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现代化的过程体现在其审计重点的变迁过程。这个过程是逐步从“为管理而审计(audit for management)”发展到“对管理进行审计(audit of management)”上。1993年的《内部审计责任说明书》指出:内部审计的范围包括检查和评价组织内部控制系统的适当性和有效性,及履行职责的工作质量。现代内部审计理论认为,内部审计的范围包括:
(1)审查财务、业务信息以及用以确认、计量、分类和报告这些信息方法的可靠性和完整性。
(2)审查现有制度,这些制度用以确保遵循那些对经营和报告产生重大影响的政策、计划、程序、法律法规,并确定组织是否遵循这些制度。
(3)审查资产保护的方法,并在适当的时候验证资产实物。
(4)评价资源使用的经济性和效率性。
(5)审计业务或项目,以确定其结果是否与既定目的和目标一致,以及它们是否正在按计划进行。(www.xing528.com)
内部审计的新定义体现了其职业的角色和责任:
内部审计是一种旨在增加组织价值和改善组织营运的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它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来评价和改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及治理程序的效果,以帮助实现组织目标。
通过考虑整个组织目标的实现,新的定义指明内部审计的使命更加广泛,使内部审计承担着帮助组织实现整体目标的责任。
以上是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05年11月出版的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的研究报告,反映了内部审计思想(R0IA)的新成果。在这里,至少应当关注两点,一是,内部审计基于组织实现整体目标的责任和使命;二是,内部审计要评价资源使用的经济性和效率性。
中国内部审计师协会颁布并于2007年7月1日施行的《内部审计具体性则第25号——经济性审计》、《内部审计具体法则第26号——效果性审计》、《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7号——效率性审计》,更是明确了内部审计要审查评价整个组织的经营活动是否针对特定项目、特定业务的资源取得和配置在时间消耗上的适当性、资源取得的机会成本、资源的取得、使用和管理是否合理、是否遵循有关法律法规、组织是否建立健全的管理控制系统,要对有关提供信息的真实、可靠、社会效果与经营效果、长远效果与短期效果、投入产出的效率、组织经营活动效率的设计水平、计划水平、历史水平、先进水平、国家标准水平、国际标准水平、最佳实务标准等进行审计评价,揭示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及其影响,对进一步优化组织资源管理、节约资源使用、对改善和提高效果、提高效率提出建议,促进持续改善资金、资产、资源的投入产出和管理过程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