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思考西畴精神的学习和传承

思考西畴精神的学习和传承

时间:2023-06-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西畴精神”提升到理念,就会更便于传播。现在, “西畴精神”更加难得,更加可贵。所以,学习和弘扬“西畴精神”,中共文山州委、文山州人民政府要先在文山州推广和学习,让文山州的所有县(市)都来学习“西畴精神”,从本地实际出发,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思考西畴精神的学习和传承

王怀超

(中央党校教授、原副教育长)

这次参加“社科专家文山行”活动,我是第一次到文山,几天的调研让我对文山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对文山印象最深的是西畴县,特别是“西畴精神”。或许是我孤陋寡闻,或许是西畴县、文山州以及云南省有关部门对“西畴精神”的宣传力度不够大,传播面不够广,我还是第一次听到“西畴精神”这个词。在来的路上,我在昆明就问相关人士,什么是“西畴精神”,他们说不太清楚。到了文山,我又问,也没有说得明白和具体。这次实地调研了以后,感触颇深,“西畴精神”确实非常感人。听了介绍比较震撼,实地看了后更是震撼。特别是15户农民,用了12年的时间从悬崖上修了一条村里通往外面的公路。还有“三光”片区石漠化综合治理,1万多亩刚刚整治出来的土地已经种上了猕猴桃,极为壮观,非常震撼。因为有对比,在一块已经逐渐石漠化了的土地上人工造地,确实是一种当之无愧的当代的“愚公移山精神”,也可以说是“红旗渠精神”的现实版。我们今天虽然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深刻变化,人民生活水平跃上了新台阶,人民逐步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正在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但是全面实现小康还有很长一段历程,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现在仍然需要“西畴精神”。希望能把这种精神变成不仅是西畴县的,而且是整个文山州、整个云南省甚至是全国的一种精神,把作为当代的“愚公移山精神”的“西畴精神”转化成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种精神力量,这对于我们国家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国梦是一个强大的精神支撑。对此,我有三点建议。

第一,“西畴精神”还需要进一步地提炼、挖掘,上升到理念层面。“西畴精神”现在使用的语言很形象,“搬家不如搬石头”“苦熬不如苦干”“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小康社会是干出来的”等,很直观。但是这毕竟还是一种朴素的农民语言,也不便于传播。作为一种精神,它一定要便于传播。精神是一种理念、一种价值观, “西畴精神”一定要上升成理念,如“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西畴县,听了西畴县委书记蒋俊对“西畴精神”的讲解,内容十分丰富,涉及面也很广。会后,笔者就对蒋俊书记说,“西畴精神”的确非常好,但是“西畴精神”还是缺乏概括和提炼。提炼一种精神,问题不在于语言多丰富,篇幅有多长。笔者初步想了一下,从理念这个层面,从便于传播的角度,“西畴精神”是不是可以概括成这样的十六个字: “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建设家园”。 “自强不息”,是指不畏艰难,向贫困宣战。在那么恶劣的自然环境下,人们不仅生存下来了,而且在拼命干,靠苦干实干改变家乡面貌。“艰苦奋斗”,不用解释。但这还不够,这实际上是一种开拓进取精神。在石漠上造地,这不就是开拓精神吗!在没有路的地方、在险峻的石崖上开凿出一条路来,这便是开拓。开拓也是进取,开拓本身就包含着进取,进取是向往和追求美好生活的实际行动,最后的落脚点还是建设家园,振兴家乡。无论是修路,还是整治土地,都是为了重新建设家园。这最后的落脚点和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相一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的,就是更好地促进家乡发展。乡村的振兴很大程度上是农民家园的重建,是乡村城市化、现代化。农民的生活原点还是农村农业是农村的基础,农村是农民的生存环境,振兴乡村的目的,就是为了把农村建设成为农民的乐园。“西畴精神”提升到理念,就会更便于传播。提升到了理念,就吻合了国家当前发展的大局。乡村振兴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正在全国全面实施。这样,我们西畴县先走一步,在全国可以成为一个乡村振兴的典型。(www.xing528.com)

第二,要加大对“西畴精神”的宣传。像我这样从事理论教育的教授都还不知道“西畴精神”,可能是我孤陋寡闻,但是也说明“西畴精神”宣传力度不够。要充分运用主流媒体,包括新媒体。宣传不仅是对西畴县、对文山州,还要面向全省、面向全国传播。坦率地讲,现在,这种艰苦创业的精神很少了,“西畴精神”的感人之处也就在这里。如果在过去,1978年以前,那并没有多么稀奇,但是现在不一样了。现在, “西畴精神”更加难得,更加可贵。而且我们国家现在更需要这种精神。一定要把“西畴精神”宣传出去,传播出去,让全省、全国都知道,都来学习,把这种精神转化为全国人民建设现代化的实际行动。这不仅仅是给西畴县委、文山州委的建议,也是对中共云南省委的建议。

第三,要把“西畴精神”的挖掘、弘扬、学习和倡导与西畴县、与文山州乡村振兴战略、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不要形成两张皮。“西畴精神”在西畴县讲起来很令人振奋,从上到下大家都知道,都在学习。但是在西畴县的邻居麻栗坡县、马关县,就好像没有这一回事一样,提都不提,其他的县想来也差不多。其实,文山所有的县也应该像西畴县那样,从本地的实际出发,走出一条具有本地特点的持久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一些县、一些地方开发矿产资源,这当然是很好的,也是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但是一些矿产资源只能开发十几年,最多几十年,十几年或者几十年后资源枯竭了怎么办?我们这一代人要想一想为后代留下什么。现在全国很多资源枯竭城市,很艰苦,很困难。全国许多矿区,因为地下的资源没有了,又没有及时转型,企业负债累累,城市变成了一座空城,因为长期开挖地下的资源,不仅地下资源枯竭了,地下水也干了,地表水也没有了。水是人类第一需要,没有了水,人类就不能生存了。所以,学习和弘扬“西畴精神”,中共文山州委、文山州人民政府要先在文山州推广和学习,让文山州的所有县(市)都来学习“西畴精神”,从本地实际出发,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这样,文山州的持续发展便有了后劲,“西畴精神”就有了载体,有了更坚实更广阔的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