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第一部分充分论证了稀土的战略重要性,第二部分剖析了我国稀土产业国际竞争力衰微的三大表现,即稀土产业稀松化、殖民化、附庸化,第三部分提出了提高稀土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五大举措,即在思想战略、法制建设、监督管理、产业发展、话语权上下苦功下真功求实效求高效,并创造性地提出了建立稀土部队,发行稀土人民币做到“藏土于币”等建议,特别是要获得生产、贸易、技术标准、价格、人才等五个方面决定权。
关键词:国际竞争力;稀松化;殖民化;附庸化;稀土部队;稀土人民币;话语权
稀土是目前中国唯一能够主导全球的重要抓手,但是我们当前对于稀土的开发利用却存在很严重的非对称性失衡。可以说中国稀土的现状是“有开发没储备,高投入低产出”,使稀土没法做到“物以稀为贵”。或者可以戏谑地说中国稀土又稀又土,“稀”是指稀土很珍稀,但是中国管理很稀松;“土”是指稀土是稀有金属,但是中国生产得很土(破坏生态环保,只会采矿和生产初级产品),出口得很土(定价权旁落,卖出白菜价),甚至滑向了“稀土产业稀松化、殖民化、附庸化”的深渊。
一、中国稀土概况及稀土的战略重要性
稀土不是土,而是化学元素周期表中15个镧系元素——镧(La)、铈(Ce)、镨(Pr)、钕(Nd)、钷(Pm)、钐(Sm)、铕(Eu)、钆(Gd)、铽(Tb)、镝(Dy)、钬(Ho)、铒(Er)、铥(Tm)、镱(Yb)、镥(Lu),以及与镧系元素密切相关的2个元素——钪(Sc)和钇(Y)共17种金属元素的统称。稀土元素(Rare Earths),简称稀土(RE或R),根据不同的方法可以分成轻稀土、重稀土或轻稀土、中稀土和重稀土(见表1)。
表1-稀土分类
(一)世界稀土储备及分布
目前全球可开采的稀土矿主要集中在中国、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印度、南非等几个国家。我国已探明的稀土资源的储量在20世纪70年代占世界总储量的74%,到了80年代下降到了69%,至90年代末下降到66%,这主要是澳大利亚、俄罗斯、加拿大、巴西、越南等国逐步在稀土资源的勘察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从而改变了我国在世界稀土资源的占比。目前,各方比较认可的占比是52%左右,但不管哪个数据,都表明我国稀土资源优势正在减弱。考虑到世界各国都将稀土资源作为战略资源,有的国家即使探明了储量,也没有向世界公布,那么我国的稀土资源在全球的占比应该比52%还要低,有专家认为仅仅为43%。[1]最近媒体和政府机构经常公布的数据是:2009年,中国稀土储量为3600万吨,占世界36%[2](另一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底,我国稀土储备已经下降至2700万吨,在全球已探明的稀土资源中占比为30%),而1996年中国稀土占世界储量43%。美国2009年的稀土储量为1300万吨,占世界13%。美国的稀土消费量位居世界第一,但没有加工厂。俄罗斯2009年稀土储量为1900万吨,占世界19%。印度2009年的稀土储量为310万吨,占世界3%。[3]美国地质调查局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稀土产量为11万吨,占比94.6%;印度为2700吨,占比2.45%;俄罗斯为2500吨,占比2.27%;巴西为650吨,占比0.59%;马来西亚为380吨,占比为0.35%。[4]
我国的主要稀土矿有白云鄂博稀土矿、山东微山稀土矿、冕宁稀土矿、江西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湖南褐钇铌矿和漫长海岸线上的海滨砂矿等等。2010年9月,湖北竹溪县也发现稀土资源。以世界人口67亿算,人均稀土只有13.8千克。即使说稀土在地壳中的含量甚至高于铜和锌,稀土元素丰度为百万分之236,铜为百万分之100,锌为百万分之50,而且即使稀土储量的数据是动态的,但由于稀土分布分散导致开发成本巨大,储量与产量存在巨大差距,至少人均产量非常小。因此,稀土非常稀少,但最关键的是稀土的重要战略意义。邓小平同志1992年南巡时就讲过一句名言:“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中国的稀土资源占全世界已知储量的百分之八十,其地位可与中东的石油相比,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一定要把稀土的事情办好。”
(二)稀土的战略重要性
从经济发展过程及趋势看,100年前煤炭最重要,现在是石油最重要,未来一段时期稀土将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因为,稀土元素电子结构非常特殊,具有极为丰富的光、电、磁、热等物理特性,能与其他材料组成性能各异、品种繁多的新型材料,其最显著的功能就是用量很少就能大幅度提高其他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可广泛应用于冶金、机械、石化、陶瓷等传统领域,以及混合动力汽车、手机、超导体、精确制导武器、新材料开发、信息产业、生物工程等各种高新技术领域,因而有着“21世纪黄金”的美誉,又常常被比喻为“工业味精”或“新材料维生素”,“现代化的氧气”、“健康的保护神”和“战争金属”。近年来,在新材料和高科技领域的稀土应用技术突飞猛进,几乎每过3~5年就会发现稀土的一种新用途,平均每4项高新技术发明中就有一项与稀土相关。几乎任何工业都离不开稀土,离开稀土就达不到效果。它的作用就像制作豆腐时用的盐卤,没有盐卤豆腐就不能成型。由于在经济、生活和军事上的独特作用,稀土已成为人类的“希望之土”,被称为“万能之土”,是举世公认的战略性资源。
经济上,稀土已经是最重要的工业原料和催化剂。由于稀土元素在光、磁、电领域能够产生特殊的能量转换、传输、存储功能,因而广泛运用于农业、轻纺、冶金、石化、玻璃、陶瓷、电光源等传统产业和发光、储氢、抛光、磁性、激光、催化等新功能材料领域。稀土光纤、存储、超导、原子能材料等一批新型功能材料,因为无污染、高性能而被称为“绿色材料”,已经在电子信息、汽车尾气净化、电动汽车以及空间、海洋、生物技术等领域发挥巨大的作用。作为工业催化剂或原料,一些传统产品中加入适量的稀土元素,就会产生一些神奇的效果。比如,稀土能显著提高钢的耐磨性、耐高温性、耐蚀性和坚韧性;稀土元器件大大提高了电视屏幕、电脑硬盘、光纤电缆、数码相机、大多数医疗成像设备、混合动力车马达等产品的性能;稀土铝盘条在缩小铝线细度的同时可提高强度和导电率;稀土农药,既能消灭病虫害,又能提高挂果率;稀土复合肥既能改善土壤结构,又能提高农产品产量;稀土石油裂化催化剂用于炼油业,可大幅提高石油的生产效率;稀土永磁材料是当前综合性能最高的一种永磁材料,比铁氧体、铝镍钴性能优越得多,比昂贵的铂钴合金的磁性能还高一倍,可以极大地提高产品性能,促进永磁器件小型化,促使某些特殊器件的产生;稀土玻璃是制造高级光学镜头不可缺少的材料;纺织化工材料中,稀土添加剂是五彩斑斓世界的制造者。稀土是攸关汽车、手机、航空母舰、巡航导弹等高科技产品的战略物资,控制稀土可能扼杀发达国家的经济咽喉。
生活上,稀土正成为我们离不开的健康、节能和环保卫士。稀土化合物可以用于止血,而且止血作用迅速,并且可持续一天左右。使用稀土药物对皮肤炎、过敏性皮肤炎、牙龈炎、鼻炎和静脉炎等多种炎症都有不错的疗效,比如使用含铈盐的稀土药物能使烧伤患者创面炎症减轻,加速愈合。稀土元素的抗癌作用更是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稀土元素除了可以清除机体内的有害自由基外,还可使癌细胞内的钙调素水平下降,抑制癌基因的水平上升。另外,稀土还具有节能环保功能。据测定,达到40瓦白炽电灯同样照明效果,稀土三基色荧光灯只需10瓦,比白炽灯节能75%。截至2007年底,我国电力装机总容量7.13亿千瓦,照明用电约占总电力消费的12%,即8556万千瓦的电力用于照明。但是,我国稀土三基色荧光灯照明推广程度还不及20%,也就是说至少有6845万千瓦的照明仍用白炽灯泡,如用节能灯替代,则可节省电耗5134万千瓦,如果每支电灯平均每天照明4小时,则1年节电750亿度。同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7500万吨,这还没有计算发电时燃煤等燃料燃烧等排放的氧化硫等污染环境的有害成分。稀土的储氧功能还被用于汽车尾气净化,可以实现节能与环保的综合治理,具有十分显著的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作用,能够更好地保护人类生活的生态安全。
军事上,稀土更是一种迄今不可替代的质素。稀土被称为“战争金属”,几乎所有高科技武器都有稀土的身影,且稀土材料常常位于高科技武器的核心部位。它能够大幅度提高用于制造坦克、飞机、导弹的钢材、铝合金、镁合金、钛合金的战术性能。而且,稀土同样是电子、激光、核工业、超导等诸多高科技的润滑剂。稀土科技运用于军事,带来了军事科技的跃升。在海湾战争中,加入稀土元素镧的夜视仪成为美军坦克压倒性优势的来源;“爱国者”导弹之所以能够轻易击毁“飞毛腿”导弹,主要得益于前者精确制导系统中使用了大约4公斤的钐钴磁体和钕铁硼磁体用于电子束聚焦;M1坦克能做到先敌发现,正是受益于该坦克所装备掺钕钇铝石榴石激光测距机,该测距机在晴朗的白天可以达到近4000米的观瞄距离,普通T-72的激光测距机测距则不超过2000米;美国F-22超音速巡航的功能,就是靠稀土合金材料做成的强大发动机以及轻而坚固的机身。钆及其同位素都是最有效的中子吸收剂,虽然因稀少而限制了其应用,但它们常用于制造核反应堆中的控制棒,用以吸收中子从而有效地终止核反应堆中的链式反应的进行。相比传统兵器,稀土高技术兵器的优点在于其更方便、更灵敏、更准确、更容易操纵,集中体现了当今材料科学、电子科学以及工程制造的最高成就。从一定意义上说,美军在冷战后几次局部战争中的压倒性控制,以及能够对敌人进行肆无忌惮的公开杀戮,正缘于稀土科技领域的超人一等。近来,我国领土安全受到威胁,尤其是东海、黄海等区域时刻受到监测。其中,最大的威胁就是美国、日本、韩国的战机、舰艇与导弹,监视中国的雷达上的关键部件很多就是中国不计后果出口的稀土造就的。日本科学家曾夸口说,如果不用日本芯片,美国巡航导弹的精度就不是10米,而是50米。可要是没有中国稀土日本就造不出这种芯片。鉴于稀土在提升军事科技方面的显著作用,如果中国没有控制好其开发与利用,将可能构成对中国国家安全的严重威胁。这也反过来证明,稀土的珍稀性及重要性。
二、中国稀土产业国际竞争力弱化及其表现
近年来,我国除了在汇率问题上饱受国际压力外,稀土出口政策也成为国际焦点,并成为一些图谋不轨的国家丑化中国的借口。2010年稀土风波,以我国恢复对日出口告终[5]。而且,2010年1~9月份中国出口稀土总量已达3.22万吨[6],前三季度已经远超年度预定的配额3.059万吨。出现这种情况,在于内忧外患。内忧在于国内管理存在问题,外患在于全球治理水平有限。而正是这种内忧外患导致了稀土产业缺乏全球视野和集成创新,出现了“稀土产业稀松化、殖民化、附庸化”现象,最终使我国稀土产业竞争力衰微萎缩[7]。
(一)中国稀土产业稀松化
一是制度建设很稀松。一方面是中国稀土法律法规的漏洞百出。中国法律的一个最大弊病就是既非案例法,又非严格的成文法,而是明显的“未来法”。也就是半拉子立法,导致各种暂行、试行规定代替了法律,导致法律出现问题再补充再修订,严重损害了法律的严肃性和完备性。1991年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将钨、锡、锑、离子型稀土矿产列为国家实行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的通知》(国发〔1991〕5号文件),1999年颁发了《关于对稀土等八种矿产暂停颁发采矿许可证的通知》,2000年出台了《关于继续对稀土等八种矿产暂停颁发采矿许可证的通知》,2002年颁发了《外商投资稀土行业管理暂行规定》,2009年发布了《国土资源部关于下达2009年钨矿锑矿和稀土矿开采总量控制指标的通知》(国土资发〔2009〕49号),1986年《矿产资源法》、1994年《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和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改委等部门关于加强钨锡锑行业管理意见的通知》等法律也涉及了稀土管理内容,加上稀土主产区省市出台的地方法规,表面上看已经有很多制度规定。但是这些由于法律层级太低或者漏洞较多,导致法律效力十分有限,且制度的前瞻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严重落后于稀土事业发展,导致严重的产业内部问题。
另一方面是稀土产业政策的严重错位。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一直缺乏明晰有效的战略性资源管理政策,关系子孙后代生存福祉的战略性资源被作为实现GDP增长目标、出口换汇的普通商品。在几乎是放开生产、敞开供应的产业政策下,稀土开采长期缺少总量计划和出口管理政策,更缺少国家收储制度。在不少地方政府非常短视的“硬发展”政策指引下,破坏性、掠夺性开采屡禁不止,国土资源部等迟到的总量控制政策大多成为一纸空文。还有,中国玻璃含有大量稀土元素,但是直到2010年11月1日起,我国才禁止出口废碎玻璃。另外,中国尽管在1975年就成立了国务院稀土领导小组,1993年更名为“国家计委稀土办公室”(后随计委改名为“国家发改委稀土办公室”,后又于2008年并入工信部),该办公室也确实出台了许多产业管理政策。但从产业政策的实施效果看,稀土产业发展的统一规划形同虚设,通过技术创新促进产业升级则始终只是写在纸上的“愿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稀土资源严重浪费、“教训十分惨痛”的事实表明,我国稀土产业政策整体上是失败的,无序市场化、国际化的代价非常沉重。在无数的文件阐述中国稀土产业政策的同时,有人用“七大难解之谜”对稀土行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进行了不无讽刺的概括:以产业政策为导向的宏观调控始终难以奏效;调整产业结构和控制生产总量的政策一败再败;可持续发展开采无法实行;以统一规划为方针的加强管理措施难以实施;通过技术创新促进产业升级的愿望永远只是愿望;依靠联合重组实现行业自律的对策无从下手;强化推广应用从而提高产品附加值的目标至今达不到。
二是行业规制很稀松。首先,市场准入门槛低导致羊群效应。缺乏国家统一规划,意味着市场准入具有自由裁量权,地方政府受创汇收税的利益驱使,随意降低行业准入门槛,盲目批准没有资质的企业进入该行业。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国内采用简单落后工艺开采稀土的大小矿点冒出上千家,至今从事稀土原料生产的仍有上百家。截至2008年,我国从事稀土矿山开采的生产企业共有100多家,开采许可证共有123个。而且,目前国内的稀土企业中80%是私人企业,全国近100家稀土冶炼分离企业中骨干企业仅20多家。还有,外资轻易进入我国进行稀土产业布局。它们大规模在中国国内建厂,仅内蒙古就有近10家外资工厂,这些企业在当地大量买入稀土原料和金属,简单加工后便运到国外进行深加工或储备,成功地规避了中国出口配额限制。其次,监督管理效率损失导致产能过剩。准入条件宽泛,导致企业一窝蜂进入稀土产业的羊群踩踏效应,从而使我们稀土产能过剩、产业集中度低的问题突出。2008年,世界稀土的消费量约为13万吨,仅包头白云鄂博、四川冕宁、山东微山、江西、广东、福建等地的稀土精矿生产能力已超过20万吨。再次,退出市场成本低导致投机取巧。包钢稀土的整合速度之所以如此快并顺利实现部分整合,其实是与当前的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密不可分的。仅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许多全国停产、倒闭的小稀土厂,而且目前国内土地价格较高,许多小的稀土厂纷纷选择出卖土地退出稀土行业,这样不仅不用承担倒闭的损失而且还赚了一笔钱。
三是产业经营很稀松。由于行业集中度低、产品低端同质化、利润倒挂、忽视知识产权等原因导致产业链稀松化。行业集中度低导致无序竞争。由于没有做到石油、黄金等重要资源的集中开发和经营,这使得不仅企业之间存在竞争,而且各地政府之间存在竞争。从全国范围看,生产轻稀土产品的地方有内蒙古、江西、山东、四川、福建等地区,地方政府为了税收,不断扩大本地资源开采量和后续加工,使全国总体产能严重过剩;由于缺乏宏观控制,同时我国稀土又是一个严重的出口依赖型产业,企业为了维持经营,在出口时大打价格战,利润被大幅压缩。同时,由于企业太多,监管者无法实时监控,往往出现猫捉老鼠的躲猫猫现象,以至于企业产能失控。政府和企业的双重浮躁,造成了稀土产业低水平重复建设,生产规模扩张过快,内部竞争过度,加剧了市场供需矛盾。产品低端同质化导致利润损耗。稀土的真正价值在于应用,能够产生超过其自身价值数倍、数十倍、甚至上百倍的效益。例如,在“稀土精矿-碳酸稀土-氧化钕-金属钕-钕铁硼永磁材料”这条产业链中,其附加值比例为1∶1.9∶17.4∶28.3∶52.2;在“稀土永磁材料、贮氢材料-稀土永磁电机、镍氢动力电池-稀土电动车”这条产业链中,其附加值比例为1∶9∶16。这表明,在稀土产业链中,越向下游延伸,产品的技术含量越高,附加值也越高。在高新技术领域中的应用方面,我们与美日等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目前,国内应用滞后已成为制约我国稀土产业发展的“瓶颈”,这决定了我国稀土产品国际竞争力脆弱,经营收入及利润所得倍受损耗。2005年前后,中国有近200家稀土生产企业同时对外销售,这些生产、出口战略性资源的企业一方面低价外销我国宝贵的钕、铽、镝、铕等稀土短线产品,另一方面由于价格战激烈,生产企业在微利线上挣扎,陷入了“卖得越多,赚得越少”的恶性循环之中。利润倒挂导致产业链不完整。由于没有认识到稀土的战略重要性,加上缺乏长远的发展战略规划,稀土产业出现了严重的“利润倒挂”现象,即“脑子经济”不如“身体经济”,也就是技术加工不如直接卖资源,这导致了研发企业积极性不高以及稀土资源生产企业丛生等恶果。一方面,稀土技术开发企业成为稀土矿业公司的打工仔。由于采矿企业在源头上的垄断地位,矿业公司从矿上以每吨5万元左右的价格收购,卖给分离厂时就上涨到每吨10万多元。而被纳入整合范围的部分稀土分离厂更沦为其加工厂,只能赚到约2.6万元/吨的加工费。因此,稀土技术开发企业为了生存,不把主要精力放在科技研发上,而拼关系去公关获取采矿权。另一方面,稀土矿业公司只顾短期利益不思提高开采水平和研发稀土新产品。根据海关的统计,稀土资源价格的上涨幅度要远大于应用性产品的价格。以磁性材料为例,应用性产品的毛利率为15%,而此类初级产品的毛利率却有30%左右。正是这种利润的巨大差异,让许多生产企业不愿意在应用方面下工夫,同时也使得从事应用生产的企业失去了创新的动力,从而造成我国稀土装备产业和稀土应用技术依赖于别国,从而使整个稀土产业链极其不完整,而且处于价值链低端。虽然我国在稀土选矿、分离等开采技术拥有最高水平,而且在发光材料、永磁材料、储氢电池上应用的原材料等几个主要应用领域的材料生产方面都拥有世界领先水平,但是我们存在两方面严重缺陷:一是计算机行业等周边相关配套产业发展有限,导致稀土装备业十分落后,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稀土开采及生产的自动化装备;二是不具备高端技术的自主开发和创新能力,导致稀土功能性产品欠缺。而稀土价值的真正体现是要形成“原材料—中间产品—下游应用”的完整产业链,特别是要占据下游应用的价值链高端。但是稀土的深加工和下游应用是我国稀土业的软肋,我们只在从氟碳铈矿和独居石中提取稀土和从离子吸附型矿中提取稀土两大稀土生产工艺流程或称稀土开采产业链具有一定产业基础,但在稀土应用产业链方面则十分欠缺。稀土应用产业链是稀土资源通过若干产业层次不断向下游产业转移直至达到最终消费产品的路径,即稀土--新材料--元器件--终端应用。稀土应用产业链的第一个特点是跨度很长。比如,氧化钕中的一个产业应用链:氧化钕→钕铁硼永磁材料→磁光盘驱动器、活动硬盘、声振元件、电机、磁选机、磁共振成像仪→电子、通信、各种自动化设备、医疗、汽车、风力发电等。实际上,后面还可以链接很多。在这个很长的链条中,我们最多只到永磁材料这个环节。这说明稀土产业属于上游产业,它的发展如何,影响着这个链条上的所有产品和产业。稀土应用产业链的第二个特点是同一稀土元素具有许多条应用产业链。例如,氧化钕除引出钕铁硼永磁材料这条应用产业链外,至少还可以引出钕铁氮永磁材料、玻璃添加剂、激光晶体、陶瓷材料添加剂、离子探针、3-磺基异烟酸钕和钕钐钛试剂等7条应用产业链。而这些产业链我们几乎没有涉及。第三个特别是链接高科技产品和产业。从每一种稀土元素的每一条应用产业链中都可以看到,它们所制成的材料或元器件,应用的领域,都属于高科技产品或产业。而我们只限于稀土矿冶产品、稀土金属、稀土氧化物的生产,稀土新材料、稀土生产设备、混合稀土等高科技产品则乏善可陈。因此,可以说我国稀土产业链条十分单薄,产业弱势十分明显,可以说产业化不足或者并没有形成一个产业。而这种产业状态导致的致命后果:一方面,我国稀土企业生产销售的产品雷同化、同质化严重,基本上都是“大路货”,而且几年一贯制,不改进、不创新、不提高,缺乏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缺乏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稀土产品出口创汇总额很小,还不得不进口稀土高科技产品。例如,尽管2007年是稀土产品出口特殊的一年,出口数量减少却出口额大幅度增加,达到创记录的11.79亿美元,比2006年增长了51%。但是,按照2007年最高的汇率1美元兑7.8元人民币,11.79亿美元也只有不到92亿元人民币。作为一个产业来说,出口额占2007年中国出口总额12180亿美元的0.097%,不到千分之一。由于稀土产品种类很多,不同的用途又派生出许多新的或不同规格的产品,所以尽管中国是稀土生产和出口大国,但每年还是需要从国外进口部分稀土产品(表2),2010年进口量首次超过1万吨。
表2 2003-2007年中国稀土产品进口量(吨)
四是生态环保很稀松。国家本来希望通过稀土产业的良性竞争带来价格上涨,从而带动稀土企业加大在环保层面的投入。但由于没有定价权,稀土企业利润只能维持基本的消耗,没有更大精力和金钱再进行环保设备的投入。商务部发言人近期表示,由于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比较滞后,早期稀土出口的生产、加工和管理是不规范的,稀土加工的技术水平低导致出现资源浪费、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一方面,我国稀土资源开发浪费严重。1990年代后遍地开花的中小稀土生产企业在开采过程中对原矿的品位、储量等数据掌握不清,技术设备、工艺相对落后,无证开采、越界开采、采富弃贫、采易弃难、丢矿压矿等现象较为严重,往往采一毁十,浪费了大量资源,导致中国稀土生产回采率低、浸出率低、回收率低。目前国内国有稀土矿山的资源回收率一般为60%,而民营矿山普遍不足40%。我国最大的包头混合型稀土矿回收利用稀土仅为开采量的10%左右,其余90%进入尾矿坝储存。我国特有的南方地区离子型稀土矿,属于世界罕见、储量有限的中重稀土资源,目前的平均利用率只有20%~50%。另一方面,我国稀土开发代价高昂。稀土之所以得名稀土,是因为其中的有效元素含量很低。而要提取这些微量元素需要使用大量化学药剂,需要经过许多化学程序、大量用水才能提炼,废水包含了近百种化学药剂,其中还有放射性物质。这种传统的开采稀土方法即池浸法及堆浸法,把偌大的山体和森林变成一片光秃。据研究分析,池浸工艺每开采1吨稀土,要破坏200平方米的地表植被,剥离300平方米表土,造成2000立方米尾砂,每年造成1200万立方米的水土流失。稀土矿的乱采滥挖及其产生的“三废”,造成了地下水的严重污染,大量耕地荒芜;由于稀土矿伴生大量放射性元素“钍”,稀土矿开采的环境问题也严重于一般矿床的开采;由于自然条件等因素,我国一些地区中重稀土一般埋藏在花岗岩风化壳之下,每采一吨稀土,土层剥离量大约在1000吨左右。白云鄂博地区大量稀土矿的尾矿坝分布在黄河附近,尾矿坝的水正以300米/年的速度朝黄河渗透。一旦出现地震或者大规模降雨致使尾矿坝决堤,尾矿坝的水流入黄河,大量放射性废物将进入黄河水源地,带来的生态灾难难以想象。2004年,稀土厂污水一度污染了包头市东河区自来水在黄河的取水口。包钢在采选铁矿石后,含有稀土的副产品暂时无法利用,就随废液通过管道输送到尾矿坝堆积,日积月累,形成了目前容量达1.7亿吨的“稀土湖”。该尾矿湖海拔比村庄高,还含有放射物质,造成地下水污染,种地没收成,喝水也不卫生,居民不敢留住。在中国南方稀土产区,由于稀土矿含量低,提取稀土时土石开采量特别大,每产一吨稀土氧化物,产生尾矿多达2000吨至3000吨,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当地生态遭到破坏。以目前的稀土价格衡量,虽然每吨高达十几万元、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但也远远比不上环境恢复的费用,长远来看是得不偿失的。从1958年至今,中国稀土的开采已经进行了50多年,由于大量私营企业粗放式开采方式的存在,没有重视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很多厂矿区域的环境已经严重破坏。山成了秃山,水成了污水,蓝天成了黄天,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植被破坏、水源污染、生态失衡,严重危害了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如果把资源和环境等外部成本考虑进去,可以说,稀土产业的进步是以巨大的社会成本为代价的。
(二)中国稀土产业殖民化
地方政府吸引外资进入稀土行业,原本是希望以资源换取学习技术的机会,而事实上往往演变成了另一种情况,表现出各种稀土产业殖民化现象。这种新型的和平殖民,进一步掏空了中国稀土产业。一是外资购买我国稀土制品进行生产或储备。2001年至2010年10年间,外资购买我国稀土初级产品已经超过65万吨(见表3)。外资还通过购买稀土氧化物和玻璃等含有稀土物质。据报道,2010年我国加强稀土出口管理之后,日本一面指责中国在稀土出口上对其“差别对待”,一面以各种隐蔽手段继续从中国变相获取稀土资源。例如,日本三井物产等综合商社利用从中国进口碎玻璃等“废弃物品”,从中提取获得镧、铈等稀土元素。[8]其实,收购玻璃,绕过中国稀土配额限制,并从废碎玻璃中提取稀土元素在日本已形成产业规模。
表3 2001年至2011年稀土产品出口
资料来源:华泰联合证券研究所。
数据来源:根据商务部有关材料编写。
二是合资办厂并出口稀土初级产品。外企大规模在中国国内建厂(表4、表5、),仅内蒙古就有近10家外资工厂,这些企业在当地大量买入稀土原料和金属,简单加工后便运到国外进行深加工或储备,成功地规避了中国出口配额限制。以一种医疗仪器和电机设备上常用的钕铁硼材料为例,一般的稀土合资厂经过冶炼、制粉、成型、烧结四个简单的步骤,就可形成钕铁硼合金,之后就可以直接出口不受限制。国外企业拿到初级产品,经提纯后产品增值成百上千倍,有的又返销中国。稀土这一出一进,利润差别巨大。以氧化钕为例,出去的时候是20多万一吨,到日本提纯成金属钕再卖回中国,一公斤就要20多万,相差1千倍。
表4 外资进入我国稀土行业部分情况
续表
资料来源:华泰联合证券研究所。
表5 2009年外资稀土企业出口配额情况
资料来源:商务部
可见,恶性竞争、微利经营、产业稀松是中国稀土企业的经营写照。由于存在管理混乱、无序生产及盲目出口等不正常现象,稀土这一战略矿产资源并未发挥出应有的效益,且面临产业重复建设、市场供过于求、环境日益恶化、国际市场定价权缺失等不利局面。
(三)中国稀土产业附庸化
稀土没有产业化或者说产业化不足,导致稀土产业殖民化,最终导致了稀土产业附庸于西方。一方面,我们沦为原料提供地和西方稀土高技术产品的回流地;另一方面,我们没有技术标准权和定价话语权,任人宰割。
1.汽车等稀土高科技关联产业高度依赖外国
由于具有特殊的物理和化学特性,稀土被广泛应用于冶金机械、石油化工、玻璃陶瓷、农业以及电子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等国民经济各个领域。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稀土作为新产业、新技术、新材料的关键资源,日益被发展出新的功能,更加显示出其不可替代的战略重要性。
节能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国际上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举措,也已经成为我国的基本发展国策。因此,新型动力车和直驱式风电成为稀土需求爆发的两大引擎,但是我们在能源、汽车、电子电信、医疗器械等工业领域的稀土应用时时受到掣肘。
(1)稀土与能源领域的关联。
稀土用作石油裂化催化剂已有40多年的历史,直到现在其仍然是稀土消费的一个重要领域。我国90%炼油装置使用含稀土的催化剂,85%以上的车用汽油和35%以上的柴油来自裂化催化,这些稀土催化剂包括重油裂化催化剂、高辛烷值汽油催化剂、多产柴油催化剂、抗钒污染催化剂、降低汽油烯烃催化剂、多产液化气以及低碳烯烃催化剂等。
最近,石油价格飞涨,再加上环境污染严重,发展风力发电等清洁、优质可再生能源已成了必然的选择。截至2007年底,我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605万千瓦,仅2007年就投产340万千瓦,这一年的增量就比过去积累的总量(265万千瓦)还多出28%。2010年风力发电装机已从2007年的605万千瓦达到2000万千瓦(平均一年装机465万千瓦),2013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风力发电国家。2004-2008年期间,全球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年复合增长率为27%。截至2008年底,全球风电累积装机总容量为122GW,年新增装机容量为28GW。目前,风电的年发电量约2450亿kWh,风力发电量已占全球总发电量的1.3%以上。风力发电机已成为重要支点,而且全球风电预计在未来数年维持较快增长。根据丹麦BTM咨询公司的最新报告,预计2009-2014年,全球新增风电装机容量285GW,年均增长率接近16%,比前几年略有放缓,至2014年底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将达到407GW。
(2)稀土与汽车产业的关联。
汽车有百余年历史,从时间跨度看,应属传统产业。但是,因新科技、新材料等的应用,汽车已成为当今的高新科技产业。从应用零部件角度看,至少有三大功能,一是信息功能(汽车电子),二是安全功能(LED灯响应速度快,作尾灯则不易追尾撞车,防紫外线玻璃,安全气囊传感器等汽车电子),三是节能减排与环保功能(各种永磁电机、动力电池、使汽车减重的轻合金材料、用于尾气净化器的氧传感器、金属载体和稀土催化剂)。据Arafura资源公司统计,2006年汽车业对稀土的消费已经占据稀土总需求的28%,预计到2012年,随着全球汽车产量的提高、新型动力车产业化进程的推进而提高到33-36%。在稀土众多的终端下游行业中,新型动力车有望成为稀土用量最大、品种应用最广泛的领域。
随着汽车向小型化、轻量化和高性能化方向发展,对使用的磁体的性能要求日益提高,推动钕铁硼永磁、尤其是粘结钕铁硼永磁的应用。若假设钕铁硼磁体在汽车各类电机中应用比重增加到50%,每辆汽车就需要0.5公斤钕铁硼(传统汽车中只EPS动力转向系统平均每台就需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0.25公斤),按2009年全球汽车(3.5吨以下)年产量5300万辆来计算,对应的钕铁硼永磁体需求约为31800吨。[9]
稀土在汽车上的应用涉及了稀土贮氢材料、磁性材料、催化剂、抛光材料、以及玻璃等五大领域,其中前三部分的比重最大、用量最多,增长最快。贮氢材料应用主要依托混合动力汽车对镍氢电池的使用;磁性材料则应用于汽车内部的各类电机;而催化材料则主要用于柴油添加及汽车尾气净化剂。
(3)稀土与电子电信领域的关联。
计算机、手机、彩电、液晶显示屏、等离子电视、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ipod、MP3、MP4、游戏机等电子产品用到稀土的永磁、抛光、荧光、功能陶瓷、储氢、玻璃等新材料。虽然一个单体电子器件稀土用量不多,但这些器件全球的年产量少则数百万,数千万台(部),多则数亿台(部),更何况一种器件中往往用到多种稀土新材料,因此对稀土的消费相当可观。例如,日本一年所需各种相机,摄像机与光学仪器镜头近亿个,镜头玻璃所需氧化镧约1400吨,氧化钇100吨,而一年用于镜头、液晶显示屏与半导体抛光所需稀土抛光材料8000吨左右。此外,宽带通信需用光纤通信光纤通信中就用到稀土永磁、功能陶瓷、光纤等新材料组成的光放大器,光隔离器等零部件。
(4)稀土与医疗器械领域的关联。
医疗器械也是稀土应用不可忽视的领域,含有钇、钕、钬、铒等激光材料的激光治疗仪已应用于眼科、外科等手术治疗过程中。永磁型MRI(磁共振成像仪)是稀土永磁材料的重要应用器件,一台MRI少则需2~3吨钕铁硼永磁材料,多则10吨左右。对人体用MRI进行体检时,为了使图像清晰,采用钆络合物显影剂。2006年日本媒体就有报道,MRI不仅拉动了对钕铁硼的需求,对含钆的显影剂的需求到2010年将增长150%。
可见,稀土与上述这些战略产业息息相关,而我国又在核心部件的稀土产品受制于外方,因而我国稀土滥开采现象屡禁不止的根源,在于日本、美国等通过控制稀土下游供应链进而控制了上游的资源开采。因此,尽管我国稀土产业政策禁止外资进入生产领域,但实际上,三井物产通过集中下游采购权、大规模囤积储备稀土资源等方式,已将控制力渗透到我国稀土生产领域。
2.稀土及其产品价格完全受控于外国产业界
我国稀土产业化程度低的另一大限制就是定价权丧失,而这种由于外部管制效率耗损以及价值链低端化导致的定价权丧失,进一步恶化了产业附庸现象。
(1)企业恶性竞争导致价格失控。
理论上而言,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行业内厂商越少,价格串谋就越有可能发生。目前,产量前四位的稀土企业产能和占全国的总产能比重计算得CR4=69%,由恩贝分类法可知,30≤CR4则该行业为寡占型,可见我国目前的稀土生产格局存在价格联合的有利形势。但由于进入一个行业越容易,也即该行业的进入障碍越低,维持串谋价格也就越困难,而价格卡特尔体系也就越难建立。同时,产品同质、技术含量较低、进入成本低、忽视环保、缺乏统一管理等问题,一方面造成各生产企业自相压价,另一方面造成外商拿着订单引诱要挟厂家降价。据统计,中国稀土企业多达几百家,生产稀土的能力达到15万吨,而全世界的需求量只有10万吨,供过于求把稀土价格压低到1985年的水平以下。1990年至2005年,中国稀土的出口量增长了近10倍,平均价格却被压跌至1990年时的一半,廉价出口而损失的外汇达到近百亿美元。近几年来,我国稀土经过2008~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证面价格一跌再跌,由2007年的13.7美元/千克将为2008年的11.5美元/千克,又降为2009年的6.6美元/千克,2010年随着经济复苏,以及国家政策引导与管控,稀土证面价格上升为22.9美元/千克(见表7),2011年全球通货膨胀,导致大宗商品和战略物资价格飙升,稀土价格也飙升至110.3美元/千克。但是,有很多走私企业仍然在贱卖国家宝贵资源。
表7 2007年至2011年稀土发证情况及平均单价
来源:商务部
(2)配额粗放管理导致价格失控。
我国配额发放和管理方式存在着诸多弊端,给外商以可乘之机。目前稀土出口配额还沿用1998年的分类和分配方法,已经不适应稀土产业的发展和稀土产品出口的需要。一是出口企业资质管理粗放。2008年12月公布的《2009年稀土出口企业名单》,入册企业仅20家,比2007年减少19家。而此前,中国稀土出口企业有200家之多。二是稀土出口产品目录落后。目前生产1000多个规格的稀土产品,新产品也不断涌现,但是我们出口配额仅仅分为稀土材料、稀土氧化物、稀土金属、稀土盐类等4种。三是配额错误分配。商务部配额发放过程中未向稀土生产大省倾斜,导致很多生产企业得不到配额或者配额不足。相反,一些不具备资质的丝绸、电子等贸易商却通过各种渠道得到配额。内蒙古稀土产量占国内的半壁江山,但2002年分配的配额只占全国总配额的12.5%,去年降到10.9%。虽然国家明令禁止买卖配额,但大部分冶炼企业暗地里都这么做,否则产品出不去。去年内蒙古地区的企业购买的配额相当于分配到配额的1倍。很多企业购买一吨稀土出口配额要1500元至2000元,企业的利润大部分都被购买配额抵消了。未能从正规渠道获得出口配额的企业,只能花高价去买配额。配额价格甚至被炒高到20万元/吨,很多企业不堪重负。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它们只能选择采购非法开采的矿,以降低成本;或通过走私形式出口稀土氧化物。
(3)走私贸易导致价格失控。
现在稀土走私都打着“建筑材料”“添加剂材料”、“合金材料”等其他旗号瞒天过海。这些材料用肉眼是无法分辨的,必须进行化验分析才行,而海关根本没有化验出关这一环节。2008年,中国稀土冶炼分离产品指令性计划指标为11.89万吨,实际产量却高达13.53万吨,中国稀土消费量为67680吨,稀土出口量只有39500吨。测算后,相当于还有28121吨的稀土产量或被走私,或存在于企业的库存中。可以说通过正常渠道及走私渠道流通于市场的稀土是平分秋色。一旦正常的市场价格被供给方抬高,买方必会想尽办法通过其他方式获得产品,最终使整个稀土产业的利润缩水。2009年[10],我国稀土开采总量控制指标为8.23万吨,而实际产量为12.94万吨。海关统计显示,2010年1月至9月,中国出口稀土实物量3.22万吨,已经超出全年的配额数量3.059万吨,可见前三季度至少有0.162万吨稀土走私嫌疑。而根据《商务部关于下达2010年第一批一般贸易稀土出口配额的通知》和《商务部关于下达2010年第二批稀土一般贸易出口配额的通知》,实际配额仅有24280吨,可以推见前三季度走私可能高达0.792万吨(表8、表9)。2010年7月,在南宁海关破获的稀土走私案中,涉案稀土金属及其化合物69票,约4196吨,案值约1.09亿元,偷逃税款1300多万元。该案中的当地三家报关公司向海关申报的热压铁块的货物中,稀土元素含量超过了97%。据了解,稀土走私的招数可谓是层出不穷。有的按照颜色、形状类似的产品去申报,或者是转到检测力量薄弱的小港口出关。常见的如蒙混成氧化铁、大理石、去污粉和石灰粉的都有,然后大都走私到日本和韩国。外资企业也纷纷在稀土集中地投资设厂购进原材料简单加工后再出口,绕过中国政府出口配额的限制。此外,日本三井物产的各家驻华机构,通过各种贸易行为,纵容了赣州稀土的盗采行为,纵容了我国稀土走私。
表8 2010年第一批一般贸易稀土出口配额安排表
续表
来源:商务部网站
表9 2010年第二批一般贸易稀土出口配额安排表
续表
来源:商务部网站
(4)专利布局薄弱导致价格失控。
17种稀土元素的完全提纯经历了150多年。北大徐光宪院士依照自主创新的串级萃取理论成功设计出整套工艺流程,并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用推拉体系高效率萃取分离稀土的工业生产,把我国稀土萃取分离工艺提高到国际先进水平。我国因此彻底打破了美日法长期霸占世界稀土市场的局面,实现了稀土资源大国向稀土生产大国、稀土出口大国的转变。
我国是唯一能够提供全部17种稀土金属的国家。但是我们却很多没有申请专利,从而使得国内外企业免费使用该技术进行稀土的开发。上个世纪90年代,我国单一高纯稀土的产量已占世界90%的份额,但是由于我国科技界、企业界对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本来只在包头、上海、珠江3个国有稀土大厂推广的分离技术,迅速扩散到地方和私营企业,建厂达几十个之多,生产能力达12万吨至15万吨,远远大于全世界10万吨的需求量,造成供过于求,稀土价格被人为压低,全国稀土行业一度面临无利的艰难困境。
比较国内外专利,从专利数量上看,我国稀土专利有一定数量,但总体上仍然十分少。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的资料显示,从1985年中国专利法实施到2009年底,在中国提交的有关稀土产业技术的专利申请达4288件,其中来自国外的专利申请达2188件,超过半数的稀土类知识产权掌握在外国公司手中。当然,建国5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稀土产业科研开发取得成果5000余项,其中重大成果3000余项。仅1998年至2002年,我国受理的2073件稀土专利中,国内自已申请量为1796件,占66%。国外在华申请专利为907件,约占34%(表9)。
表9 我国和有关国家在中国申请稀土专利分布状况(1998-2002年)
但是从专利质量上看,我国申请的专利中非职务申请专利多,技术含量低,而多为实用型,可实施性差,很多是死专利和死技术。而且,稀土萃取分离工艺等重大的稀土生产应用技术,却没有及时申报专利。发达国家大公司专利则不仅申请数量多,而且专利技术含量高,覆盖面广,且多为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也非常高。从表9中可以看出,我国国内申请的稀土专利按数量排列居于前6位的领域是:石油、化工和环保净化剂(340件)、永磁材料及应用(293件)、发光材料及应用(173件)、农牧养殖(112件)、稀土在钢铁中应用(97件)、贮氢材料与电池(72件)。可以看出,我国稀土在农牧养殖和钢铁中应用的专利申请量较多,尤其是稀土在农牧养殖中的应用,外国在华申请量几乎为零,表明这是我国独具特色的稀土应用技术领域。日本申请稀土专利的主要领域依次为永磁材料及应用、精密陶瓷、贮氢材料与电池、稀土催化剂;美国的主要领域依次为催化剂、光学玻璃与光纤;德国侧重于催化剂、发光材料和有色金属应用;法国侧重于催化剂;荷兰侧重于发光材料、催化剂和晶体材料;韩国侧重于光学玻璃与光纤。而且,稀土的很多基础和核心专利都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见表10)。这表明外国企业用稀土技术专利数量作为竞争手段,来抢占中国市场的战略愿望十分强烈,它们希图通过专利战略,抢占世界稀土市场,以继续保持其稀土功能材料生产及其应用技术产品的优势。同时,通过对我国稀土产业实施“外围内攻”、“跑马圈地”的专利进攻战略,对我国稀土产业技术领域进行大面积专利覆盖,以便争夺我国的稀土应用市场。可见,虽然我国是稀土大国,但还未成为稀土知识产权强国。我国稀土生产工艺设计与国外相比是先进的,但设备装备水平却不如国外,特别是生产设备的大型化、自动化程度和在线监测水平与国外相比有很大差距。同时,我国稀土应用研究和基础研究都比较薄弱,新产品开发能力差,跟随多,创新少,新材料的自主知识产权少。
表10 某些稀土应用产品原创性技术专利拥有国
稀土应用领域方面核心专利的缺失和缺乏相应的赶追和布局战略,更使我国稀土优势无法转化为经济优势。一方面,多数企业由于未能采取分流、分堆等保护措施,大量的稀土在浸取中流失,稀土精矿成分不稳定,直接影响了稀土产品的深加工质量。另一方面,由于固有惰性和短见,加上国家缺乏政策引导与激励,企业在稀土高端应用上十分有限。我国稀土消费85%用于冶金、机械、石化、玻璃、陶瓷等传统领域,仅13%用于新材料等高技术领域,低于日美等发达国家,也低于19%的世界平均水平。我国虽然建立起了完整而系统独立的冶炼分离体系,但在功能材料及其应用研究方面远远落后于西方。这导致我国稀土企业生产销售的产品雷同化、同质化严重,基本上都是“大路货”,而且几年一贯制,不改进、不创新、不提高,缺乏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缺乏核心竞争力,产品和产业低端化进一步恶化了自身的内部竞争。例如,我国出口的稀土产品大多为原材料、氧化稀土、稀土金属、氟化稀土、氯化稀土、硝酸稀土、草酸稀土、碳酸稀土等类型,而稀土永磁、稀土新材料、稀土生产设备以及汽车、飞机、军火等含有稀土元素的高科技产品则依赖于西方。因此,长期以来,我国稀土产品一直以原料型产品为主,深加工产品的发展起步缓慢,稀土深加工技术一直远落后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稀土深加工环节的巨额利润都留在了国外;相反,国内的稀土应用大多都有低端领域、附加值低、利润空间小的缺点。据业内专家介绍,我国在稀土应用领域依然处于粗放型的阶段,同样是添加稀土的产品,我们的添加量可能是国外的10倍。以应用领域的球化剂为例,我国的稀土含量为3%-7%,日本和东欧只有0.3%-3%。发达国家正是由于掌握了稀土利用的高超技术,大肆进口我国稀土用于汽车、电器等高科技机电产品的生产,并反过来高价出售给我国消费者,从而掠走了本应属于我国的稀土利润。据《华尔街日报》最近报道,2010年前6个月中国出口了2.336亿美元的稀土金属,第二大出口国日本为2250万美元。而且,据业内专家介绍,我国在稀土应用领域依然处于粗放型的阶段,同样是添加稀土的产品,我们的添加量可能是国外的10倍。以应用领域的球化剂为例,我国的稀土含量为3%-7%,日本和东欧只有0.3%-3%。而且,美日稀土企业目前雄居产业链高端,掌握着生产稀土功能产品的核心技术和系列专利,并始终利用专利技术扼住中国的咽喉。例如,我国钕铁硼永磁材料生产企业达220家之多,但获得国际专利授权的企业只有5家(获得专利授权需要支付较高的费用),专利限制已经成为制约钕铁硼行业发展的最大瓶颈。
我国长期以来的这种以稀土资源换取其终端应用技术的产业发展模式正面临着外资企业以专利技术侵蚀产业、诱拐资源的考验。我国虽然在稀土资源上占有重要地位,但发达国家却依靠抢占知识产权制高点,试图从外围“跑马圈地”,以知识产权控制我国稀土的生产和消费。因为,专利不仅仅代表着技术,还意味着市场。据中国稀土学会有关专家介绍,以稀土为原料的钕铁硼永磁材料是生产计算机硬盘的关键原材料,但目前在永磁材料技术领域内,国外在华专利申请量占到了我国专利申请总量的70%以上,我国的主要外销市场都在发达国家的专利覆盖区,因此我国只能出口粗加工、低附加值的稀土初级或低端产品。近几年,我国钕铁硼产量与日本产量接近,但因缺乏相关专利,产值不足日本的1/3。如今,我国每年在永磁出口产品价值上的损失高达上亿美元。我国只有等到专利期过后,才能搭便车大力发展稀土产业。但是这是外国企业已经赚取了高额利润,并且开发出新的专利,进行新的产业布局。2014年,稀土基本成分专利将到期,我国钕铁硼永磁材料生产企业方能参与到国际市场的竞争,尤其是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生产企业,将凭借稀土资源和低成本等优势,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定的优势。
(5)稀土外交薄弱导致价格失控。
铁矿石谈判上的失利,在某种程度上类似我们的稀土外交困局。国内自我管理的稀松导致了稀土全球治理缺失以及博弈失衡。一方面,架不住顶不住国际一时的外交压力而改变该有的决策。近期以来,日本媒体众口一词地指责中国没有承诺扩大对日稀土出口。日本驻华大使甚至联合欧美大使对中国施压,要求协调立场,联合要求中国扩大稀土出口。此后,据日本媒体报道,我方已经恢复对日稀土出口。另一方面,缺乏贸易摩擦应对战略意识而丢失国际舆论主导权。我国从2007年开始对稀土进行有针对性的保护性管理,但却没有事先做好舆论公关,使得“稀土垄断论”、“稀土操纵论”、“稀土威胁论”、“稀土外交工具论”等不良论调层出不穷,美欧日甚至上纲上线地认为,中国限制稀土出口会导致稀土价格上涨,从而影响许多相关产业,进而威胁其经济甚至“国家安全”。2010年稀土风波,因为美国五角大楼公布了美军对中国稀土依赖程度的评估报告,并认为中国稀土出口政策不会对美国安全构成威胁后,稀土炒作才稍有收敛。这也反过来证明我们在国际危机的舆论公关与治理方面的欠缺。
(6)定价权意识淡薄导致价格失控。
稀土被廉价收购并被囤积储备。我国稀土产量第一、出口第一,说明全球稀土基本来源于我国,其他国家稀土处于储备状态。全球共有美国、日本、法国、德国、瑞典、瑞士、挪威、芬兰、英国、韩国等10个国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矿产品战略储备制度,这些国家的稀土资源储备大多来自中国。2007年至2010年11月15日我国出口的172999261.9千克稀土产品中,日本、美国、法国、意大利、荷兰、德国、英国进口中国稀土稳居前7名,七国进口量占世界进口量高达89.4%,其中,单单日本占比为46.3%,美国为23.3%。如果剔除留给国内企业(含港澳台)的稀土量,发达经济体进口我国稀土的占比将更为吓人。而中国自己留存自用率仅为4.72%,其中大陆仅1.37%,台湾0.6%,香港2.75%。美国认定的35个战略元素和日本选定的26个高技术元素中,都包括了全部的稀土元素。除了中国以外,美国是世界上第二大稀土储量国,但美国出于战略考虑,于2001年封存了稀土矿山开采,转而每年从中国进口大量的稀土,用于科技生产与战略储备;日本早从1983年就开始实施稀土战略储备,建立了国家储备和民间协作的储备制度。《金融时报》透露,日本仅将进口总量的1/3用于生产,其余用作战略储备,日本稀土的大约83%都来自中国。业内人士曾估计,日本储备的稀土已够用40至50年。而国外政府和企业的囤积式储备正是稀土产品价格大起大落的根源。日本和韩国的政府、企业两级储备政策,美国政府对本土稀土资源的保护政策,使他们以及其他的一些稀土消费大国,都看准了我国廉价的稀土资源。他们在我国稀土价格长期下跌后采取大量买进并囤积的策略,从我国掠夺了廉价的稀土;在稀土价格上涨时期,他们又靠囤积的稀土保证其消费。这就是造成我国稀土产品价格大起大落的根本原因。
稀土价格长期偏离价值而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和干预。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稀土价格一路下挫,企业经济效益普遍下滑,到今年初,江西大部分稀土企业进入停产或半停产状态。2009年下半年起,稀土产品的价格扭转了下滑的颓势。今年以来,部分稀土产品的价格上升较快,甚至已创下近年来的新高。例如,目前氧化钕的每吨售价已回升至18万元至20万元,金属钕每吨22.5万元至25万元。但是,这种价格仍然还远远没有达到必须本身所具备的稀有价值。按理说,中国应该拥有稀土资源的定价权、主导权、支配权。但可惜的是,长期以来,由于国内对稀土的开发无度、生产无序、恶性竞争,加上西方一贯采取联手行动,即逢低吸纳、逢高打压的策略,使得稀土价格长期以来低位徘徊,致使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痛失了应有的国际话语权。
总之,中国稀土由于种种原因,出现了三怪现象。一怪在于中国稀土以占世界30%多的储量,撑起了95%多的产量。二怪在于超过95%的市场占有率却未能带来相应的稀土定价权。三怪在于中国尽管拥有最丰富的稀土资源,却缺少稀土产业的竞争优势。(www.xing528.com)
三、中国稀土产业提升竞争力的战略选择
内忧外患导致我国稀土产业矮化和国际竞争力低下。为了治理这种现状,将稀土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我们要借助“十二·五”契机,把稀土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站在全球战略高度上加大各方面投入,通过推动稀土产业的集成创新、原始创新、累积创新,寻找和发展竞争优势新源泉,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提升稀土产业化价值。美国稀土可以不开采不贸易,中国稀土也不是土,中国稀土是一种稀有金属。中国稀土应稀而不土,中国稀土必须说不。
(一)在思想战略上下苦功真功求实效高效
在思想意识上要重视稀土产业的发展,在国家战略上要确实站在全新的高度上加以实施。一方面,客观全面地认识稀土。稀土元素并不稀有但开采难度大。稀土元素的分布很广,根据获得的陨星、陨石、太阳和太阳系的光谱分析数据,发现宇宙中存在稀土。因此,稀土的稀缺性不能被高估。地球上稀土资源很丰富,但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中国、美国、印度、前苏联、南非、澳大利亚、加拿大、埃及等几个国家,其中中国的占有率最高。我国的稀土资源相对丰富,品种比较齐全,稀土品位高,矿点分布合理。其中我国稀土资源比较集中的地方是内蒙古、江西、四川、山东、广东等,形成“北轻南重”的特点,即北方以轻稀土为主,南方以重稀土为主。因为开采难度大,只有中国等少数国家能够出口稀土原材料。稀土元素本身不重要但是其科技应用很重要。从产量上来说,稀土贵比黄金也言过其实:2010年全球稀土产量估计为150000吨,而黄金产量大约为2500吨。但稀土作为工业味精,能够及大地提高产品的性能,其应用价值远高于黄金。另一方面,必须在国家、企业、行业和个人层面上形成一种集体共识,形成颠扑不破的国家稀土产业发展战略。充分认识到稀土是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特别是高新技术工业的重要原料,充分认识到进行稀土保护性开发与战略性储备的重要性,形成“跳开稀土看稀土,搞好稀土,功夫在稀土之外;发展稀土,关键在于科学应用”的策略意识。
(二)在法制建设上下苦功真功求实效高效
根据联合国大会《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宣言》、《各国经济权利和义务宪章》以及世贸组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有关条款,我国建立稀土管理的法律制度及其条例具有国际合法性。欧盟委员会贸易委员德古赫特11月30日表示,目前尚不具备挑战中国稀土政策的法律基础。此前,我商务部等相关部门已明确指出,中国对稀土的开采、生产加工和出口环节采取的管理措施“符合国际规范和世贸规则”。
作为“工业味精”的稀土资源对我国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战略价值。保护稀土资源既需要清醒的意识、足够的热情、区域的联动,也需要理智的策略和规则。而要实现稀土资源开采的长效整合和规制,行政协作固然重要,但法律才是最有效的工具。我国现行法律在规范矿产资源方面的基本原则、基本制度为矿产资源管理和开发提供了基本规范,是国家统一监管和行政区域联动监管稀土资源的重要依据、共同准则和区域间资源利益平衡之公器。但是对于稀土这种战略性资源,我们有必要在宪法框架下修改矿产资源法等法律的情况下进行专门立法《稀土资源保护法》,或者以稀土等优势矿产资源为保护对象制定专门的《优势矿产资源保障法》,通过建立对稀土产业的系统化管理制度,进行较强针对性的全面规制,逐步解决稀土产业存在的结构性问题。
明确规定稀土资源属于全民所有,由国家代表全民行使所有权,而不是归资源所在的地方人民政府某个职能部门所有,也不是归资源所在区域的人口或持有矿业权证的企业所有;国家拥有稀土资源开采的支配权、管理权、决策权和收益权。具体包括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矿业权的配置、许可证的颁发、矿产价格构成要素调整、资源收益分配、地质资料管理,以及资源开采量、矿产储备、出口量调控、矿山的恢复与治理监督等;基于稀土资源的生态属性、经济属性和社会属性,中央政府及其资源职能部门具有保障稀土资源合理利用,协调和平衡全国不同区域稀土资源开发利用的职责。其既有权监督地方政府及矿业权人依法合理勘探、开采稀土资源,也有义务平衡中央、地方和矿业权人在资源开发中的利益关系;有义务保障区域经济、矿业权人和矿区人口的长远发展;还要监督和保障全国稀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矿区的生态环境安全和矿区经济的持续增长;严格依法惩治非法采矿的违法和犯罪行为。我国宪法规定,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自然资源。矿产资源法和刑法对非法采矿、破坏性采矿的违法和犯罪行为的惩治做了明确的规定,司法部门也对非法采矿、破坏性采矿的定罪量刑有明确的司法解释。鉴于非法采矿行为和破坏性采矿行为是导致稀土矿业秩序混乱、稀土资源严重浪费和流失的主要原因,在治理矿区秩序过程中,要对其进行重点打击。既要遏制稀土开采中的一般违法开采行为,也要严厉打击稀土开采中的犯罪行为,不能以行政处罚代替刑事处罚。
(三)在监督管理上下苦功真功求实效高效
加强节约化管理,建立新的严格的中国稀土产业监管体系。划定归口管理部门即工信部,加强与外交部、国防部、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科技部、商务部、环保部、海关总署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形成一致对外的合力,促使我国稀土外交博弈水平的提高。
提升行政管理水平,建立新的合理的中国稀土产业调控体系。继续实行稀土出口配额、出口关税、出口企业资质管理措施,促进稀土行业可持续发展。根据稀土的战略重要性,加强采矿权管理,整合采矿权,对现有流失在外的采矿权进行战略收购;利用资源税、标准等经济手段,对稀土生产和出口企业实行资质管理,提高市场准入门槛;细化稀土原矿和稀土产品目录,并将其列入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建立科学统一的统计标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科学性和权威性;建立稀土物联网,时时监控稀土的开采、加工、销售和贸易;综合有关竞争力指标体系设立的模式,结合稀土产业实际,建立起外显竞争力(即竞争实力)、内在竞争力(竞争能力)、制度竞争力(竞争潜力)的层次分明、指标具体的稀土国际竞争力体系。在此基础上,根据产品特性实行不同的配额许可证管理和加征关税税率,强化对稀土及其产品出口的总量控制;借鉴美国、日本等国家的稀有金属储备制度,建立起强有力的稀土储备体系。
或者干脆仿照武警黄金部队建立稀土部队,或者将武警黄金部队改名为稀土黄金部队,以此部队人才为基础建立军工企业“中国稀土工业集团”,专司稀土的勘探、开采、加工、技术研发、贸易等各个有关稀土管理的环节,在政策上和法理上建立国家稀土生产、销售、出口和进口的专门管理机构或归口管理机构,统一制定严格的定额生产、定点定额出口的稀土政策,实行严格的开发、研究、贸易、监管的集中管理,同时推进稀土产品的回收再利用,提高产业集中度、走集约化发展的道路,切实加强监督管理水平和效益。
(四)在产业发展上下苦功真功求实效高效
一要树立全球资源意识。密切关注国外稀土产业发展动态,抓住历史战略性机遇,使我国的稀土产业走出国门,能够参股或控股开发国外的稀土资源,真正成为国际化的中国稀土产业。二要加强产业竞争意识。在产业链整合上直面中国稀土业资源优势减弱现象,突破中国稀土产业瓶颈,出台加强稀土高科技应用研究开发政策,特别是按照《稀土工业产业发展政策》和《稀土工业发展的专项规划(2009~2015年)》,建立稀土产业发展基金,切实建立以稀土采矿、冶炼、应用、科研、储运为主的较为完整的稀土敏捷产业链,提高深加工能力,促进稀土产业优化升级,真正提升稀土产业附加值,提高稀土产业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益,使中国成为稀土技术和稀土高端产品输出国,加快进行稀土对外扩张,从而提高国际竞争力;三要提升产权意识,建立一系列鼓励创新的制度,建立“稀土交易中心”和“稀土技术产权交易中心”,鼓励高端产品的出口,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尽快突破各种技术壁垒,设立稀土行业技术标准,提升稀土产业技术水平,真正实现稀土产业化或者说提升现有稀土产业的附加价值,从而实现中国由稀土大国走向稀土强国。
(五)在话语权上下苦功真功求实效高效
一要确保生产决定权。在增强管理战略效益的基础上,早日出台《稀土行业准入条件》,在稀土产业上将“限制外商开采”变成“禁止外商进入”,加快建立稀土储备体系,从宏观调控源头上控制稀土市场。二要确保贸易决定权。一是遵循“物以稀为贵”的市场原则,牢牢把握稀土的投资属性,对稀土生产企业征收高额的稀有资源税,对稀土初级制品出口征收高额的关税。二是严格审查稀土出口企业是否符合环保资质,同时严格审查进口我国稀土企业是否属于军工企业,规定所有进口稀土企业必须出具《最终用户和最终用途说明》。三是推动人民币换稀土全球计划,对全球稀土及其产品进行战略收购,然后用稀土印制人民币,做到“藏土于币”,或者发行类似白银和黄金的稀土金元宝,将一定纯度的稀土产品作为硬通货用于市场交易。而稀土作为一种战略资源,当我们充分掌控时,又可以反过来为人民币撑腰,从而实现稀土人民币化和人民币稀土化,以稀土国际化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稀土本位的人民币制度,也将是我国抛弃金本位和银本位货币制度以来,最强有力的货币制度,从而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规避现有汇率风险。四是通过谈判和舆论宣称,迫使国际上深加工行业向中国做技术转移,摆脱低价出口稀土金属,再高价进口稀土合金材料的局面。三要确保技术标准决定权。稀土产业要发展,应用是关键。只有通过对稀土的深度加工、延伸产业链条,使稀土从上游初级原料产品向深度加工产品、高技术新材料、功能元器件和终端应用产品的方向发展,才能使稀土实现增值。而要想在国际上有话语权,仅靠控制资源和出口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掌握稀土核心技术专利、稀土应用市场、稀土产品标准。今后,科技部、工信部、国家知识产权局等国家部委和地方政府,贯彻实施稀土资源综合利用及产业化专利战略,一方面,要继续巩固和扩大稀土在传统领域中的应用成果,促进传统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换代;另一方面,要大力开发稀土在高新技术领域中的应用,重点是发展稀土永磁材料、稀土贮氢材料、稀土催化材料、稀土发光材料等功能材料及其元器件和终端应用产品,不断扩大稀土的应用数量,提高稀土应用的技术水平。力争至2015年,我国的稀土发光材料、贮氢材料、永磁材料产量占全球的70%;至2015年,我国稀土加工应用专利数量要增加50%,相关产业标准数量也要增加50%,推动稀土产品向着高纯化、复合化、超细化方向发展,尽快构筑以专利质量为核心、由专利数量与质量共同体现的知识产权优势体系。特别是作为高新技术领域的稀土生产和加工,要努力提高专利数量和质量,构筑坚实的专利堡垒,为我国在全球稀土高端市场的发展和竞争储备力量。真正从科技创新源头抓起,加大科技投入,同时重视知识产权,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抢占技术制高点,搞好稀土的开发应用,真正发挥稀土的作用和价值,把稀土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促进我国稀土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四要确保价格决定权。既可以利用中国的产量优势,建立稀土期货市场,利用先进的金融工具,形成具有全球市场指导作用的定价权体系;又可以建立起类似欧佩克(OPEC)、以我为主对我有利的稀土输出国组织,提升全球治理能力。既要有低端初级资源的定价权,又要有技术和高端产品的话语权。简言之,提高我国在稀有金属、稀土产品、相关知识产权上的国际引导权、主导权和决定权,提高我国在国际稀土外交上博弈水平和效益,提高话语权的长效性。五要确保人才决定权。整合现有4个专家组、5个中心、10多个网站、14个行业协会、17个学会及各专业委员会、31国家和地方稀土主管部门的稀土人才资源,尽快组建成立稀土学院,建设一批国家级的重点实验室、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建立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站、项目工程,形成强大的稀土开发应用技术创新体系和自主的技术与人才培育体系。培养中专、本科、硕士、其中博士、博士后等各种层次的优秀人才,建立起地质、物探、化探、测量和化学分析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队伍,最终建立起年龄结构合理、本领过硬、技术装备先进、实力雄厚的稀土部队。通过优秀人才的培养和使用,确保提高资源利用率、利润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确保中国长期把握稀土话语权,确保中国成为世界电子产业的中心,牢牢控制电子和绿色技术的未来。
总之,稀土资源是中国具有全球优势的资源,而中国能否形成全球最有竞争力的稀土产业,取决于中国对基本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准确把握。只有保证中国稀土战略的前瞻性和科学性,才能有效地推动稀土产业快速进步。中国应挟土自重,储土自保,全面掌握稀土整个产业上下游的控制力,实现我国稀土高科技的弯道超车,切实做到有资源、有技术、有市场、有决定权。
主要参考文献:
[1]徐光宪.稀土.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5
[2]倪嘉缵,洪广言.中国科学院稀土研究五十年.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3]苏文清.中国稀土产业概览,2004
[4]国家发改委稀土办.1998-2007年中国稀土年评,历年稀土信息
[5]中国稀土学会年鉴,2002-2006年
[6]罗斯基尔信息服务公司.世界稀土经济(第十一版).包头:全国稀土信息网,2002
[7]罗斯基尔信息服务公司.世界稀土经济(第十二版).包头:全国稀土信息网,2005
[8]刘光华.稀土材料与应用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9]全国稀土信息网内部出版:第十届中国稀土企业家联谊会会议论文集,2005年
[10]全国稀土信息网内部出版:第十一届中国稀土企业家联谊会会议论文集2006年
[11]苏文清.中国稀土产业竞争力评价和分析.包头:稀土,2004,5-6
[12]强国成主编.稀土应用发展战略研究.内部资料,2004
[13]稀土资源综合利用及产业化专利战略研究课题组.稀土资源综合利用及产业化专利战略研究,2005
[14]C.E.Karayannopoulos.罗阳译.磁体对稀土的需求——某种不稳定的平衡.包头:稀土信息,2005,2
[15]四川新闻网.南北稀土集团的无言结局.包头:稀土信息,2005.4
[16]侯宗林.稀土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思考.包头:稀土信息,2005.6
[17]惠小勇,刘军.中国稀土:桂冠下的尴尬.包头:稀土信息,2005.8
[18]姚远生.中国稀土行业现状与经济学浅析.包头:稀土信息,2005.9
[19]邬玉萍.影响稀土金属生产成本的因素与对策.包头:稀土信息,2005.11
[20]王月宝,刘跃,张丽华.国内外稀土企业并购动机浅析.包头:稀土信息,2005.12
[21]闻奇.对我国稀土资源的理性思考.包头:稀土信息,2006.2
[22]洪维民,沈西湖.五个方面看稀土.北京:中国有色金属,2006.6
[23]包头市委政研室课题组.关于做大做强包头稀土产业的研究.包头:稀土信息,2006.7
[24]谢丽英.包头中小稀土企业如何面对产业集群战略.包头:稀土信息,2006.8
[25]鲁志强.中国稀土:没有宝石的皇冠——“稀土”怎么卖成了“土”价钱,包头:稀土信息,2006.11
[26]鞠建华.我国矿产资源战略性储备必须要有前瞻性规划.包头:稀土信息,2006.12
[27]肖勇,杨斌清,王艳荣.试析江西稀土生态工业园的构建.包头:稀土,2006.12
[28]刘贻南:中国稀土产品出口现状分析[J]中国五矿化工贸易,2010.11(21),P7-8。
[29]李卫.加强我国稀土产业宏观调控迫在眉睫.成都:四川稀土,2007.2
[30]熊家齐.生机勃发的稀土新材料产业.包头:稀土,2007.3
[31]王伟生.对目前我国稀土工业国际竞争力的分析.北京:中国有色金属,2007.4
[32]国家物资储备局.国家物资储备促进稀土产业发展研究.包头:稀土信息,2007.5
[33]殷建华.2006年中国稀土产品进出口贸易分析与2007年展望.包头:稀土信息,2007.7
[34]王国珍.稀土冶炼“三废”及放射性污染现状及治理建议.包头:稀土信息,2007.8
[35]赵增祺.如何面对国外稀土矿的竞争.包头:稀土信息,2007.8
[36]张海顺.包头稀土产业发展的现状与未来.包头:稀土信息,2007.9
[37]魏翔,孙通庆.可持续发展与中国新增长模型研究.南昌:当代财经,2007.9,20-24
[38]贾毅竹,蔡珂,韩愈.稀土初级产品生产“三废”治理方案的探讨.包头:包钢科技,2007.12
[39]刘玉乐,邱晓梅.近年来我国稀土产品进出口贸易与未来市场的展望.包头:稀土信息,2008.4
[40]熊家齐.世界稀土市场的分析与展望.包头:稀土信息,2008.6
[41]宋洪芳.我国稀土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浅析.包头:稀土信息,2008.12
[42]苏晓云.当前中国稀土产业的现状及思考.包头:稀土信息,2008.12
[43]稀土供应网:http://www.xtgyw.cn
[44]中国稀土在线:http://www.cre-ol.com
[45]中国稀土协会:http://www.cs-re.org.cn
[46]中国稀土农用网:http://www.ynny.com.cn
[47]商务部外贸司网站:http://wms.mofcom.gov.cn
[48]商务部许可证局网站:http://www.licence.org.cn
[49]海关总署网站:http://www.customs.gov.cn
[50]工信部网站:http://www.miit.gov.cn
[51]发展改革委网站:http://www.ndrc.gov.cn
(该文曾获商务部征文第三名,入编《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评论第三辑(2012)》,中国商务出版社2012年4月)
【注释】
[1]苏晓云:当前中国稀土产业的现状及思考[J]2008(12),P26~28。
[2]凤凰网数据认为:全球已探明的稀土资源工业储量9261万吨,我国稀土工业储量达6588万吨,占全世界的71.1%。而包头一地的储量就达5738万吨,占中国总储量的87.1%。
[3]2010年11月16日,美国地质调查局在其网站发布了美国稀土资源地质调查报告——《The Principal Rare Earth Elements Deposits of the United States—A Summary of Domestic Deposits and a Global Perspective》(美国主要稀土矿藏-国内资源与全球视角概述)。该报告称在美国14个州都发现有稀土资源,美国稀土储量1300万吨,以每年1万吨的消耗量计算,可以供美国用很多年。全球稀土储量估计为9900万吨,其中36%在中国,19%在独联体,13%在美国,5%在澳大利亚,0.05%在巴西,22%在其它国家。
[4]USGS.,The Principal Rare Earth Elements Deposits of the United States—A Summary of Domestic Deposits and a Global Perspective[R]Scientific Investigations Report2010-5220,P13。
[5]日本媒体2010年11月24日报道,日本经济产业相大畠章宏在内阁会议后的记者会上透露,已确认2艘载有输日稀土的货船从中国港口出发。
[6]商务部发言人姚坚在11月16日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的数据。
[7]有研究者对中国稀土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优势、劣势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进而又分析了中国稀土产业面临的竞争对手和危胁。提出了稀土国际竞争力评价的指标体系,根据以上体系,指出了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国家,依次为中国、日本、美国、法国、加拿大。见苏文清:中国稀土产业竞争力评价和分析[J]稀土,2004(5),P71-77页。
[8]日本企业进口中国碎玻璃提取稀土元素[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12-30。
[9]郑治国,叶培培,郭鹏:稀土永磁行业深度研究[R]上海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有限公司行业研究2010年04月06日。
[10]国家信息中心中经网:行业周评[R]2010-06-0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