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纽约时报》一篇名为“川菜的危机:传统的滋味哪儿去了?”的新闻报道,通过各种途径在餐饮圈内传播,引发了很大的关注和议论。尽管这篇报道2016年6月15日刊登远在万里之外的美国,但其中文电子版却通过各种途径被川菜从业者们议论传播。对于“川菜传统是否遭遇危机”,人们有着截然不同的两派观点:一方认为川菜发展没有问题,保护传统没有必要,一切市场说了算,《纽约时报》过于大惊小怪。有人甚至在转发这篇报道时语气颇为激烈地说了这样几句话——“胡说八道,自视甚高,妄加评点,歪曲事实!”还有人认为“开餐馆赚到钱才是硬道理,谈传统就是伪命题,老外脑壳都是方的!”
而另外一方则认为:在川菜产业化大繁荣的背景下,传统川菜中一些好的传统:比如说重视食材的品质,严格出品标准等容易受到市场竞争的冲击,“离开传统,谈创新就是空话”。他们表示:现在餐饮市场也确实存在认真做川菜的少了,靠空洞噱头和拉低品质做川菜的多了的现象。政府现在倡导川菜标准化与重视食品安全其实也就是在保护传统。
川菜经过近30年的迅猛发展,今天徘徊在十字路口,因不知路在何方而困惑。这正是在市场经济驱使下,川菜粗犷式任性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诸多问题而形成的“危机”,制约了当下川菜转型升级和谋求新的发展。虽如此,但川菜没有倒退,更没有没落,它依然在发展,只是发展的品质不尽人意,甚而出现不少怪现状。
2017年5月11日消息,美团点评联合“餐饮老板内参”共同发布《2017中国餐饮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这也是首份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的餐饮行业报告。报告基于美团点评平台海量数据,从城市、商圈、品类、品牌、消费时段、消费频次、客单区间等数十个维度,进行了撒网式扫描。从各品类的门店数量来看,小吃简快餐、面包甜点、火锅、川菜、烧烤几大品类门店数量排名前五。无论从店铺数量还是交易情况,川菜均在正餐品类中排名靠前,但是从增量上来看,川菜的发展正在遭遇瓶颈期,上海、北京、大连等城市的川菜店铺数量跌幅超过20%,而成都、重庆两大川菜大本营跌幅达到35%,川菜馆数量呈现过剩的局面。
从消费者角度来看,作为现代国际化大都市,深圳外来人口众多,消费水平较高。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深圳食客的口味,从大数据比对分析,与珠江三角洲的其他城市相比,深圳的餐饮很有意思。作为八大菜系之一粤菜的重要发源地的广东而言,深圳人并非对粤菜很依恋,偏偏对川湘菜的香辣不舍。
根据2017年1月公布的《深圳市人口与社会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过去5年,深圳的常住人口由1 037.2万人增至1 137.89万人,而实际服务管理人口为1 800万人左右,相当多的非户籍人口从中国的四面八方涌入深圳,有一些也慢慢沉淀下来,成为这座城市的常住人口。由于大部分都是第一代移民,他们仍然保留了家乡的口味习惯。根据一份民间的不完全统计,在深圳的外来移民分布中,来自广东省内部的约400万,其次就是湖南省有120万,四川省则有80万,广西壮族自治区70万。
人口的流动和经济的发展让川菜走出去,于是乎,深圳1 990多平方千米的土地囊括了所有人的思念:川菜、湘菜、东北菜、江浙菜都占了一席之地。各路人马纷纷在这里逐步建立起自己的族群,培养起一个个小生态,各地饮食在其中自然滋养生长,成就了深圳今天的样貌,也造就了川菜在深圳本地发展的口味各有不同。(www.xing528.com)
(二)深圳川菜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深圳的地缘优势赋予了餐饮业发展的良好条件,但是餐饮业品牌发展的动力明显不足,企业个体差异大,连锁发展水平有待提高,特色品牌意识不强,创新能力不足,人才缺乏,管理薄弱以及市场经营秩序有待规范等都致使深圳餐饮业发展后劲缺乏。就深圳川菜的发展而言,目前主要呈现出以下问题:
(1)深圳川菜发展同质化现象严重,这也是许多餐饮企业相互厮杀得你死我伤的原因之一。目前深圳市场上川菜餐厅缺乏创新,大多数餐厅没有自家的特色创新名菜,通常是跟风赶潮、胡乱模仿,即便是中高档酒楼,十有七八,翻开菜谱基本大同小异,一家餐馆自创菜肴一旦卖火,成为热点,第二天即迅速普及市场。这种模仿主义、拿来主义,严重伤害了川菜经营与发展的多样性、特色性,也制约了川菜的可持续发展。
(2)川菜正餐品牌多元化程度较低。根据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与口碑网发布的《2017国民餐饮消费大数据报告》,深圳川菜正餐top3品牌占用率约为30%(如图B.5-3),正餐top3品牌占有率较高,品牌多元化程度需要提高,尤其是面对着已经成为外出就餐消费主力军的“80后”“90后”,他们喜欢并追求精品化品牌,“小而美”的餐厅。这就要求川菜餐饮品牌不断推陈出新、深挖自己的特色,为消费者创造优质的用餐体验,打造自身的品牌特色。
图B.5-3 2016年各城市川菜品牌市场发展情况
(3)川菜餐饮企业规模化不足。餐饮成为不少人转行、创业、投资的选择,各路资本,有经验的没经验的,有钱的没钱的,都涌入到这个行业,很多时候门槛不是表面看到的,据了解,川菜虽然发展迅速,走出四川,走出了国门,但仍处于发展早期,川菜馆虽然数量多,但与庞大的体量不相称的是,这中间却没有一家十亿量级的企业,没有形成产业链,缺乏研发经验和开发实力。在数量众多的川菜企业里,呈现出的却是“多、乱、杂、小”的局面。规模偏小,无法形成规模经济,企业的经营效益无疑会受到影响,品牌忠诚度更难形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