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儒商”像一顶充满魅力的桂冠,一些商人、企业家对之十分热衷。儒商的评选此起彼伏,商人、企业家以跻身儒商为荣。一些名牌大学也乘势开设专门针对企业家及高管的国学课程,有的直接打着“儒商”培训的旗号,学费由数千元到几十万元不等。各种研讨会更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商界精英、企业名人与文人墨客一道,侃侃谈国学,倾心学儒商,“儒商热”俨然成为一种文化现象。
“儒商”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独特的符号,其理念和行为模式构成符合特定的社会规范的文化,这种特定的文化就是“儒商文化”。然而,正与儒商的概念纷争频仍相似,儒商文化到底是什么,迄今也没有任何文献给出过明确的含义,纵有一些表述亦难以令人信服。一方面,儒商概念本身含义复杂,模糊杂陈;另一方面,文化的含义更是莫衷一是,至少已有100 多种定义。学术界公认英国学者爱德华·泰勒的文化定义最为经典,他说:“文化,就其在民族志中的广义而言,是一个复合的整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个人作为社会成员所必须的其他能力及习惯。”我国《辞海》(1999 年版)的“文化”定义最为通俗易懂,即:“广义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意识形态。有时又专指教育、科学、文学、艺术、卫生、体育等方面的知识与设施。”参照这些有关文化的论述,结合儒商文化的实际,儒商文化的定义可以这样表述:儒商文化是人们关于儒商的知识、信仰、规范和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方式、社会评价的总和,是儒家经济伦理模式的体现,是儒家管理理念和方法的结晶,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用通俗的话来概括,儒商文化就是儒商以义取利的生意经。(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