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贸易区建设可以降低区内要素和产品流动的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从而提高参与国家的经济福利。Viner(1950)考察关税同盟的效应时指出,关税同盟在成员国之间实现了自由贸易,但对非成员国实行差别待遇,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两个概念。这两个概念成为衡量自由贸易区对贸易影响的重要指标。Lipsey(1960)和vanek(1965)对Viner的理论做了拓展,进一步提出了贸易扩大理论和消费效应。Kindleberger(1996)在区域一体化理论的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的基础上提出了投资转移和投资创造。贸易自由化制度安排引起的贸易流向、流量的变化会影响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向和流量。投资创造主要由贸易转移引起,贸易自由化制度安排使得区外企业的产品在区内丧失竞争力,区外企业转而向区内直接投资,以避开贸易壁垒,维护其原来以出口方式持有的市场份额。投资转移主要由贸易创造引起。贸易创造的基础是规模经济与专业化分工,而为了从一体化经济中获取规模经济和专业分工的收益,需要进行生产的重组,由此引起区内资源的重新配置和直接投资布局的调整,产生投资转移。
自由贸易区对贸易的影响包括贸易创造效应、贸易转移效应和贸易扩大效应。贸易创造效应是指自由贸易区协定取消关税,协定成员国由原来自己生产并消费的高成本、高价格产品,转向购买成员国低成本、低价格的产品,通过专业化分工,提高自贸区范围内的资源配置效率。同时,消费者在此产品的消费支出减少,对其他产品的需求增加,从而使得贸易量进一步提高。通常认为贸易创造效应可以提高成员国的经济福利。贸易转移效应指自由贸易区成立后,由于取消了成员国之间的关税,而保留了成员国与非成员国之间的关税,使得原来来自区外高效率、低成本国家的进口被区内成员国低效率、高成本的进口所替代。贸易转移把生产从高效率的非成员国转移到低效率的成员国,降低资源配置效率,使生产背离比较优势原则。通常认为贸易转移会降低经济福利。贸易扩大效应指自由贸易区成立后,成员国某个产品在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的影响下,价格比原来低,如果该产品的需求弹性大于1,成员国对该产品需求数量的增加幅度大于其价格的下降幅度,成员国对该产品的消费量及进口额增加,从而扩大贸易规模。因此,贸易扩大效应是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在需求方面的结果。
自由贸易区对直接投资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投资扩大效应。投资扩大效应是指自由贸易区建成后,形成更大规模的统一市场,加上投资环境的改善、投资透明度、便利化的提高降低了投资的不确定性,不仅会提高区内的资源利用效率,扩大成员国之间的相互投资,而且区外企业为了绕开贸易壁垒等限制,突破成员国的歧视性贸易措施以提高自己产品的竞争能力,也会到区内进行投资。(www.xing528.com)
贸易效应和投资效应是影响自由贸易区建设福利效应的主要因素。Viner(1950)认为,关税同盟建成后的总福利效应要看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的净福利影响,即建立关税同盟以两种相反的效应影响国家福利。Kowalczyk(2000)提出了衡量参加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后国家福利变化的新方法,并指出贸易转移不一定会降低一国福利。即使该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只存在贸易转移效应而没有贸易创造效应,成员国也可能因为参加该合作组织而提高福利。
贸易创造效应、贸易转移效应、投资扩大效应是建立自由贸易区可量化度量的最为直接的效应,其他效应如消费效应、规模效应、技术进步效应等则是区内要素和产品流动障碍的消除以及交易成本降低而引起贸易、投资变化的不同维度的体现或间接效应。因此,本章主要从贸易创造效应、贸易转移效应、投资扩大效应三个层面来考察“一带一路”自由贸易区协定的经济效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