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初,面对恶劣的生存环境和长期贫困的现状,西畴各族人民不怨天尤人,以战天斗地的大无畏精神和坚毅的勇气,向石漠宣战、向贫困宣战。在长期的苦干实干中创造了“搬家不如搬石头,苦熬不如苦干;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西畴精神。
在实地的调研过程中,专家们从一个个苦干实干的典型案例中受到了极大的教育。大家一致认为, “西畴精神”的本质和核心是朴素的,即本质是勤奋、核心是实干。西畴精神的内涵非常丰富。一是体现了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从“西畴精神”产生、形成、发展的全过程看,艰苦奋斗是其内在的灵魂,没有艰苦奋斗就谈不上“西畴精神”。二是实干苦干、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人类社会发展的漫长过程告诉我们,虽然被动适应环境变化的例子很多,但通过主动的实践改变环境的例子同样不胜枚举。“西畴精神”就是西畴人民通过自身奋斗不息的能动的努力,主动去改变生存环境的典型事例,是现代版的愚公移山之精神再现。三是体现了西畴县各级组织和干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朴素情怀。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彰显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品质,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西畴精神”不仅体现了贫困地区人民群众不甘落后、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拼搏精神,更体现了文山州干部群众奋勇争先、追求先进的精神风貌。当前我们正处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时期和冲刺阶段,急需强大的精神动力作为持续发展的支撑,从而提振全州各族人民的精气神,激发斗志,坚定一往无前的必胜信心。
2017年12月,云南省委书记陈豪同志为此特别作出了“重读、重解、重用西畴精神”的重要批示。毕竟西畴精神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初,经过20余年艰苦不懈的努力,我们已经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代,今天西畴乃至于全州的自然环境、社会发展面貌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就是说,西畴精神诞生之初的时代条件、自然环境、物质基础等,与今天相比,都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因此,“重读、重解、重用西畴精神”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是“西畴精神”的核心或内核,即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精神品质仍需要继续保持,并长期提倡。(www.xing528.com)
二是“搬家不如搬石头,苦熬不如苦干;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作为“西畴精神”的最初形态或载体之表述,代表了20世纪90年代初西畴人民对小康生活的向往。当前,人民群众对生活的追求目标,已经逐步从物质文化生活的较低层次转向更广泛的更高品质的美好生活,因此,要顺应这样的变化,结合新时代的特征,赋予“西畴精神”新的时代内涵,使之重新焕发出新时代的生命力。
三是在精准脱贫、决胜小康的背景下,“西畴精神”已逐渐走出西畴县,走向全省乃至于走向全国。这也需要我们站在新时代的制高点,重新审视当前全州、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新的形势和挑战,既不能忘记初心、忘记出发点,又不必一定拘泥于石漠化、搬掉石头等特定的标签,从而帮助全省各地各族干部群众理解它、认同它、接受它。
总之,作为特定时代(20世纪90年代初)和空间(西畴县石漠化地区)产物的“西畴精神”,曾经发挥了重要而强大的作用。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只要与时俱进,赋予其丰富的时代元素,“西畴精神”必将继续为全州乃至全省干部群众提供持久的鲜活的精神动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