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深入挖掘西畴精神的理论内涵和实践价值

深入挖掘西畴精神的理论内涵和实践价值

时间:2023-06-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西畴精神”在西畴和文山脱贫攻坚中起了巨大的鼓舞和推动作用,在这二三十年中,它成为西畴、文山艰苦奋斗的真实写照。我们看后深受教育和启发,觉得“红船精神”的提出非常有理论高度和实践意义。还有一种思考,就是说“西畴精神”的概括还要充分体现本地的特色。经过这几天的调研,我觉得“西畴精神”是文山的亮点,值得好好总结和概括。

深入挖掘西畴精神的理论内涵和实践价值

“西畴精神”在西畴和文山脱贫攻坚中起了巨大的鼓舞和推动作用,在这二三十年中,它成为西畴、文山艰苦奋斗的真实写照。云南省政研室评价“西畴精神”说“‘西畴精神’可看可学”,我十分赞同。确实,“西畴精神”是实实在在的,非常真切地感染你、影响你,而且是看了之后能促使你去学它用它。好的精神一定会有一个科学、准确和生动的概括。我认为,精神的提炼应该有它自己的要素或者说要点。首先,应该有哲学意义,就是说,一种精神的表述应该体现出深刻的内涵和哲理。其次,应该有逻辑层次,它表达的意韵要层层递进。再次,这个表述要有学术高度,主要指内容的选择和它的总结、归纳、概括要有理论学术水平。最后,对精神的表述还要有语言特色,可以有非常鲜明的地域特色和自己特有的语言风格。一个好的精神概括也一定包括了历史的传承,它一定有深厚的文化传统蕴含在其中;还要有时代的升华,它一定是适应和符合新时代的要求,反映时代的潮流和代表历史前进的方向;同时,它一定是实践的总结,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长期实践的智慧结晶;另外,它也一定是对未来的激励,会反映出人们未来的奋斗目标和对未来的追求。因此说,一个好的精神的提炼确实很不容易,需要下大功夫,花大力气,用大智慧。

2005年夏,我刚担任《光明日报》理论部主任不久,我们接到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写的一篇文章—— 《弘扬“红船精神” 走在时代前列》。我们看后深受教育和启发,觉得“红船精神”的提出非常有理论高度和实践意义。因为一个好的精神的提炼,一定要能指出它的特殊时代背景,一定要结合当时全党、全国的工作大局。比如当年的“大庆精神” “雷锋精神”等,我们还可以举出很多例子,这些发挥了巨大作用的“精神”都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之下提出来的。“红船精神”是在当时开展“共产党员先进性学习教育活动”中提出来的,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解读,就是“不忘初心”,“不忘共产党人是从哪里走来,又到哪里去”,习近平同志在当时就提出了这样一个深刻的问题。2005年6月21日《光明日报》在重要版面刊发了这篇文章。2017年12月1日,新华社为这篇文章加了编者按后重新播发,全国各大报纸、网站转载,大家重新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写的这篇文章,再次重温共产党成立时共产党人的信仰、信念,进而加强新时代党的建设,永远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所以说,习近平同志当年的这篇文章非常契合当时的形势,是形势的需要、时代的需要,而且在今天仍然具有它的实践价值和重大现实意义。这一事例说明,一个好的精神提炼将有多大的社会作用。“西畴精神”提出来已经20多年了,笔者觉得,今天脱贫攻坚到了关键时刻,“西畴精神”是鼓舞人们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宝贵精神财富,在这个时候大力弘扬“西畴精神”就有它特殊的意义,它也一定会被西畴、文山、云南乃至全国人民更加深刻地理解、学习和运用。(www.xing528.com)

精神的提炼需要用鲜明生动的语言概括,因此,“西畴精神” “搬家不如搬石头,苦熬不如苦干,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非常朴实,也确实表现出了西畴人这么多年的拼搏奋斗精神。在这次调研中我们也看到了西畴县委及州委、省委政研室还有其他很多同志也都对新时代“西畴精神”的内涵做了更详尽的描述,比如说“坚定执着的理想信念、爱国爱乡的家国情怀、自强不息的奋斗品质、勤劳实干的实践品质、敢为人先的担当精神、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不忘初心的人民情怀”等,我觉得这些表述是对“西畴精神”原始表述的新的概括。我认为,“西畴精神”包括革命英雄主义,包括开拓创造精神,包括团结协作的精神,也包括科学的思维和乐观进取的生活态度,实际上是理想和信念的完美结合。如何把这么多的内涵比较精炼地表达出来,确实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的,尤其是要把它的核心内容表达好。习总书记最近再次强调奋斗精神,我想奋斗精神应该是“西畴精神”的核心部分,是西畴人民二三十年来在实践中表现出的主要的精神。如何把“西畴精神”表达好,或是说在现有基础上表达得更好,如果光用“搬家不如搬石头”的表述,虽然朴实,但还是缺少一些内涵要素,光从字面上就不能理解得那么全面和深刻。如何既把朴实无华的最原始的内涵概括表达出来,又把在新时代新的理解、新的提升概括好,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当然,我个人还是倾向于要在原来的基础上继续完善,要使“西畴精神”能显示出它的思想高度,同时又符合目前各种精神概括的惯例。还有一种思考,就是说“西畴精神”的概括还要充分体现本地的特色。“西畴精神”是在石头上做文章,实际上是一种以坚如磐石的意志搬掉了顽石,向石漠化宣战。怎样在精神表述中把石头的这种特性运用好,这也是表达技巧问题。好多年前,当时各个城市提炼自己的城市精神时,辽宁省本溪市让全市人民参与讨论提供建议。当时他们最大的分歧就是在城市精神中用不用“溪”这个字。他们说“本”是很好的,本色、本源、固本,都有意思,但“溪”不行,“溪”太渺小了,人家都是大江大海,这么宏大壮阔,我们的“溪”层次太低了。后来他们请专家去分析。当时我在会上说,这个“溪”字看似渺小,实际上它是不简单的,蕴含了很多哲理,比如从“溪”的表现来说,涓涓溪水从山上奔流下来,不管路途多么曲折艰难,始终向前,这是一种坚忍不拔的顽强精神;万千溪水最后汇成河,汇成江,组成了浩瀚大海的不竭源流,这个“溪”该是多么平凡而伟大,是海的基因。同时,由“溪”变“河”到“江”至“海”,它默默奉献的无私精神,难道不值得肯定?那么多“溪”无论来自哪里,它们都只有一个目标,完全表现出了信念坚定、团结一心的优良品质。所以这个“溪”字不应该丢掉。后来他们采纳了这一意见,“本溪精神”把“溪”用上了,效果确实也很好。那么“西畴精神”应该用什么表达方式,如何继续完善,我建议还是集思广益,做一些新的思考。经过这几天的调研,我觉得“西畴精神”是文山的亮点,值得好好总结和概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