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油价传导辐射的路线图

油价传导辐射的路线图

时间:2023-06-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石油价格通过石脑油价格向烯烃、芳烃传导,辐射面进一步扩大,对商品价格将产生第二波冲击。数据实证研究显示,国际油价对中国和美国通胀都存在传导作用。国际油价通过石油产业链中各种商品价格、石油替代品价格与进口原材料价格向CPI传导。这一研究结论值得大家警惕,随着美国石油进口依存度的下降,中国石油进口依存度的显著增加,油价对中国的通胀冲击速度将加快,力度也将加深。

油价传导辐射的路线图

仅仅就数量规模来看,包括石油在内的化石能源是全球最大的消耗物资,对经济的贡献和影响巨大。按照折算的油当量来看,2016年全球一次能源中,化石能源折合的油当量是113.5亿吨,其中石油消费量约为44亿吨,天然气折合油当量约为32亿吨,煤炭折合油当量约为37亿吨(80亿吨煤炭)。2015年全球粮食的产量约为25亿吨。2015年全球粗钢产量约为16.2亿吨。可见石油是全球最重要的基础商品,石油价格对经济的影响力也举足轻重。

石油行业在上游勘探和开发的投资是巨大的,石油公司60%以上的资本性支出都用于上游的勘探开发。因此,油价高涨,上游的资本性支出就必然上涨,从而带动相关油服、装备制造的繁荣和发展。而一旦油价暴跌进入低谷,不仅仅是石油公司自身利润大幅缩水,而且在石油公司大幅削减资本性支出后,相关油服、装备制造公司也必然陷入衰退。轻则导致相关部门的产值贡献和利润贡献下降,重则使得油服公司陷入财务危机,不得不大量裁员。自2014年11月以来,国际三大油服巨头斯伦贝谢、哈里伯顿和贝克休斯就分别裁员3.4万人、2.2万人和1.9万人。

石油及后续延伸的产业链庞大,石油作为后续产业链的成本龙头(原油占炼厂总成本的90%以上),也始终发挥着价格风向标的作用。首先,石油进入炼厂后被炼制成汽油煤油柴油,其总收率约可占到原油量的75%,作为内燃机燃料被广泛地应用于交通运输领域。因此,石油价格的波动,首先将冲击到成品油,导致燃料价格的同步波动,对商品价格产生第一波冲击。其次,石油还是烯烃工业和芳烃工业的基础原料,石油的半成品石脑油和中间气体组分可以被裂解或转换为烯烃和芳烃。烯烃链的乙烯丙烯、丁烯又被作为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的基础原料。芳烃链的“三苯”——苯、甲苯二甲苯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进一步向聚酯和纤维延伸。石油价格通过石脑油价格向烯烃、芳烃传导,辐射面进一步扩大,对商品价格将产生第二波冲击。在化工产能不足,化工品与石脑油的价差很大的时候,石化基础原料的价格可能在油价冲击下反应会迟滞一些。但是,随着石油化工烯烃链和芳烃链的产能扩建,化工品市场从需求驱动转向成本驱动,化工品与石脑油的价差收缩,从而导致油价对基础化工品的价格冲击速度提升。最后,是石化产品向终端消费制成品的延伸。在建筑行业,石化合成材料正在替代传统的建筑材料,如塑料管、塑料窗框、建筑涂料等,逐渐形成化工建材市场。在纺织行业,合成纤维也正在广泛地替代棉花、羊毛、丝绸等传统纤维材料;合成纤维也节约了大量土地,一座年产万吨的合成纤维厂可以替代1.7万平方米的棉田。农业领域的农药农膜也来自于石化产品,医疗医药方面也与石化产品密不可分。汽车、家电、家居装饰和家居用品等也是遍布石化材料的身影。国家统计局统计的42个细分行业部门,都含有石油石化产品。因此,通过石化产业链的延伸和遍布的产品应用,油价已可谓无孔不入。(www.xing528.com)

再来看看油价对中国通货膨胀的影响。大家可以到中国国家统计局网站上看看一些基础统计数据,感受石油在经济中的体量。能源消耗体量数据统计显示,2015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为43.0亿吨标准煤(我国是煤基能源,统计单位折算为标准煤),其中煤炭27.4亿吨标准煤,石油7.9亿吨标准煤,天然气2.5亿吨标准煤,水电及其他2.5亿吨标准煤。中国是煤基能源国家,石油进口依存度很高,而且进口比例已经超过65%,可见石油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分量。

过去的数据研究显示,国际油价对中国的物价影响不如美国和欧洲地区。一方面是中国的煤基能源结构的原因,另一方面是国家对于成品油有价格管控。2009年的成品油定价机制提高了与国际油价的接轨速度,但是也未能完全市场化,甚至在2016年低油价期,国家还设置了地板价40美元/桶,以避免低油价对石油石化产业造成严重的负面冲击。数据实证研究显示,国际油价对中国和美国通胀都存在传导作用。国际油价通过石油产业链中各种商品价格、石油替代品价格与进口原材料价格向CPI传导。但是冲击的反应速度不同,美国通胀水平反应速度明显高于中国的反应速度。但是,长期影响反而是对中国的影响远远超过美国。这一研究结论值得大家警惕,随着美国石油进口依存度的下降,中国石油进口依存度的显著增加,油价对中国的通胀冲击速度将加快,力度也将加深。鉴于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仍然明显快于美国,中国的货币扩张速度也会强于美国,如果出现国际油价的突然上涨,或者是一年里显著上涨,很容易和货币宽松形成共振,那么对中国能源价格和物价、通胀相关指数的传导速度和力度就可能被放大。每每看着这些数据,心里总是一紧,资源始终是稀缺的,所谓低油价新常态让人丧失了警惕,盛宴终将结束,理性看待数据,坚持中国能源战略定力,保障我国石油供给安全,在未来一段时间仍然是重中之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