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全球石油市场:地缘平衡格局分析

全球石油市场:地缘平衡格局分析

时间:2023-06-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做石油市场分析既需要宏观的供需数量平衡,也需要对全球石油市场的地缘供需平衡有深入的掌握和理解。特别是做贸易,做交易,更需要建立一个全球的基本地缘平衡大局观。为评估全球东西两区市场的平衡格局,我们仍然可以借助《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的分区和数据。石油市场的这种从西区偏紧转向东西各自平衡的格局,也的确引发了地缘政治局势的变化。国际石油市场当前地缘供需格局的形成,与美国页岩油革命有着直接的关系。

全球石油市场:地缘平衡格局分析

由于常规的习惯,供给侧按欧佩克和非欧佩克划分,需求侧按经合组织和非经合组织的国别划分,这种分类方法没有明确清楚地缘概念,因此三大石油机构的石油供需平衡表缺乏地缘石油供需平衡信息,对于石油市场分析交易的微观指导作用并不强。做石油市场分析既需要宏观的供需数量平衡,也需要对全球石油市场的地缘供需平衡有深入的掌握和理解。特别是做贸易,做交易,更需要建立一个全球的基本地缘平衡大局观。结合英国石油公司(BP)(以下简称BP)的世界能源统计年鉴数据,可以梳理出一个更具有交易指导意义的全球地缘平衡大局观。这个平衡大局观概括起来就是“全球紧平衡,市场分东西,六区并两区,格局自呈现”。

(一)全球紧平衡

像许多大宗商品一样,全球石油的整体供需是一个紧平衡的基本状态。全球石油在2005—2015年,供需平均增长率在1%左右。在经济整体保持增长的情况下,石油需求也在缓慢增长,而供给也在相应匹配。但是,期间也出现过一些不同情况,如因为美国2008年次贷危机而引发的流动性危机,导致商品需求的剧减。以及2015—2016年供给侧造成的全球石油供应过剩。而其他时间里全球石油均是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但是无论是供大于求还是供不应求,供需缺口的比例并不大,按照年度平均来算,这个比例也就在±2%~3%波动。而油价的波动却相当大,可以提高到140美元/桶,也可以下跌到30美元/桶,但这并非表示油价的波动是脱离供需基本面的。

(二)市场分东西

全球石油市场习惯上以海运通道的咽喉苏伊士运河为界,划分为苏伊士以东(East of Suez)和苏伊士以西(West of Suez)两个大区市场。苏伊士运河是连接地中海红海的海运通道咽喉,运河对通行油轮有船型的要求,这种船型也被称为苏伊士型油轮(Suezmax),意为苏伊士运河最大通过船型,载重吨不超过16万吨。理论上,中东原油进入西北欧和美国东海岸以及美湾地区,走苏伊士运河最为快捷。但是由于通行能力的制约,更大型的油轮必须出波斯湾南下印度洋,绕过南非后,进入大西洋北上。为评估全球东西两区市场的平衡格局,我们仍然可以借助《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的分区和数据。

(三)六区并两区

《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将全球石油分为北美、中南美、欧洲、非洲、中东和亚太6个区。6个地区在地缘上相对独立地理界限清晰,我们需要的是进一步的归并,将6个区归并为东西两区。我们发现非洲是一个地缘上的“悬摆”地区,东非的产油国显然是苏伊士以东地区,但这部分地区产油量很少,主要就是两个产油国——南北苏丹,而非洲的石油主产地是北非和西非,因此非洲从地缘上应该划归西区。而欧洲及欧亚大陆地区的包括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在内的产油国,作为整体划分也应该划入西区。但是我们注意到,实际上,目前西非原油的一半数量是向东出口的,而俄罗斯和中亚产油国的原油也有相当数量向东出口到亚太地区。把欧洲及欧亚大区整体划入西区考虑的同时,我们可以把非洲整体划入东区来统计。因此对于BP的六大地缘分区,我们可以把非洲、中东和亚太地区看作是苏伊士以东地区,把北美、中南美和欧洲及欧亚大陆地区看作是苏伊士以西地区。然后对两区的石油供需数据进行观察,我们可以看出全球石油东西两区的平衡格局,以及两区之内的小平衡格局(见表1-1)。需要注意的是,BP在石油供应数据方面以原油、原料为统计口径,而在石油的消费量方面则以成品油为统计口径。

表1-1 2016年全球石油分区供给和消费平衡情况(单位:万桶/日)

978-7-111-59844-2-Chapter01-7.jpg

①包括原油、页岩油、天然气液,不包括生物燃料、煤和天然气转化的衍生燃料。(www.xing528.com)

②包括各地区内的油品、国际航空和海运船燃料、炼厂自用燃料和损失,也包括生物燃料、煤和天然气转化的衍生燃料。

(四)格局自呈现

结合BP全球石油市场六区划分和归并东西两区后,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全球石油市场的地缘平衡格局。在这个格局下,存在着三个重要的平衡,东西平衡,东区自平衡,西区自平衡。第一个平衡是东西平衡,也是全球的一级区域平衡,同时苏伊士以东市场和苏伊士以西市场各自基本平衡,东区市场供应和需求大致相当,而西区市场的供应和需求也大致相当。虽然BP的统计数据显示西区供需缺口达到425.6万桶/日,但是区域内的美国和巴西使用了相当数量的乙醇生物燃料,使得该区域整体上的缺口并不严重,而且美国的页岩油产量增长潜力可观,巴西也发现了新的海上盐层下的优质油田。东西平衡的整体格局会颠覆我们一些固有的观念。印象里,我们总是觉得欧美西方发达国家是缺油的,所以他们需要在中东地区扶持亲西方的政治势力,甚至发动战争,以保障石油供给安全。而如果东西两区市场的石油供需是各自平衡的,那么发达的西方国家是没有必要为了东方的石油供给而大打出手的。石油市场的这种从西区偏紧转向东西各自平衡的格局,也的确引发了地缘政治局势的变化。欧美西方国家已经不再直接出兵参与中东地面冲突,而是通过代理人战争的形式干预中东事务,如叙利亚战争。

国际石油市场当前地缘供需格局的形成,与美国页岩油革命有着直接的关系。西区2010年以来的供需特点是供给增加而需求饱和。供给的增量来自北美和加拿大地区,美国国内石油产量自2011年开始出现大幅增长,目前页岩油产量已经占据美国原油产量的半壁江山,其与加拿大油砂资源的开发一起改变了北美石油的对外依存度,使得美国海路进口原油的数量大幅减少。石油的需求饱和主要来自于欧洲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以及对新能源的应用投入。只要油价维持在合理的区间波动,美国页岩油产量继续增长,未来西区的供需平衡就会更有保障;如果油价持续处于高位,西区的供给也将更为乐观,对区域外的进口将进一步减少。东区2010年以来的供需特点是供给增量远不及需求增量。东区有全球最大的中东油库,伊朗、伊拉克的石油增产,以及沙特的富余产能,这些都为东区的供给提供了增量保障。但是为了保护油价,中东产油国自2017年开始采取减产保价。在需求方面,东区集中了全球80%的需求增量。

在东西各自平衡之下,东西两区内部还有另外两个小平衡,即跨大西洋两岸各自平衡和中东—亚太地区的互补平衡。首先是跨大西洋两岸各自平衡,从数量看,大西洋两岸的美洲地区和欧洲地区也是各自基本平衡的。其次是中东—亚太互补平衡,中东富集了石油资源,是最大的石油出口地区,而亚太地区石油资源严重缺乏,是最大的石油进口地区,对石油的进口依赖程度最高。中东和亚太两区地缘上临近,供需基本面互补。

非洲的地缘位置居中,成为东西区之间的“悬摆”市场。东非苏丹的石油资源基本流向东区;北非的石油资源受到苏伊士运河的阻隔,向东区出口的竞争力不强;西非原油市场则成为东西两区炼厂资源竞争的焦点地区,其中尼日利亚原油主要流向以欧洲和美国为代表的西区市场,安哥拉原油资源则主要流向以中国和印度为代表的东区市场。因此,在石油贸易上,需要对悬摆市场高度关注,这个地区的现货供应变化,以及现货行情的变化,往往是市场变化和油价波动方向的先行指标(见图1-7)。

978-7-111-59844-2-Chapter01-8.jpg

图1-7 全球石油供需格局图

注:该图取自2017年《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