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独占的规律,其实并不是社区商务的专利。这种“赢家通吃”的现象,在《新约·马太福音》中是这样解释的:“凡是少的,就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凡是多的,还要给他,叫他多多益善”,这一现象在社会学范畴里被称为“马太效应”。
今日资本创始人徐新,在她的一篇文章中说:她第一次见到刘强东的时候,刘强东的计算机上写着‘只有第一,没有第二’。刘强东在大学时就开始创业,后来他在中关村开店卖刻录机卖到第一,然后卖光盘又卖到第一。若干年后,把‘只有第一,没有第二’作为信条的刘强东把京东商城建成了中国最大的自营式电商企业,真正成为‘杀手级’的创业者。”
案例1-7 勇做第一的王健林
万达集团的掌门人王健林是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大潮中的首批弄潮儿。1987年,王健林响应“百万裁军”的号召,毅然告别了他长达18年的部队生活,到大连市西岗区区政府任办公室主任。转业之后的王健林被认为仕途无量,可仅仅一年过后,王健林果断地弃政从商。
当时,国家经济改革的重点从农村转到城市,对市场风向嗅觉敏锐的王健林选择投身于住宅地产行业。2000年,万达的住宅地产赚得盆满钵满的时候,王健林“孤注一掷”地转型做商业地产,于是100座万达广场的大旗插遍了全国29个省市,只要有万达广场的地方,就会发展成新兴的城市中心。2005年,当商业地产如日中天之时,王健林又别出心裁地转向做文化,于是万达影视成了亚洲排名第一的院线,王健林还走出国门,收购了美国第二大的院线AMC和西班牙马德里竞技足球俱乐部。2008年,王健林看准了全球旅游业的前景,并购了多家旅行社,还在全国布局了九个大型旅游项目,到2020年,万达的旅游项目的游览人次将达到2亿人次,届时万达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企业。
王健林的每次转型,无不是在大多数人之前,抓住了最有利的时机,做到了时间上的“第一”。进入了一个新的行业后,王健林想方设法使万达成为行业内规模和实力上的“第一”。王健林对快速做成“第一”的执著,也体现在他的投资逻辑上,“我买什么能成为全球第一?”万达在中国影院市场已有了深厚的基础,并购了全美第二大院线集团AMC,使万达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电影院线运营公司,这也实现了王健林心中“No.1in Something”(某行业的第一)的夙愿。相信“只有第一,没有第二”的王健林,带领着万达追求着不同领域里的第一“No.1”,同时,也书写了万达这个商业帝国基业长青的传奇。(www.xing528.com)
在“互联网+”的时代,价值独占规律的作用更加凸显。消费者使用互联网产品,通常要经历注册、登录等一系列过程,如果一个产品能满足用户对该类产品的大部分甚至全部需求,用户一般不会放弃这个产品,而费时费力地去其他平台选用同类产品。以微博为例,用户维护一个微博需要花很多时间,除非是工作需要,否则大部分用户不可能同时经营两个以上的微博,因此也就不难理解在新浪微博与腾讯微博对用户的争夺中,用户对其中一种的选择,必然导致另一种日渐式微的现象。此外,大部分互联网产品设计的黏性机制也令用户转移变得困难,比如功利性的积分机制。当某个细分领域出现“第一”之后,留给“第二”“第三”的生存空间已经相当小,甚至可以说“没有第二”。
价值独占,是一种残酷的现实。但是,人的需求是无限的,因此对于能把握住先机的人来说,价值独占是有利的发展条件。社区商务就是要找准不同消费者的不同价值点,对这个价值点做到极致,就能成为这个细分领域里的“第一”,就能找到金矿。
价值独占也不是绝对的,并不是说某一领域中有了先进入者,这个领域便没有再进入的必要了。当某个价值点被人占据,但先入之主的力量并不十分强大时,后起之秀仍然有从中分一杯羹的机会。
在加多宝与广药集团闹僵之前,凉茶市场几乎被加多宝集团经营的“王老吉”占据着;闹僵后,广药集团收回“王老吉”品牌。实力充足的加多宝集团重打鼓另开张,推出“加多宝”牌的凉茶时,仍能在凉茶市场上占据相当可观的份额。总之,王老吉与加多宝并成了凉茶市场的代名词。“行业老大与老二比拼,受伤的并非对方,而是老三——王老吉与加多宝打口水战,和其正(当时市场份额位居行业第三)罐装凉茶节节败退,瓶装凉茶因性价比优势,市场表现很好。”这就是差异取胜。社区模式能够顺应这一规律,因此才能够给商业模式插上一双翅膀,这样,即便当“风口”过了也能持续飞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