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永远的大篷车:流动的戏园子

永远的大篷车:流动的戏园子

时间:2023-06-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40年,在宁夏的村村镇镇,都曾来过一辆大篷车。这辆大篷车为广大群众带来了欢笑、带来了喜悦、带来了美。说干就干,经过半个多月的努力,宁夏话剧团大篷车开动了。借助大篷车,《庄稼汉》一演就是700多场,深受老百姓喜爱,这辆大篷车也成了老百姓心中流动的“戏园子”。这些年,大篷车行驶百万公里,流动演出9000余场,遍及宁夏各乡镇,并到全国各地巡演。如今,宁夏话剧团大篷车已更新至第四代,演员众多。

永远的大篷车:流动的戏园子

近40年,在宁夏的村村镇镇,都曾来过一辆大篷车。这辆大篷车为广大群众带来了欢笑、带来了喜悦、带来了美。它,就是“文化大篷车”。

1984年,宁夏话剧团创作的第一部农村题材话剧《庄稼汉》接受了40多位农民评委的评审。得到评委一致认可后,剧团领导却犯愁了:剧本让农民满意了,没有演出场地怎么办?

“再难也要让老百姓看上《庄稼汉》这个戏!”

原宁夏话剧团团长王志洪和演员们集思广益,决定把一辆旧的大卡车改装一下,能拉演员、家当,还能当流动舞台。说干就干,经过半个多月的努力,宁夏话剧团大篷车开动了。

从此,这辆文化大篷车在宁夏的乡间田野奔驰,揭开了话剧艺术下乡送戏的序幕。

借助大篷车,《庄稼汉》一演就是700多场,深受老百姓喜爱,这辆大篷车也成了老百姓心中流动的“戏园子”。“村里的大喇叭一响,大篷车一来,人们顾不上吃饭就去抢位置。”年过七旬的永宁县永清村村民马山福回忆,“那时候没电视,每年就盼着大篷车来。他们演的都是我们身边发生的事,大家都爱看!”

1990年,大篷车第一次走出宁夏,途经21个省市,演出660场。2001年11月,《梅家小院》开始全国巡演,历时86天,行程近4万公里,演出47场,观众达10余万人次,每到一地都引起轰动。

话剧泰斗李默然观看《梅家小院》后评价:“宁夏话剧团真不愧是全国文化战线上的一面旗帜,连我们这些以演戏为职业的人都多次被感动得流下热泪。”

没有奢华布景、没有高档音响、没有炫目灯光的“宁夏文化大篷车”开始享誉全国,成了一个响当当的文艺品牌,开辟了文艺团体为基层群众服务的新途径。这些年,大篷车行驶百万公里,流动演出9000余场,遍及宁夏各乡镇,并到全国各地巡演。2021年,宁夏话剧艺术发展有限公司荣获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我们所经历的年代,是中国发生巨大变化的年代,如何把每个时期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宁夏翻天覆地的变化,通过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送到城市乡村?没有捷径,就是要深入老百姓的生活,创作出接地气的好戏。”王志洪说,“大篷车成为党和人民的连接桥。”(www.xing528.com)

大篷车流动舞台面向的观众群体主要是农民,演出剧目也多为农村现实题材。为了创作出老百姓喜爱的戏,王志洪带着创作、演出人员走遍了宁夏乡村,经常与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有时一下乡就是一个多月。

功夫不负有心人。源自宁夏基层的《庄稼汉》《女村长》《梅家小院》等一批优秀剧目脱颖而出,深受老百姓喜爱,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个国家级专业奖项。

如今,宁夏话剧团大篷车已更新至第四代,演员众多。他们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通过话剧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送到基层一线。

2009年,宁夏话剧团作为宁夏文艺院团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率先转企改制。单位名称和人员身份的变化,不但没有影响大篷车到基层一线演出,反而为大篷车注入了新的活力,让大篷车跟上了时代步伐,进而更好地贴近群众、服务群众。

把文化送到百姓身边

改制后,宁夏话剧艺术发展有限公司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贯彻“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创作方针,创作出反映脱贫攻坚、民族团结建设美丽新宁夏的《喊水村移民纪事》《高沙窝脱贫记》等优秀剧目。2020年,《闽宁镇移民之歌》《高沙窝脱贫记》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重点扶持作品。

现在,宁夏话剧艺术发展有限公司总结创新大篷车经验,不断丰富大篷车演出内容,立足宁夏,走向全国,使大篷车成为宣传美丽新宁夏的一张新名片

2021年10月10日,宁夏“旅游大篷车”全国巡演在银川启动,随后走进兰州、西安等10个重点客源城市,全方位展示宁夏黄河文化、大漠星空、酒庄休闲、动感体验等特色优势文化和旅游资源。这是宁夏话剧艺术发展有限公司创新大篷车文化艺术传播方式、推动宁夏文化和旅游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又一举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