓乃至中国的葡萄酒文化。”志辉源石葡萄酒庄有限公司总经理袁园说。
酒庄以生态立园,传承的是几代人的情感。“20世纪80年代,爷爷在贺兰山下做采砂,带着父亲和二叔创业,我们源石的含义就是,酒庄源于这片石头地。而贺兰山下的酒庄,应该和这里苍凉、雄阔的气质共情。酒庄就地取材,让每一块石头都保留自然形态,都是生态故事的诉说者。”袁园如此释义酒庄文化。(www.xing528.com)
在酒庄,生态不仅存活于建筑“骨架”,还是渗透肌理的理念。“每年修剪下来的葡萄藤可用作装饰;园区里枯萎的树木、废弃的橡木塞,也都重新利用,找到自己的位置。”袁园说,建筑的功能细节也融入生态理念,比如屋檐的设计,得以让周边的小鸟来此做窝,“有300多种植物‘居民’生活在这里。通过持之以恒的付出,在戈壁滩上生长出一个花园式酒庄。”
一个酒庄的成长史,见证了一个产区的生命力。从采砂到造林,再到生态修复,在贺兰山东麓,讲述着生态故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