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的山野,繁花似锦。绕着乡间小路爬到山顶,一个用围栏圈起的蓄水池赫然现于眼前,这是彭阳县白阳镇陡坡村中饮三泵站高位蓄水池。水池里装有液位计,水位达到下限自动启泵,涨到上限自动关阀。水池的一旁,太阳能板正沐浴着阳光,为系统运行提供能量。杆上悬挂着一个蓝盒子。“这是太阳能系统智慧集成箱,可以进行24小时视频监控和水质监测……”北京慧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丁涛细细道来。
山脚下,彭阳县城阳乡蔺塬村的几个村民在崔彩霞的小院里聊天打趣。
“老崔,你用手机交水费,我跟着学学。”
“这简单哩,我用微信交上一块钱。”说话间,崔彩霞熟练地打开手机,介绍道:“扫一扫村头的二维码,关注‘智慧人饮’,进入‘我的用水’,就可以缴费,比买菜还方便。”
农村留守老人多,智能手机操作不便,小卖部可以帮着交,学生娃娃回来也会操作;甚至打个电话,在银川的孩子顺手就能交上。交水费,村民们就跟喂牛养鸡一样轻松。
轻松的不只村民,干了11年水管员的张志亮回忆道:“最难的就是收水费。吃饭没人让,狗咬没人挡,劝人掏钱难上加难,有时一家去上三五趟也是常事。”现在,水费收缴率由60%提高到90%以上。
牲畜,曾是黄土高原上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从来不敢多养牲口,最多就是两头牛,怕水不够养不活。”提到水,红河镇何塬村村民马相兵的话匣子一下打开了,“过去吃水困难,辛苦一个半小时担来的水,牛哧溜哧溜几大口喝个精光,再加上人饮,有时一天来回三趟,几乎每家都有一个人专门负责找水饮牛。”
时光倒回10年前,何塬村安全饮水管道通到了家里,但按照扬程高低测算水价,位置偏远的何塬村人用一方水要5.5元,每个月光吃水就需要50元,马相兵需要打两三天工才能换来一个月的水费。
自从自来水搭上“数字云”,全县饮水控制细化到每家每户,密密麻麻的监测点,犹如供水系统的眼睛,24小时关注着供水管道的变化,管网漏损率由原来的50%下降到20%,年维修费用从490万元减少到260万元。同张志亮一样的农村饮水管理人员从92人减少到40人,人员工资减少60万元。(www.xing528.com)
维护管理成本降低了,彭阳县将城乡水价统一调整到2.6元/立方米,率先在宁夏基本实现城乡供水服务均等化,让全县19.1万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一样喝上了同源、同质、同网、同价的自来水。
现在,马相兵在彭阳县城做瓦工,每天能有200元的收入,而每个月的水费只需要30多元,他家牛圈里的牛也由2头增加到10头。
在彭阳县古城镇任河村,致富带头人杨生科家牛棚里的110多头牛,每年有40万元收益。在他和村里几个养殖大户的带动下,全村肉牛饲养量超过5000头。村民们致富的干劲如汩汩涌动的自来水越来越旺。
瞅着拧开龙头就哗哗流出的自来水,崔彩霞笑成了一朵花:“过去3个月洗一次澡,现在太阳能一开随时就能洗。手机显示我家每月平均用水3.1立方米,100块钱将近用一年,根本不存在任何困难。”彭阳县农村供水工程管理站站长张文科说:“现在,农村洗衣机等电器购买率提高了40%,畜牧养殖稳定增加了10万只羊单位。”
引水到户让闲置的洗衣机终于派上了用场
“互联网+人饮”的内核中彰显的是现代化的水治理思路:自治区水利厅针对治水新老问题交织汇聚、保障水安全需求迫切的实际,用系统科学、系统思维、系统工程的方法,站在多元共治的视角,通过“综合集成”推动“系统治水”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让一个个项目的实施更加高效。
彭阳试点项目便是水治理现代化的又一成功典范。彭阳县水务局将专业化服务引入供水工程信息化设施运行、维护管理,由长江勘测规划设计院与北京慧图科技联合承担工程设计、施工及运维任务,将为期12年的工程运行维护服务纳入总承包内容,由政府按每年150万元进行补贴,确保工程长效运行。水务局依据群众对工程服务的满意度兑现运行费用,群众的投诉率下降了80%。
如果委托方是运行管理过程中的“大脑”,起指挥监督作用的话,服务方则是“身体”,起实施保障作用。如此,将政府管理与市场化服务有机结合,不断创新和完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补齐建设运行、管理服务、良性发展短板,达到“省钱、省事,政府放心、群众满意”的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