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0年-2012年,我国书画市场交易十分活跃,因此出现了艺术金融乱象,艺术品抵钾、信托、基金、拍卖等层出不穷,艺术交易所如雨后春笋般出现。面对这些艺术金融泡沫,文章在比较中外艺术金融差距的基础上,提出从市场、人才、环境等麻烦推进艺术金融发展。
关键词:艺术金融;泡沫;治理
近年来,随着经济飞速发展,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不断增加,精神产品消费成为家庭支出的一大部分。但是由于很多原因,艺术市场存在严重的泡沫,艺术金融化虽然趋势十分明显、背景十分雄厚,但艺术与金融的联姻仍然处于脆弱的初始阶段。
一、我国艺术金融化的基本情况
自从我国出现拍卖公司以来,艺术品拍卖已经具有金融化萌芽。但是艺术品大规模金融化是在2010年。在号称“艺术品金融化元年”的2010年,越来越多的资本通过“艺术品抵押、艺术品按揭、艺术品信托、艺术品基金、艺术品股票、艺术品交易所、艺术品市场指数”等金融形式介入艺术领域,从而开启了一个中国艺术品市场的金融化时代。
(一)我国艺术金融的初步繁荣
艺术银行这个概念最早源于加拿大,指通过政府提供资金支持或政策保障的非政府文化艺术机构购买优秀的艺术家作品,再将作品转租或销售给政府机关、企业、私人用于陈列、装饰、收藏等目的,从而获得运转资金的艺术机构——其本质是对艺术的支持。但最早的艺术银行则是澳大利亚在1980年设立的“澳大利亚艺术银行”,目前世界范围内开设艺术银行的机构主要有:JP摩根银行、瑞士银行、德国银行、澳大利亚艺术银行、新加坡大华银行及星展银行等。2006年,中国墙美术馆引入该概念,目前开设艺术银行业务的机构有:墙美术馆艺术银行、民生银行、光大银行、上海公共艺术银行、上海证大现代艺术馆艺术银行、今日美术馆艺术银行等。近来媒体也甚嚣尘上,大肆渲染。例如人民网开通了艺术银行频道(http://artbank.people.com.cn),北京艺高文化传媒联合招商银行、中国银行、渣打银行等国内几家艺术投资及私人银行服务理念先行的私人银行部达成战略合作,创办《艺术银行》杂志。
法国巴黎的熊皮基金(La peau de l'ours)是最早的艺术品专业基金。1904年,法国金融家Andre Level找到12个投资人,每人出价212法郎购买一批画作,其中包括毕加索、塞尚、马蒂斯这些现代大师的早期作品。1914年,他们将这批画作送到法国拍卖公司德芙欧上拍,大都以原价近5倍成交,有的作品上涨幅度甚至达到10倍。1974年,英国铁路局退休基金负责人克里斯托弗·勒温目睹英国日益严重的通货膨胀,为了降低投资风险,决定从基金中拿出4000万英镑(等于今天的2亿英镑)购买了2425件艺术品,并于1987年至1999年期间将这批艺术品陆续在苏富比拍卖,获利年化复合报酬率为13%,远远高于同期的债券投资报酬率。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花旗银行、瑞士银行、摩根大通以及德意志银行都成立了专门负责艺术品投资的部门,为高净值客户提供艺术品投资的顾问服务。2004年才成立的英国美术基金(Fine Art Fund),2006年底获利超过59%,现已是全球最活跃的艺术基金。其他著名的艺术基金还有美国的菲门乌德艺术投资基金(FernwoodArt Invest-ments)、美国艺术基金(American Art Fund)、美国的艺术经纪人基金(Art Dealers Fund)等。
根据《中国艺术基金会发展报告》,中国旨在促进艺术发展的艺术类非公募基金会仅有9家,其中运行3年以上的基金会仅有6家。比如,1984年成立的潘天寿基金会、1989年成立的北京市黄胄美术基金会以及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但是艺术基金会并不经营艺术基金理财产品,而是由名人或其家属创立并出资,没有政府财务拨款,独立运作,依赖专业委员会和专家对艺术创作、研究、展览、批评活动实施资助或自主运作,同时也承担与专业相关或利用自身专业特色而进行的社会公益活动。2007年民生银行从银监会获准了中国第一个“艺术基金”牌照,并于6月18日高调推出“非凡理财——艺术品投资计划1号”,用于投资中国近现代书画、中国当代艺术品和少量古代书画作品。该产品的运作成为艺术基金的标准模式,民生艺术品投资基金的诞生也成为中国艺术品市场金融化的标志性事件。随后,民生银行正式入主由中国著名国画家和收藏家黄冑先生创办的北京炎黄艺术馆,筹建民生现代美术馆,注册“亚洲艺术论坛”,设立中国艺术家个人基金,推出“非凡理财——艺术品投资计划2号”产品。事实上,早在民生银行推出“艺术品投资计划”之前,国内就有不少艺术品投资基金或准基金在运作,虽然绝大多数属私募基金。例如,杭州书画经营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岳平操盘的“三达艺术品投资”的理财产品,还有江浙一带颇有草根性质的艺术收藏品“投资团”,也具有艺术基金的性质。尽管运作上远不如成熟艺术基金规范,存在许多管理漏洞和隐患,但这种草根“投资团”的投资业绩未必不如成熟的艺术基金。另外,在2005年5月中国国际画廊博览会上,来自西安的“蓝玛克”艺术基金以50万美元的价格购买了当代画家刘小东的《十八罗汉》组画。从此,国内艺术品投资基金逐渐崭露头角,不过当时的操作模式并不正规,大多是投资人将资金集合起来,交给有艺术品行业投资经验的人去进行投资,具有较大的隐蔽性。
招商银行于2008年推出有别于之前国内艺术品投资的新平台——私人银行艺术赏鉴计划。客户可从招商银行推荐的当代艺术品中任意选择其喜爱的作品,并可享有该艺术品的鉴赏权益,在免费鉴赏期内,客户可以将艺术品带回家中,慢慢品味艺术品及其内在的艺术价值。鉴赏期满后,如该艺术品升值,客户仍可按原先的价格购买该作品。这就为客户投资艺术品提供一定的“缓冲期”,在艺术与金融进一步磨合的过程中,银行针对私人艺术品投资计划做出了更考虑艺术品特性的服务。
建设银行北京分行2009年推出了首款艺术品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国投信托·盛世宝藏1号·保利艺术品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主要面向建行北京分行私人银行的高端客户进行销售,用于投资艺术品藏家合法拥有的艺术品的收益权,这标志着国内信托机构正式介入艺术品投资领域。另外,中信信托和北京龙藏天下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推出了一只名为“中信·龙藏1号”的艺术品投资基金,北京邦文艺术投资有限公司联合西安信托,推出了规模3亿元的“西安信托·艺术品投资基金集合信托基金”。
其他非金融机构如上海诺亚财富管理中心、上海华氏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北京中博拍卖公司等公司也都相继推出自己的艺术金融产品。2008年7月,和君咨询集团旗下的北京和君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与北京西岸圣堡国际艺术品投资顾问有限公司分别作为执行合伙人和投资管理顾问,发起募集和君西岸经典油画投资基金。2009年5月,上海的泰瑞艺术基金(Terry Art Fund Management)推出艺术品基金红珊瑚一期(Red Coral I)首年的回报率为25%。
2007年至今,中国银行、基金管理公司等金融机构或其他艺术机构纷纷推出艺术品基金,以满足投资者对于回报率以及投资于“文化消费”的要求。目前,我国的艺术金融产品大都由银行、信托公司、艺术品投资公司共同参与和监管项目,银行以理财产品的名义发行,信托公司负责资金的托管,再由专业的艺术品投资机构进行运作。在产品的发行名称上,可以称为“艺术投资理财产品”或者“艺术品集合资金信托产品”。这些艺术基金或者类似的投资公司在发行自己的艺术基金的同时,也进入拍卖市场进行炒作套利。比如吴冠中绘制的油画长卷《长江万里图》的买主是北京一家公司管理的融美艺术基金,齐白石的《松柏高立图》可能是被湖南电广传媒以4亿天价拍下,他们旗下的艺术品投资管理公司也管理着数亿规模的基金。
近年来,艺术对金融机构的吸引力在持续增强,星星之火开始形成燎原之势:建行推出国内首张艺术家信用卡,广东发展银行助力艺术展览,台新银行长期赞助文化艺术基金……艺术银行,不仅仅是艺术品投资,国内银行在关注投资收益的同时,正逐渐迈上为文化建设和公益事业贡献力量的下一个台阶。金融资本不仅染指艺术品拍卖市场,而且以银行、信托、基金为代表的金融资本介入艺术领域,各种艺术品理财产品及基于艺术品的金融产品频频问世、层出不穷,已成了当今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一个显著特点,创造了艺术市场金融化的初步繁荣。
(二)我国艺术泡沫与金融泡沫同时存在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金融界在股份制改革取得基本成功的同时实现了跨越发展。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人寿保险、中国农业银、中国银行、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平安保险、交通银行等都进入了世界五百强企业名单。经过凤凰涅槃重生的我国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在2007年股市火爆圈到足够资金后,开始了扩张的冲动,于是银行剩余资金为了寻找出路,便在国际金融危机后投向房地产。而在房地产受宏观调控限制后,开始逐鹿艺术市场。中国金融机构大而不强,大而不倒,致使金融泡沫存在的同时,越滚越大,同时导致艺术泡沫。而艺术品价格泡沫,反过来又维持了金融泡沫,甚至恶化了金融泡沫。这使得艺术品市场的参与者面临无法避免最大的系统性风险——艺术品市场的泡沫化。继2009年4件中国艺术品成为亿元拍品之后,相继又有10余件拍品跨过亿元门槛(见表1)。而我国买家在英国Bainbridges拍卖公司以5.5亿元高价购得清乾隆珐琅彩“吉庆有余”转心瓶,已经接近世界艺术品拍卖史上最高的1.043亿美元的拍卖价格(那是一座瑞士雕塑家阿尔贝托·贾科梅蒂1961年创作的雕塑)。2011年齐白石一幅看起来很幼稚、艺术性不强(不论从书法、画工、构图都显得粗糙)的配有篆书四言联的松柏高立图(见图1)竟然拍得4亿多元人民币。可见,2010年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已经进入了亿元时代,超过亿元的艺术品成交纪录层出不穷,而且频频刷新纪录,2011年春拍达到历史最高峰。虽然,2011年秋怕比春拍逊色很多,艺术品投资者和收藏家也更趋理性,市场也更趋成熟有序,并且出现了齐白石作品流拍现象(齐白石的《清风君子》从1200万起拍,到1400万后无人加价,最终流拍,该作品的估价为1500万~2000万。齐白石的《柏屋图》起拍后,到980万后无人加价,最终流拍,该作品的估价为1200万~1800万),但仍然出现两幅过亿作品。艺术品价格高扬,吸引着更多的金融资本,从而共同创造了我国艺术金融市场神话。
表1 亿元作品名单
数据来源:根据有关春秋拍材料编制,统计时间截至2011年12月12日。
(三)中国艺术界存在市场化和反市场两种极端
一方面,大多数文化艺术家不屑于走市场化道路,还是坚守自己的审美基础。另一方面,一些市侩化的艺术工作者热衷于市场化,甚至与各种形式的资本形成合谋。当他们把艺术的神圣性糟蹋以后,有文化良知的艺术家便行动起来进行坚强的抵制,但为了加速高端艺术的市场普及,由于精力所限,反而成为市场追逐的对象,进而也陷入了市场的滥觞之中。换言之,艺术家的分离或者说两极分化,使得艺术市侩们摇身一变为“市场皇帝”,他们开始操纵金钱热炒学术精英的作品,使得学术精英无处藏身,不得不任由市场摆布。而这也影响到科研院所的学习与创作,可以说现在连艺术类学生都缺乏专业创作精神,因为艺术品其实只是一种纯粹的商品,只要有人忽悠,有人接盘,作品的质量就无所谓了。甚而至于,艺术品被利益群体做局,成为洗钱、贿赂等灰色地带的工具。
图1 齐白石《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
二、中外艺术金融的巨大差距
我国艺术金融的发展刚刚起步,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则已经有100多年的发展历史,而且其现代金融更具有几百年的历史,因此中外艺术金融存在鸿沟性的差距。
(一)中国艺术金融产品处于起步阶段,西方艺术金融产品花样多
西方不仅有艺术银行,但更多的是艺术基金。全球最被人津津乐道的艺术品基金的两个例子是法国的熊皮基金和英国铁路养老基金。他们作为艺术品基金的“鼻祖”和“太师爷”,不仅在那个年代开创了一种新兴的投资渠道,同时也取得了相对不错的成绩。熊皮基金通过运作造就了梵高和毕加索等艺术家的艺术巅峰。英国铁路养老基金是在经济前景和严重通胀的情况下开始尝试的新投资渠道,引发了一股机构介入艺术品的投资热。西方艺术品投资基金的运作模式主要有三种:艺术品组合投资模式、艺术品对冲投资模式和艺术家信托投资模式。西方还能够提供艺术品保险服务。联邦产物保险公司曾经做过一项调查,统计艺术品的损失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40%的损害发生于运输和装配时,38%源于失窃,18%起源于烟熏、水渍或火灾。其他风险则包括温湿度、虫害、地震、台风等。可以看到,除了运送时的风险,60%的灾难可能发生在你存放艺术品的地方。因此,西方艺术金融机构十分重视艺术品保险。反观我国,在没有解决艺术品真伪鉴定和艺术品价值评估两大难题的情况下,只有平安保险公司在2000年推出的艺术品综合保险业务。该险种采取案件定值的保险方式,艺术品的价值由保险人认可的公立博物馆或艺术馆的公估人、公证人、鉴定人估价,并提供证明文件,经双方同意后确定保额。然而,这项保险业务的推广并不顺利,整个中国艺术品保险市场没有取得实质性的发展。
(二)中国的艺术基金封闭期短,西方艺术基金封闭期长
民生银行“艺术品投资”1号产品投资期只有2年,2号产品为期3年,而国外基金封闭期最少要7年,一般的封闭基金回报期在7至10年,甚至更长。而且,市场操作更为绵密成熟,比如部分资金用于展览和推广艺术家、艺术品的价值。一般的国外艺术品投资基金,银行会建议客户投资的年限至少为10年。事实上,艺术品投资回报率比较合理的时间至少要10年,如果能达到20年则更好。举世瞩目的英国铁路养老基金会最初规划其艺术品投资计划时,设定的销售期就是25年。西方艺术品投资的运作周期较长,类似封闭式基金的运作,需要确定投资期限和确定资金规模,从而使得投资团队能制定较为长远的投资规划,获取长期的投资收益,同时还能进行一些比较激进的投资操作,如杠杆投资等。(www.xing528.com)
(三)中国收藏态度主要在于把玩,西方收藏主要在于专业审美和资产配置
欧美藏家往往以个人的审美基础,有计划有预算地建构自己的收藏,随着时间增长累积自己的鉴赏涵养,再逐渐调整收藏,脱手早期购入的不重要的或者非主流的藏品,以换取更好的藏品。也就是说,在西方财富整合中,艺术品作为一种资产配置已深入人心,据统计,在西方,把艺术品当成资产配置选项的部分几乎达到了22%。换言之,在西方艺术品作为投资还不被大部分人所接受的时候,他们已经将艺术品作为资产配置的一个选项。而且,国外的收藏都是一种团队运作,特别是参与艺术投资基金,让专家顾问团来运作,金融机构、大企业财团、拍卖公司、市场行家与文博专家密切配合,共同推进艺术和繁荣文化。瑞银可以提供与专业机构相媲美的艺术服务,德意志银行依托古根海姆博物馆以艺术收藏和艺术赞助著称,JP摩根艺术银行注重培养艺术家……艺术理财计划是这些银行给有艺术收藏的重要客户提供的一项重要服务。在具体操作上,西方银行会派出艺术专家陪同收藏客户参观画廊、艺术博览会和拍卖会,提供买卖咨询。虽然也涉足艺术品投资的领域,其服务对象却都是对艺术充满热忱的收藏家,而不是用涨幅百分比去号召追求最大利润的投资人。而收藏对于国内大部分藏家来说,还属于资金充裕情况下一种附庸风雅的娱乐。他们喜欢自己进场买卖,自己操盘,享受身临战场的经验,少有向专家请教的习惯,买到赝品或者买贵的时候就自认“缴学费”。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和经验,他们往往只关注短期利益,价格高时跟风买进,价格回落时则急于出手。
(四)中国艺术金融机构服务内容较少,西方艺术金融机构服务业务丰富
作为国外一种成熟的艺术投资管理模式,“艺术银行”把艺术品纳入市场流通体系,即融合了艺术品的美学和商品属性,使艺术品在鉴赏之外,可以在市场中流通、交换和投资。客户购买艺术品后,可以将作品委托给艺术银行,由艺术银行进行对外租赁和举办展览活动,收藏者还可以将购买的艺术品委托给艺术银行进行售卖。艺术银行还提供艺术品置换服务,规定时间到期后,委托艺术银行将画出售,再重新购买一幅新的作品,这样既可以欣赏到不同的艺术作品,也可以获得投资回报。金融危机发生后,瑞士银行调整了其艺术银行业务,但仍保留了艺术品管理部分,即为客户提供艺术品估价服务,以及艺术品运输、保险、仓储及修复方面的帮助。德意志银行也提供价值评估、鉴定和艺术资产的修复、艺术品捐献等建议和规划。可见,在西方,艺术品投资基金是艺术品市场价值的主要传播者与示范者,这体现在基金的专业化管理、专业化能力与专业化知识。同时,它是艺术品市场的重要调节者,艺术品市场的复杂性决定了其具有更多的不确定性,而艺术品投资基金给予了克服这种不确定性的可靠支撑。另外,它使艺术品投资可以成为一种主流化的资产配置措施,从而使艺术品市场投资社会化、大众化、资本化。反观国内银行提供的两种主流艺术品服务:以民生银行为代表的艺术品投资项目,客户与艺术品不发生直接联系,所以并不涉及客户保存、修复艺术品的问题。而招商银行的艺术赏鉴项目,艺术品的保管体现在客户与艺术机构之间。在墙美术馆与招商银行的合作中,招行是中立的一方,客户要承担保护艺术品的责任。
(五)西方没有专门的文交所,中国文交所野蛮疯长
西方用于的是业务齐全的知识产权交易,而中国则是各种名堂的文化产权交易所林立。自2009年6月国内首个文化产权交易平台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揭牌以来,各地纷纷各显神通要求建立类似的交易所。2009年9月17日天津文化艺术品交易所注册成立,并于2011年初引爆艺术品股票交易。2010年3月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成立,2010年5月19日成都文化产权交易所成立,2010年6月2日辽宁沈阳文化知识产权交易所成立,2010年11月8日南方文化产权交易所成立,2010年11月9日郑州文化艺术品交易所成立,2011年4月16日山东省潍坊市文化产权交易所成立。另外,二级城市的厦门、大连等地也宣布酝酿成立文交所。北京、湖南、陕西等省市也不甘落后,也正积极酝酿成立文交所。文交所如雨后春笋,一窝蜂地在神州大地野蛮疯长,上演了一幕幕资本狂欢和博傻游戏。
(六)中国艺术品价格非理性泡沫,西方艺术品价格则是稳步提升
《黄河咆哮》和《燕塞秋》两只艺术品“股票”,于2011年1月26日以发行价每份额1元推出,截至3月16日,已分别上涨至17.16元和17.07元,涨幅达17倍之多。3月24日,《黄河咆哮》和《燕塞秋》两只艺术品股票复牌。当日,《黄河咆哮》开盘价17.30元,最高冲至18.70元,报收于15.44元,跌幅达10.02%,换手率达108.63%。短短的一个月时间,市场参与程度异常火爆。从最初的300户发展到现在的47860户。按招行金卡的开户规定,客户必须存有5万元现金,才能具备开卡资格。因此,按每人5万一个账户的保守估计,预计已有23亿资金进入市场炒作。郑州文交所首批份额产品《蓝田泥塑》、《王铎诗稿》和《全辽图》启动申购程序第三天,就有2155人预约份额产品《蓝田泥塑》、2131人预约《王铎诗稿》、1294人预约《全辽图》。以《全辽图》为例,其定价为9000万元,按估值被分为200等份后,除持有人自己保留40份外,其余160份提供给投资者申购,每份价格高达45万元。虽然价格不菲,但投资者热情甚高。因为预约者甚众,3件作品的中签率分别只有7.4%、7.5%和12.5%。
三、中国艺术金融提升的对策建议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文化产业到2020年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文化产业发展很快进入一个高峰期,未来时代文化艺术和科技创新将成为我国经济继续飞速发展的两大引擎。为了实现文化艺术和科技创新对于经济发展的双轮驱动,我们必须借助艺术金融化运作扩大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和小康社会建设中的分量。艺术金融化的实质就是实现艺术的第三种美,就是“艺术品成为能够减少风险的资产,使每个人的投资组合多元化”。要加强我国艺术金融的战略治理,必须从国家管理、人才培养和基本保障方面入手。
(一)构筑全新的中国艺术生态
一要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保障机制的政策保障。按照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大财政、税收、金融、用地等方面对文化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鼓励文化企业和社会资本对接,对文化内容创意生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经营实行税收优惠;设立国家文化发展基金,扩大有关文化基金和专项资金规模,支持收藏和推介优秀文化作品,提高各级彩票公益金用于文化事业比重,努力推进金融与艺术有效结合。另外,建立科学的文艺管理体制。坚定不移地把艺术作为经济科学发展的另一个引擎,坚持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立足发展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激发文化创作生产活力,提高文化产品质量,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真正实现文艺的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真正实现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完善文化产品和艺术家评价体系及激励机制。坚持把遵循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人民群众满意作为评价作品最高标准,把群众评价、专家评价和市场检验统一起来,形成科学的评价标准。要建立公开、公平、公正评奖机制,精简评奖种类,改进评奖办法,提高权威性和公信度。加大优秀文化产品推广力度,运用主流媒体、公共文化场所等资源,在资金、频道、版面、场地等方面为展演展映展播展览弘扬主流价值的精品力作提供条件。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依法惩处侵权行为,维护著作权人合法权益。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和作风建设。文化工作者要成为优秀文化的生产者和传播者,必须加强自身修养,做道德品行和人格操守的示范者。要引导广大文化工作者特别是名家名人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责任感,弘扬科学精神和职业道德,发扬严谨笃学、潜心钻研、淡泊名利、自尊自律的风尚,努力追求德艺双馨,坚决抵制学术不端、情趣低俗等不良风气。鼓励文化工作者特别是文化名家、中青年骨干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拜人民为师,增强国情了解,增加基层体验,增进群众感情。文化工作者要相互尊重、平等交流、取长补短,共同营造风清气正、和谐奋进的良好氛围。二要创造艺术精品创作的生态环境。艺术家方面,推进审美与创造取向的回归,即实现艺术深入本体、本源、本我,提高艺术家的经典意识、人道关怀和文化价值观念,杜绝快餐式、功利化的低俗价值取向。收藏家方面,培育良好的艺术收藏心理,确立艺术收藏的审美化、趣味化而非简单的投机化、利益化。艺术评价方面,是真实的、合理的艺术评估与批评,而非造假的、夸大的炒作式的托儿式忽悠。理论研究方面,加强文艺理论建设,培养高素质文艺评论队伍,开展积极健康的文艺批评,褒优贬劣,激浊扬清。基于中华优秀文化,结合世界其他优秀成果,利用中西两大传统、法统和道统,形成新的世界发展理论,从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到中国思想的伟大转变。
(二)培育科学的中国艺术成长机制
一要建立有效的艺术家联合组织。在科学评聘艺术家的基础上,建立有效的艺术家组织,从而促进艺术家思想交流和艺术碰撞,提升整个中国艺术水准。二要建立健全艺术家发展的配套政策。完善机构编制、学习培训、待遇保障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对对进入政府建立的艺术家组织的艺术家,建立艺术家基本生活保障和特别保险制度,让其能够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安心学习、安心生活和安心创作;建立艺术家自我培养和学院培养机制,激发其自我培养、自我学习、自我成长、自我提升的积极主动性,同时科学考核艺术家天性,输出到国内外著名的机构进行深造,把机构培养和个人自我培养有效结合起来。三要树立艺术金融化等先进理念。利用艺术金融等先进理念,推进艺术品市场化,引导艺术思潮和艺术创新。
(三)健全强效的中国艺术金融保障体系
1.培育优秀的艺术金融人才
保障体系,人才是关键。没有人才,保障体系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我们要培养的艺术金融人才,一是懂艺术的金融人才,二是懂金融的艺术人才,三是懂金融和艺术的管理人才。只有这样,市场才能充分互动,才能有效运转。
2.建构科学的艺术品资本市场体系
促进文化产品和要素在全国范围内合理流动,必须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广义而言,要重点发展图书报刊、电子音像制品、演出娱乐、影视剧、动漫游戏等产品市场,进一步完善中国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等综合交易平台。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组织和流通形式,加快建设大型文化流通企业和文化产品物流基地,构建以大城市为中心、中小城市相配套、贯通城乡的文化产品流通网络。加快培育产权、版权、技术、信息等要素市场,办好重点文化产权交易所,规范文化资产和艺术品交易。加强行业组织建设,健全中介机构。狭义而言,就是建立艺术品资本市场体系,即艺术银行、文化艺术品交易所、艺术投资基金、艺术品保险、艺术品信托。
3.制定完善的艺术金融制度体系
邓小平曾说:还是制度靠得住些,制度好,可以使人充分作好事,不做坏事。制度不好,容易使人走向反面。用制度可以管住人,更可以管住事,因此必须建立完善的艺术金融制度体系。至少应该涵盖艺术品信息制度(艺术品登记、记账、价格、交易等信息)、艺术品保真制度(艺术品鉴定,艺术品保险)、艺术品定价制度(拍卖,招投标等)、艺术品质押制度(抵押、按揭、信托、股票等制度)、艺术家融资制度、艺术品投资制度(艺术品标准化、份额化和证券化)。
4.健全高效的艺术金融服务促进体系
有了人、有了市场、有了制度,要使得这三个要素有效地运转起来,就必须媒介,也就有效的艺术品流通机制或者说艺术金融服务促进体系。建立起文化艺术企业、文化艺术研究机构、文化艺术经纪人、文化艺术传媒、文化艺术拍卖行、文化艺术典当行、文化艺术投资专家委员会等服务促进体系,发布文化艺术市场指数,进行艺术品投资咨询和法律服务,发现可投资的艺术家,从而更好地促进艺术金融的大发展大繁荣。
5.加强艺术金融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理论来源于实践,但是理论是对实践的超越。理论不仅规范和引导人们“做什么”,而且规范和引导人们“不做什么”。人们总是以某种理论、观念去观察现实,并用这种理论、观念规范自己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式。因此,我们必须加强跟踪国内外金融创新和艺术创新等实践,全面梳理有关理论,研究出更多的艺术投资解决方案,完善艺术金融的机制设计,建立艺术金融圈子文化,切实实现利用金融手段来规范和培育艺术品市场,创造科学的艺术金融理论和更加简单易行高效有力的艺术金融实践形式。
(该文主要内容曾发表于《对外经贸》2012年第2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