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95到2016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贸易总额从384.3亿美元增长到9 782.8亿美元,在中国对外贸易的占比从13.68%增长到26.55%,20年间所占比重几乎翻了一番。其中,中国对沿线国家的出口总额从201亿美元增长到6 116.5亿美元,占比从13.51%增长到29.16%;进口总额从183.3亿美元增长到3 666.2亿美元,占比从13.88%增加到23.09%。这表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中国进出口贸易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与进口贸易所占比重相比,“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中国出口中的占比增长更快,而进口占比在2012年达到峰值后逐步下降,由于相当部分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属于资源出口国,能源价格的下降是导致以美元计价的进口总额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一,从进出口贸易平衡看,2005年以前,中国对沿线国家大多数年份呈小幅逆差局面,2006年后一直保持顺差状态,2011年后顺差额逐步扩大,2016年顺差额达到2 450.3亿美元。2016年,中国与52个国家贸易顺差,其中与印度的顺差额最大,达470.7亿美元,顺差主要来源于中高技术产品项下出口,原因在于,印度在推进工业化的过程中对这些产品有较大的进口需求;同时,中国与12个国家存在贸易逆差,其中与马来西亚的逆差额最大,达109亿美元,主要是因为中国在东亚区域产业链中需要从马来西亚等国家进口大量中间品(特别是电子信息产品)在国内组装加工后再出口。
第二,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双边进出口贸易规模看,进出口700亿美元以上的国家有五个,集中在东南亚地区和印度,这说明中国与这些国家一起构成了全球价值链体系中的一个部分,即中国与东南亚经济体之间的深度一体化体系,集中表现为以装配供应链为主体的区域供应链贸易体系。[1]进出口在400亿—699亿美元的国家有六个,主要包括俄罗斯、伊朗、沙特、阿联酋等资源型国家,这些国家主要通过资源出口嵌入全球价值链,而中国是全球生产和消费大国,对能源进口的需求量较大,因此这些资源型国家与中国之间的双边贸易亦很紧密。从与其他沿线国家贸易来看,双边贸易规模整体偏小,超过100亿美元的只有22个,占34.37%,而低于100亿美元的国家有41个,其中10亿美元以下的有16个。
第三,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边贸易的重要程度看,中国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重要的贸易伙伴。64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中国已成为25个国家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成为19个国家的第二或第三大进口贸易伙伴,这意味着中国已成为“一带一路”沿线中2/3国家的前三大进口贸易伙伴。从中国来看,2016年中国前十大进出口贸易伙伴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占据两席(马来西亚和越南);出口十大贸易伙伴中,“一带一路”沿线占据三席(越南、印度和新加坡);进口十大贸易伙伴中,“一带一路”沿线占据四席(马来西亚、泰国、越南、俄罗斯)。
第四,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的技术含量看,在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口方面,第一位的是高技术制造业,占25.37%,其中以电子和电气为主;其次是中等技术产品,占15.08%,其中以加工类型为主。在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类型方面,以制造品出口为主,其中低技术和中等技术产品所占比重相对高一些,占全部出口的62.99%(表3-1)。
表3-1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总体统计(按照技术含量),2016年 (单位:亿美元)
第五,从具体产品的进出口贸易看,进口和出口存在着明显的区别,在进口方面,燃料和矿产品占比较高的比重,在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总进口贸易中的比重为40.04%;第二大类是办公和电信设备,占21.29%。而在出口结构中,除该分类九种产品外的其他产品占相当高的比重,高达45.75%,其次才是办公和电信设备,占16.01%。
表3-2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总体统计(按照产品分类) (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根据上海WTO事务咨询中心数据库整理。
第六,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出口贸易规模看,进出口700亿美元以上的经济体有五个,其中在东南亚和印度,超过资源类国家俄罗斯等,这说明中国与这些经济体形成了全球价值链体系中的一个部分,集中以装配供应链为主体的区域供应链贸易体系中,体现为中国与东南亚经济体的深度一体化体系之中。[2]而这种供应链体系则通过设立特殊经济区的方式,东南亚地区恰恰是这种类型经济区最为活跃的区域。[3]
表3-3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贸易规模分布(2016年)
(续表)(www.xing528.com)
资料来源:根据上海WTO事务咨询中心数据库整理。
总体而言,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规模不是很大,超过100亿美元的只有22个,占34.37%,而低于100亿美元的国家有41个,其中10亿美元以下的有16个。在进口规模和出口规模中,同样也存在这个问题,特别是中国从“一带一路”国家的进口,不足1亿美元的多达15个国家(表3-3)。主要“一带一路”国家特殊经济区建设发展制约因素、治理战略和利益见表3-4。
表3-4 主要“一带一路”国家特殊经济区建设发展制约因素、治理战略和利益
(续表)
资料来源:ADB(2015):Asian economic integration report 2015 How Can Special economic Zones Catalyze economic Development?,pp.88-90,1 https://www.adb.org/sites/.../asian-economic-integration-report-2015.pdf.
表3-5 2015年中国对沿线国家出口占比情况 (单位:美元)
资料来源:根据上海WTO事务咨询中心数据库整理。
从宏观总量来看,中国出口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总量在不断上升,事实上从中国出口占伙伴国总出口比重的情况来看,也是占据着绝对的优势。表3-5是2015年中国出口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商品贸易总额、出口占该国总出口的比重,以及出口额在该国所有出口伙伴中的排序。
可以看到,中国是“一带一路”沿线共25个国家(39.06%)的最大贸易出口国,这些国家包括阿联酋(16.37%)、阿曼(10.74)、埃及(18.61%)、巴基斯坦(43.09%)、俄罗斯(20.42%)、菲律宾(28.1%)、马来西亚(24.92%)、蒙古(40.4%)、孟加拉国(35.65%)、缅甸(43.03%)、沙特阿拉伯(15.77%)、塔吉克斯坦(48.64%)、泰国(23.71%)、文莱(29.9%)、吉尔吉斯斯坦(61.81%)、科威特(17.12%)、黎巴嫩(14.06%)、乌兹别克斯坦(21.86%)、新加坡(20.39%)、也门(27.26%)、伊朗(40.71%)、印度(22.36%)、印度尼西亚(25.1%)、约旦(21.51%)、越南(34.73%)。另外,中国也在沿线44个国家当中出口额进入前三,沿线50个国家当中的出口额进入前五。这说明中国对于这些国家的进口贸易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这些沿线国家当中,只有在波斯尼亚和塞尔维亚两个国家中,中国的出口占比排序在10名以后,分别为20名和13名。
第七,在中国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口方面看,沿线国家日益成为中国能源及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主要来源国。2001—2015年,中国约60%的能源进口来自该区域。另外,沿线国家在中国鞋帽、纺织服装及非金属制品进口中的份额增长迅速,占比分别增长了52.31、31.09、27.91个百分点,2015年中国进口的鞋帽制品一半以上来自该区域;但在动植物产品、交通运输设备、矿物、木制品等多个行业的占比不断下滑。中国出口商品以机械设备及纺织服装为主,但受沿线国家不同需求结构影响,中国对不同国家的出口商品结构略有区别。中国对中亚五国出口以纺织服装为主,其次为机械设备,中国对其他五大板块的出口以机械设备为主,其次为纺织服装。2015年,中国对中东欧国家出口中机械设备占比约为65%;而对蒙俄等其余四个板块的出口中,两个行业约占中国出口额的58%。
在进口方面,由于沿线国家不同的资源禀赋及产业结构,中国进口商品结构存在显著差异。蒙俄、中亚、西亚和中东三大板块能矿资源丰富,中国对这三大板块形成了能源占绝对主导地位的单一型进口商品结构。2015年,中国从蒙俄、中亚、西亚和中东三大板块的进口贸易中,能源占比达68.51%、80.11%、79.26%。中国从南亚及中东欧进口的商品结构相对多元化。中国从南亚进口的商品中,纺织服装占比高达29.47%,金属制品、矿物、矿物制品等也占有一定比重;中国从中东欧国家进口的商品主要有机械设备、交通运输设备及矿物等;中国从东南亚地区进口商品主要为机械设备,占比超过4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