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盈利点转移:利乐的不务正业案例分析

盈利点转移:利乐的不务正业案例分析

时间:2023-06-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盈利点是大多数企业管理者十分关心的问题。案例2-8 利乐的“不务正业”——不卖设备卖耗材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曝光之后,一家名为利乐包装的公司逐渐进入公众视野。利乐免费提供给客户设备,收取包装材料和耗材的费用。工业互联网时代所带来的工业企业竞争模式的改变,使得企业需要转变传统的收费模式,转移盈利点,以谋求更大的利润空间。

盈利点转移:利乐的不务正业案例分析

盈利点是大多数企业管理者十分关心的问题。在网络经济时代,产能过剩加上产品销售渠道扁平化,迫使传统工业企业的利润一再被压缩。尝够了微利的企业家开始寻求规模之外的生财之道。

案例2-8 利乐的“不务正业”——不卖设备卖耗材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曝光之后,一家名为利乐包装的公司逐渐进入公众视野。人们惊奇地发现,这家企业在国内包装品行业上几乎成为垄断规模的企业,以“最熟悉的陌生人”身份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我们每天喝的牛奶果汁等饮料的包装袋、包装盒,都是利乐公司的产品,而我们却对这家神秘的企业并不了解。

利乐的客户囊括了国内几乎所有乳制品及饮料厂商,包括伊利蒙牛三元光明、娃哈哈、汇源等品牌,在全国建设了八百多条生产线。(www.xing528.com)

这样一个巨无霸型的企业,却拥有一套在外人看来“不务正业”的收费模式。利乐免费提供给客户设备,收取包装材料和耗材的费用。一个250毫升的利乐包装盒,市场价格在4角左右,而仅仅在2001年一年,伊利就生产了使用利乐包装的约20万吨奶,可见这其中巨大的利润空间。

工业互联网时代所带来的工业企业竞争模式的改变,使得企业需要转变传统的收费模式,转移盈利点,以谋求更大的利润空间。

这是一个在网络科技推动下飞速发展、充满挑战的时代,传统企业优势不再,落后就要灭亡。这也是一个充满机遇的时代,企业需要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用短处竞争抓住契机,顺势而起。那么,今天台前耀眼的他,也许就是明天成功的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