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十三五”时期的快速发展,我国交通应急体系已基本建立。一方面,交通应急保障能力有了显著提升,能够有效应对处置各类重大灾害事故。实施了高铁安全防护工程,推进了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安全保障体系建设,集中开展了高铁沿线环境综合整治,深入推进了普速铁路安全环境整治。大力实施了乡道及以上公路安全保障工程和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加强了海上搜救和重大海上溢油应急处置,建立了政府领导、统一指挥、属地为主、专群结合、就近就便、快速高效的海上搜救工作模式。例如,2012年至2019年间,全国共组织海上搜救任务1.6万次,其中派出搜救船舶共7.2万艘次、飞机达2780架次,成功救助遇险船舶共1.1万艘、遇险人员共12.2万人,搜救成功率达到了96.2%。另一方面,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处置能力有了显著提升,能够快速应对各类突发交通领域公共事件。但与交通强国建设要求相比,交通应急救援能力不强,还存在一定的“短板”。因此,必须强化交通应急救援能力。主要包括:完善交通运输应急保障体系,建立健全综合交通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法规制度和应急预案体系,加强应急救援专业装备、设施、队伍建设,积极参与国际应急救援合作,强化应急救援社会协同能力、完善征用补偿机制。[16]
|知识链接|
什么是应急救援?(www.xing528.com)
应急救援一般是指针对突发、具有破坏力的紧急事件采取预防、预备、响应和恢复的活动与计划。涉及交通运输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属于交通应急救援。其中交通运输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交通运输设施毁损,交通运输中断、阻塞,重大船舶污染及海上溢油应急处置等,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疏散或者救援人员,提供应急运输保障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