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成立64年,宁夏经济社会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64年,也是不断开启健康宁夏建设新局面的生动写照。
从“赤脚医生”到“全科医生”,从消灭传染病、寄生虫病到攻坚慢性病、癌症,从“以治病为中心”到“以人民健康为中心”……64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宁夏立柱架梁的民生举措相继实施,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不断增强,一条致力于让720万宁夏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健康宁夏之路正在铺就。
站在更长远的历史视野上回望,曾经的宁夏,百姓“看不上病”“看不起病”“看不好病”。
新中国成立初期,宁夏是疫病多发地区,传染病猖獗,城乡严重缺医少药。1949年底,全省只有106个卫生机构、40张医院床位、卫生人员369人,群众有病,只能“小病扛、大病躺、重病等着见阎王”,人均期望寿命只有35岁。
自治区成立之初,卫生工作得到了党中央的大力支持,北京、上海、天津等地一批学科带头人和业务技术骨干支援宁夏卫生建设。
1961年11月,天津市248名医务人员及家属迁入石嘴山市,其中天津市第四医院整体迁入大武口,建立石炭井矿务局大武口煤炭职工医院。后来这些支宁医务人员成为宁夏医药卫生系统的骨干力量。(www.xing528.com)
1978年,中央在宁夏开展卫生防疫体系建设,引进医疗新技术和新设备,建立妇幼保健网格,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框架开始建立。
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事业得到快速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的支持下,宁夏建成了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三级网络,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卫生健康事业取得巨大成就。
截至2021年底,宁夏有医疗卫生机构4574个,卫生人员总数7.2万人,每千人口编制床位5.77张,每千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8.14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的45.34%。2021年,宁夏人均预期寿命76.3岁,较1949年提高了41.3岁。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乡镇远程会诊、村级标准化卫生室实现全覆盖,在全国率先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疾病应急、医疗救助制度“四个全覆盖”……
从“小病扛、大病躺”到分级诊疗、三医联动,宁夏已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着力打造家门口的“15分钟医疗圈”。老百姓对“病有所医”的期盼,正转化为看病就医实实在在的实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