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今年恰逢入世十周年,为了总结入世10年来我国棉花产业的经验教训,文章采用历史纵向比较和国内外横向比较的方法,总结了我国棉花产业的“供需长期性缺口、价格剧烈波动性、产业链脆弱化”的三大绩效表现,揭示了导致我国棉花产业现状的人才因素、金融因素、政策因素和市场因素,并最终提出了创新体制机制、转变发展方式、科学宏观调控的综合治理战略举措。
关键词:产业表现;产业殖民化;产业附庸化;产业稀松化;金融化综合治理
中国是一个棉花生产大国,消费大国和进口贸易大国。上世纪70年代,成为棉花第一消费大国;80年代成为第一生产大国。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WTO)以来,已经成为进口大国,现在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棉花进口国,而且棉花进口量大概占世界棉花贸易量36%。但是我国棉花产业入世10年的表现仍有很多不足,需要转变发展方式,需要全方位的综合治理。
一、入世十年中国棉花产业的表现
棉花产业自改革开放后实现了近20年的平稳发展,但随着国有企业弊端的不断积累,棉花产业也和其他产业一样受到了市场经济的惩罚。1997年12月9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不得不确定“以纺织行业为突破口,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方针政策,纺织行业不得不开始3年压缩淘汰1000万落后棉纺锭、分流120万职工、实现全行业扭亏为盈的攻坚战。[1]2001年入世以后,深受配额之苦的我国棉花产业的外贸出口得到新一轮大发展,并且开启战略大转型,加速了产业结构调整、技术改造、扩大市场、加速出口的步伐,但也存在一些环环相扣的障碍和长期性矛盾。
(一)棉花供需存在长期性缺口
统计表明,我国棉纱线贸易从1995年到2010年一直存在逆差,2010年达到了逆差最高值的58万吨。近10年来,我国棉花供需缺口基本保持在200万吨以上。2009-2010年度(每年9月1日至下年8月31日为一个棉花年度)美国棉花供需缺口达27.15%;而中国的供需缺口也达到了22.25%。[2]中国棉花协会预测我国2010-2011年度棉花产量是665万吨,有关部门会商的数据是670万吨。美国农业部以及ICAC在今年6月份对中国棉花产量的数据预测,分别也是664万吨、665万吨。但是本年度我国棉花消费据中国棉花协会估计为1100万吨,比上年增长3.8%,有关部门会商的数据也是1100万吨;美国农业部预计是1012万吨,ICAC预计1000万吨。[3]可见,新年度棉花缺口已经超过500万吨。长期来看,棉花产需缺口应该是一个长时存在的趋势,而且这个缺口有可能再进一步扩大,我们棉花对外依存度也有可能还要进一步增加。
(二)棉花价格时常巨幅波动
棉花供需矛盾长期存在,使得棉花市场风险时而出现。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棉花价格更是经历了一场“翻滚过山车”的激烈动荡(见下图)。2008年11月的时候,中国棉花价格指数仅仅是每吨一万多元,2009年3月达到1.1万元/吨,2010年3月达到1.5万元/吨,2011年3月飙升至3.1万元/吨,2011年6月再跌落到2.5万元/吨,进入7月份棉价平均每天以200元/吨左右(有的统计分析为平均每3天降500元/吨)的幅度下跌。[4]在2011年国内CPI指数节节走高的时候,棉花价格却步步走低,现货价格甚至跌破了19800元/吨的收储指导价(2011年8月棉价跌至1.9059万元/吨,低于收储价741元),导致发改委、财政部等8部门于2011年3月底联合发布《2011年度棉花临时收储预案》并确定1.98万元/吨的最低收购价。收储价竟然也比棉花价格10年均值的1.4万元/吨高很多。价格的异常波动,造成棉花生产经营盈利和损失总体像一个零和博弈(一年赚一年亏),出现周期往复的“揪心棉”与“舒心棉”交互循环的“黄宗羲定律”现象。
资料来源:朱隽,刘先云.临时收储为棉价兜底[N].人民日报2011-09-19(10);陈伟光,李刚.6月份CPI涨6.4%创3年来新高农产品价格却大跌[N].人民日报2011-07-11。
(三)棉花产业链比较脆弱
棉花产业涉及种植、收储、纺织、印染及服装等多个环节,产业链长,产业规模庞大,且是我国外贸出口和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点。但是从种植、设计、营销等多个环节,我国棉花产业出现了这种情况:中国棉纺部门做制造,要向外购买原材料棉花,而棉花定价权又掌握在卖方手中;中国棉纺产品出口,来料加工居多,批发、零售、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全部被发达国家掌控,所以销售渠道、原料及产品双重定价权也被外方掌控。因此,我们只得制造,破坏我们的环境,浪费我们的资源,剥削我们的劳工。同时,棉花产业面临自然灾害、疫病传染和市场波动三大风险,再加上三农问题比较严重,使得我国棉花产业呈现出“棉贱伤农与棉贵伤企交替出现”的困局,棉花产业链脆弱性和产业化低下等现象比较严重。
在产业链低端的棉花种植环节,我国棉花产业出现了附庸化倾向。美国孟山都(Monsanto)已经部分控制了我国棉花种子产业,而且据美国官方统计,中国每年进口美国棉花占美国棉花出口总量的一半左右。美国棉花公司副总裁丁·特纳指出,中国棉花产量上升的速度小于工厂需求量的增长速度,未来五到十年间中国依然会是纺织品的出口大国,也依然是棉花的进口大国。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棉花采购商,而美国是中国进口棉花的最大供应国。中国是美国棉花生产的希望,中国棉花产业是美国的附庸。
在棉花产业发展的制度监管环节,我国棉花产业出现了稀松化倾向。譬如说,我们不够重视知识产权工作,而把自己开发的棉花品种扼杀了,从而给孟山都等国外巨头提供了有乘之机。另外,对于美国棉花的倾销,我国监管部门却毫无反应或者效能平平。2001~2002年度,美国同期的棉花产值是30亿美元,美国政府给了40亿美元的补贴。每生产1美元的棉花,美国政府就给1.29美元的补贴,完全超过农民的成本。这一切造成美国的棉花非常便宜,从而很容易倾销到美国以外的市场。而中国每年的缺口高达几百万吨,恰好成为美国棉花倾销的主战场。而且,美国的各大棉商依仗其成熟的营销手段极力游说企业使用他们的棉花,在中国推广“美棉”标志。[5]
在棉花关联产业环节,我国棉花产业出现了殖民化倾向。孟山都不仅侵入了我国棉花产业链条中,而且侵入了关联产业。孟山都转基因抗虫棉33B确实对棉铃虫有防御作用,但2006年开始出现蚜虫、红蜘蛛、烟粉虱等其他害虫,使得棉花质量和产量暴跌。而为了抗击新的害虫,不得不向外方购买农药,因而外方能够在卖种子、卖棉花的同时也能在农药方面获取收益。
二、中国棉花产业上述表现的原因
严格意义上来说,我国没有完全独立自主的产业。所谓自主产业就是在整个产业链中,没有一个环节受制于人。而我国各行各业中,有的是价值链低端环节就受制于人,更多的是价值链高端受制于人,有些产业甚至整个产业链都无法参与。因而我国棉花产业也难免例外,乃至经常出现棉价过山车、棉花减产、棉纺订单流失、棉纺行业用工荒、棉花产业链转移、中小企业破产、政策环境不稳定等情况,特别是以上三种困境(即供需长期性缺口、价格剧烈波动性、产业链脆弱性)。而出现这些情况的原因正在于我们棉花产业在人才、金融、政策、市场等方面缺乏足够的支持与应对。
(一)人才因素
在整个产业链中,人才最关键。因为有人才就会掌握最新技术,有人才就可能融资成功。我国棉花种植曾经领先于世界几百年,但自工业革命以来,我国棉花产业屡受侵蚀。就种植而言,我国已经没有合格棉农。一是平均年龄大且多为文盲女性。国家有关部门在2005、2007、2009三年连续三次对新疆、山东等七个棉花主产省的1500个农户的调研比较中发现,全国植棉劳动力平均年龄是48.8岁,50%以上是妇女,文化程度以小学为主。江苏、安徽等省份的棉农,平均年龄则在50岁以上。[6]二是没有掌握现代棉业技术。这些棉农没有掌握足够的种棉技术,只会靠天吃饭,一旦天气变化、自然灾害出现,他们只有任由棉花遭受虫害、灾害,棉花质量受损,而最终亏本出售棉花。三是市场应对能力特别有限。即使是遇到丰年,由于市场应对能力较差,出现丰收成灾的现象。虽然有棉农合作组织,但是参加者仅有7.2%,90%多的棉农没有自己的组织,完全是单打独斗的个人行为,其市场话语权和市场决策能力可想而知。还有,棉农的信息获取能力、甄别能力都非常有限。80%以上的棉农了解市场信息是通过邻居、经纪人、收购站,而没有亲自出去市场体验获取真实信息或者借助互联网等技术获取更多的相关信息。另外,普遍存在卖跌不卖涨心理和行为,因为价格涨的时候他们认为还能涨,价格跌的时候他们认为还会跌。对市场的无奈和这种恐慌,便出现了买方杀跌的情况。
(二)金融因素
棉花是一种农产品,再怎么提高产量,总具有一定局限性。而随着经济发展,棉花的需求也水涨船高,因此棉花存在一个长期的供需矛盾,时常成为一种稀缺性产品。由于产品的稀缺性,当资本没有出路的时候,就可能对这种稀缺性进行投资,因此随着国内外市场环境的变化,农产品普遍具有了金融投资属性。而当农产品与能源挂钩起来,农产品能源化以后,必然出现农产品石油化,而石油美金化最终也导致农产品美元化金融化。换言之,当货币发行过多,加上气候变化、棉花减产和媒体效应,有产者除了继续炒作石油、黄金等资源性商品外,便会不断涌向大宗农副产品。而棉花自身的自然和社会属性,使其在大宗农产品当中一路遥遥领先。
(三)政策因素
2001年2月,我国撤销纺织工业局,11月正式加入世贸组织,我国棉花产业全面加入世界竞争。但是国家对棉花产业的引导仍然不够到位。一是棉花产业同样遭遇融资难问题。首先,金融缺口较大。美国3亿人口,有40000多家大中小银行;连孟加拉都有尤努斯为穷人和农村服务的乡村银行,而中国13亿人,不到2万家银行(包括外资银行)。[7]其次,贷款所有制歧视。金融机构宁愿把贷款放给国有企业,也不愿向个人或民营企业放贷。第三,缺乏对棉花产业的政策性信贷、保险。我们没有专门针对棉花的信贷产品,没有专门针对棉花的灾害保险,以至于棉农应对灾害能力较弱。第四,融资成本不断提高。特别今年以来,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的不断上调不但增加了从银行贷款的难度,而且提高了民间借贷的成本,这对银行融资渠道不畅、以民间融资为主的中小纺织企业影响尤为严重。二是棉花产业宏观调控比较滞后且严重不到位。直到2003年我国才建立中国储备棉管理总公司(简称中储棉总公司),作为自主经营、统一核算、自负盈亏的经营管理国家储备棉的政策性中央企业。中储棉总公司目前下辖16个直属库和160余个代储库,分布于全国各主要棉花产销区,初步形成了布局合理、设施先进、管理规范的棉花仓储体系。但是公司成立不到两年,到2005年1月已经出现巨亏,10亿元注册资金,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已至少亏折了一半。而巨亏的原因不仅在于进口棉花发生严重质量问题,更在于棉花进口决策失误。在2003~2004年度的棉价暴涨行情中,中储棉总公司作为政策性储备公司,竟然从事营利性经营活动,高价从外国进口25万吨劣质棉花,进一步推高了国际棉价。然后一方面将大量棉花捂在手里,待价而沽;另一方面将部分棉花销售给作为中间商的各地省级棉麻公司,助其层层加价。[8]但是国际棉价不久之后迅速暴跌,中储棉进口棉花由于质量问题,造成套牢暴跌。在2009~2011两个年度的暴涨行情中,中储棉的调节市场表现也很有限。三是棉花市场流通体系不够健全且格外不畅。中国棉花流通体制改革实际上也是从入世那一年开始进入新阶段。十年过去了,我们整个棉花的产业发展取得了各方面成就。但棉花加工方面存在产能过剩情况,而且加工企业、流通企业都很分散,又加上缺乏功能齐全、覆盖面广的市场信息网络等原因,整个棉花产业配套能力还有待提高,难以集中合力应对市场变化。而且对棉花物流、棉花生产、棉花贸易都没有足够的优惠政策,使得棉花能够物畅其流。
(四)市场因素(www.xing528.com)
确定因素与非确定因素纠结搅合加剧市场风险。就2011年而言,棉花市场有3个确定因素,第一是确定的治理通胀的宏观调控政策(多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利息率);第二是确定的收储托底价格;第三是确定的要素成本上升趋势(原材料价格、劳动力工资、融资成本不断提高,人民币不断升值)。不确定的因素就是气候、棉花质量、棉纺产品出口环境(如配额、出口退税变化)、贸易违约风险等方面极其不稳定。气候方面,中美两国产棉区都遭遇了严重干旱。美国得克萨斯州是美国第二大产棉区,遭遇百年一遇的历史性大旱,而且近期仍将保持干燥天气,并将蔓延到中部大平原地区,棉花产量预计将减少近2/3。结构性不稳定方面,国外棉花产业基本盈利或者盈利很高,我国棉花产业时常亏损或者盈利不高;国内棉花生产则出现“南疲北振”现象,即南方植棉无利可图,北方则购销两旺;外资企业占据销售、设计等渠道赚得盆满钵溢,中资企业则时常亏空严重;另外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是政府干预。例如,印度政府作为市场主体之一,其市场干预已经成为棉价波动的蝴蝶翅膀。印度在本世纪初成为棉花进出口国,政府对棉花出口起初没有任何节制。但是当全球棉花供应开始出现问题的时候,印度却开始限制出口,这导致了合约履行出现了大量问题,违约问题很严重。印度政府对棉花出口的限制大约一百多万吨,而且也对棉纱出口进行限制,这使得国际棉花市场异动加剧。
总之,1999年国家放开棉花市场后,我国棉花生产一直极不稳定。受国际棉价、国内棉花供应量、投机资金炒作、以及配额限制、关税变换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加上自身产业发展不够强大,国内棉花价格一直处于不稳定状态之中,跳不出“频繁波动”的怪圈。棉价的大起大落,致使棉花收购加工企业承受高风险,不敢贸然入市收购,又进一步加剧棉花市场的低迷,如此循环往复,恶性循环。
三、中国棉花产业综合治理的建议
棉花产业链条很长,而且关联产业很多,因此我国棉花产业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必须在全面考察、综合考虑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系统治理。
(一)体制机制创新
最大的体制机制创新就是进一步完善棉花流通体系,包括物流体系、市场体系,保持棉花市场的良好运行。一要按照“十二五”规划纲要的一些基本要求,加快制度创新,加大政策扶持,在进一步扶持国内棉花生产发展的同时,更加有效地利用全球市场和全球资源;二要按照2009年国务院发布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棉花现代物流的要求,配合棉花质检体制改革,将棉花的生产、加工、流通及仓储有机联系起来,特别是构建辐射全国、灵活便捷、高效运转的棉花物流网络体系;三要借鉴全国棉花交易市场构建棉花仓储监管平台的经验,综合运用现代科技和网络技术,建立中国棉花物流信息平台,实现生产、加工、贸易、仓储等环节的资源优化和共享。
(二)转变发展方式
一是尽快建立完整的独立产业链,也就是变单一环节发展方式为产业链整体发展方式。坚持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构建棉花安全保障体系,加快推进棉花科技创新与推广,调整升级棉花产业结构,确实形成棉花种植-棉花加工-棉纺-织布-印染-服装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并推进整个棉花产业全过程、全链条、全行业整体式发展。二是尽快实现产业结构高级化,也就是从价值链低端转向价值链高端。不仅在种植、来料加工等价值链低端占据优势,还要在批发、零售、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等价值链高端占有一席之地,提高整个棉花产业的控制力。三是尽快实现集团集群化发展,也就是变单打独斗为群策群力的规模发展模式。加快开展以产业升级为核心内容的棉花产业集群试点工作,通过试点方式将集群地区组织起来,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社和企业集团,提供便捷、高效的社会化服务,帮助棉农实现增产增收,积极促进行业经济健康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做出战略性贡献。四是加快推进综合平衡发展,变单一经济效益为综合效益发展道路。一要加强社会责任建设,二要提高科学技术贡献率和品牌贡献率。总之,要不断提高棉花产业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法律制度效益等综合效益。
(三)加强宏观调控
商品市场价格波动常常与经济波动周期密切相关,当整个社会经济处于繁荣期时,投机需求和消费需求不断扩张,价格处于较高水平。而在萧条阶段时,需求萎缩,价格处于较低水平。因此,在社会经济周期转换期间,价格趋势也将面临着转变。我们可以通过GDP、失业率、价格指数、汇率等经济指标来研判经济走向。而作为具有金融属性的棉花,我们应该在财税金融政策方面提高综合调控水平。财政上,借鉴美国经验,对棉花种植实现适当补贴,对新疆棉花进行运费补贴,完善棉花良种补贴方式。同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加大棉田质量改良和水利设施的改造升级的投资力度。另外,加快有序整合,推进棉花种植业的集中,建设一批贸、工、农、研一体化的大型现代企业。税务上,在免去农业税的基础上,减免部分棉花生产方面的税收。收储上,建立具有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的棉花储备体系,建立科学的储备棉的收储和抛储启动机制,增加政策的透明度和宣传力度,尽量让各利益主体都及时了解国家的储备政策;进口上,继续坚持滑准税制度,切实推进棉花国际价格的稳定。公开明确进口配额的数量和发放时间,对于超出配额的进口可采取公开拍卖方式;金融上,通过利率科学调节棉花价格,使棉花价格落在合理区间;通过政策性信贷,支持棉花种植和生产,特别是支持棉花产业技术改造、升级和创新;通过政策性保险,特别农业巨灾保险,提高棉花产业应对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的能力;通过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减少人民币币值变化对棉价的影响。综合而言,要建立配套的棉花收购加工、进出口、质量检查、配额及关税等政策体系,努力创造稳定的政策环境,通过给各类市场主体一个更加明确的预期,稳定棉花的生产,稳定市场的秩序,稳定市场的价格。具体的金融化综合治理配套措施如下:1.健全棉花投融资体系。一是推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二是提升资本市场的农业板块。三是健全社会信用担保体系。四是简化投融资手续。五是创新涉农金融产品和服务。2.建立棉花产业保险机制。一是建立棉花户口簿。利用物联网技术,建立棉花原产地标志,建立棉花编码为保险工作打下基础。二是建立系统保险制度。首先要完善财政、防疫站、保险公司和种植户四位一体的综合疫病保险、自然灾害保险、意外事故保险、棉花再保险等品种的系统保险制度,其次要做好棉花保险机制设计,提高发展棉花产业的激励约束效率。3.大力发展棉花期货交易。在总结郑商所棉花期货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一要设计更加合理的棉花期货交易流程。一个完整的期货交易流程应包括开户与下单、竞价、结算和交割4个环节;二要设计更加严格的棉花期货合约。确定符合国际流通标准的棉花作为期货标的,建立涵盖合约名称、交易单位、报价单位、最小变动价位、每日价格最大波动限制、交割月份、交易时间、最后交易日、交割日期、交割品级、交割地点、最低交易保证金、交易手续费、交割方式、交易代码等全要素的期货合约文本,提高棉花流通的标准化、信息化、便利化水平;三要建立更加有效的棉花期货风险防范体系。在预防交割风险、建立动态保证金系统的基础上,完善中国证监会、中国期货业协会、期货交易所组成的三级监管体系,通过国家立法管理、证监会行政监督、期货行业协会自律、交易所、经纪公司及客户等期货市场主体加强自身管理和风险防范,构成立体式的风险管理体系;成立统一结算机构,健全期货市场结算体系;建立期货市场信用制度,鼓励期货经纪公司兼并重组,市场化推进期货经纪公司及其营业部的优胜劣汰;修改现有法律体系中不合理的法律条款,保护期货经纪公司权益,建立由过错方共担风险机制;强化干部队伍建设,提高监管干部综合素质,提高市场监管水平和效益;[9]四要加快成立期货投资基金。加大期货市场开放程度,建立起与现货市场一样开放的期货市场。特别是,成立期货投资基金,多培养期货机构投资者,改善期货市场的投资队伍和投资水平。同时,逐步放开银行、保险、社保、国企、外资、基金等资金参与棉花期货的比例,扩大期货市场的资金来源,提高市场流动性;五要适时推出期货期权。因为期货投资者通过运用期权来规避期货交易风险,有利于投资信托更趋稳定和理性。在期货价格异常波动时,可以减少市场的恐慌性买卖行为,抑制单边市风险状况的出现。另外,投资者可以利用期权进行低风险的套利交易等组合投资,有助于机构投资者控制风险,改善市场结构,有效遏制市场操纵行为。4.建立棉花金融保障体系。出台有效的棉花金融配套长效政策体系,既有“基本职能性”还有“加强促进性”政策,同时能够根据具体情况来进行相机抉择调整有关政策;建立有效的金融知识教培科研体系,培养有金融知识和法律意识的村长、乡长、县长、市长、省长、各级党委书记等各级党政干部,有力地推动国家金融财政政策的传导。成立金融知识普及工作组,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加大对金融知识和典型案例的宣传,组织好相关企业和农民的培训,使农民成为金融市场的自觉参与者。加强调研和创新,不断更新棉花产业风险金融化综合治理产品;建立有效的市场监管和市场调节体系,严格金融机构的准入和退出制度,同时设立投资者保护制度。建立问题棉花强制召回和问题企业强制破产制度,严格监督各种市场违法行为;建立有效的棉花信息服务体系。整合电话网、电视网和电脑网形成“三电合一”的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千方百计扩大有效信息供给与传播;建立和完善城乡市场信息服务体系,积极推广地方“商务天气预报”;做好产业损害预警监测工作网络,搭建产业安全信息服务链,做好预警报告编制;精心组织好基层商务信息服务站,为农民查询和发布农产品供求信息服务。[10]
世界人口会越来越多,人均收入也会越来越多,棉花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多。因此我们治理棉花产业要有全球性思维和全球化行动,要有综合性配套措施,要有切实有效的因应策略,早日跳出“棉贱伤农,棉贵伤企”的怪圈,实现棉花产业的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居新宇,梁龙.中国纺织工业改革开放30年标志性事件[J].中国纺织2009(2):60-70.
[2]黄河,杜蕾.新疆农民与纽约期交所——棉花探戈[N/OL].(2010-11-17)[2011-10-26].http://www.infzm.com/content/52550.
[3]高芳.2010/2011年度中国棉花市场分析与展望[EB/OL].(2011-06-15)[2011-10-26].http://www.cottonchina.org/news/pubzmb.php?articleid=112072&newstime=2011-06-15.
[4]孟岩峰.棉花价格“过山车”[N/OL].(2011-05-04)[2011-10-26].http://www.21cbh.com/HTML/2011-5-5/3MMDAwMDIzNjU3Mw.html.
[5]郎咸平.棉花的危机[EB/OL].(2009-12-13)[2011-10-26].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4/200912/119128.html.
[6]杜珉.中国棉农生产市场行为调查分析[EB/OL].(2011-06-16)[2011-10-26].http://china.toocle.com/cbna/item/2011-06-16/5809733.html.
[7]杨枝煌.我国生猪产业风险的金融化综合治理[J].农业经济问题2008(4):31-34.
[8]黄庭钧,杨宁,李俊义.中国储备棉管理总公司巨额亏损调查[EB/OL].(2005-01-13)[2011-10-26].http://news.sohu.com/20050113/n223929368.shtml.
[9]胡军.完善我国期货市场风险管理体系[EB/OL].(2005-01-27)[2011-10-26].http://www.cfachina.org/news.php?id=14336.
[10]杨枝煌.中国生猪产业的金融化推进[J].当代经济科学2008(3):42-48。
(该文主要内容曾发表于《新疆农垦经济》2011年第9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