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5S的起源,学术界众说纷纭。一种说法是,该思想的雏形起源于《弟子规》。《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朝李毓秀(1662~1722)以《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编纂而成的。全书分五个部分,具体列述了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名《弟子规》。在《弟子规》一书中,可以清晰地领略到5S的精髓和内涵。
《弟子规》这本书,在中国影响之大、读诵之广,仅次于《三字经》。它于1722年出现,比1911年美国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出版的《科学管理》早189年,比1986年日本的5S著作问世早264年。这些文献足以证实,“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这后来被日本人归结为5个S的实际内涵应该最早起源于中国。
5S起源的第二种说法是,该思想起源于日本18世纪的江户时代。200多年前,日本江户时代的人以捕鱼为生,在渔船上狭小的空间生活久了,往往习惯性地抛掉那些不需要的东西,以追求环境的整洁及空间,这套生活管理哲学应用于今日,便成为企业管理的5S。
有关5S起源的第三种说法是,它起源于日本,最先在这方面研究和重视的是制造业方面的质量管理专家。20世纪四五十年代前,日本制造的工业产品因品质低劣,在欧美市场上只能摆在地摊上卖,面临被市场淘汰的命运。为此,日本企业认识到只有提升产品质量,抢占国际市场,才能走出困境。这一时期日本的许多质量管理专家纷纷从现场管理的角度,提出了很多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的实质性做法。比如:各种物品按规定,定量摆放整齐;经常对现场物品实施盘点,区分有用和没用,没用的坚决清除;确定物品的放置场所,规定摆放方法;对工作场所经常打扫、清除脏污,保持干净整洁。(www.xing528.com)
从以上几种说法中可以看出5S管理的发展雏形,这为5S管理最终形成体系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1950年,日本劳动安全协会提出“安全始于整理整顿,终于整理整顿”的宣传口号,当时只推行了5S中的整理、整顿,目的在于确保生产安全和作业空间。后来因生产经营的需求和管理水平的提升,才继续增加了其余3个S:清扫、清洁、素养,从而形成目前的5S管理构架。管理的重点也由关注环境品质扩展到关注人的行为品质,在安全、卫生、效率、质量及成本管理方面得到进一步改善。
1986年,世界上第一本5S著作问世,作者是日本的古谷诚。这本书的面世对整个日本现场管理模式起到了冲击作用,由此掀起了5S热潮,使5S后来发展成为企业改变现场管理中的一种有效管理模式。到1995年,5S管理开始正式地传入中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