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学的门类下,大多文献对于国际关系变量的指标选择比较单一,缺乏国际关系学的理论指导。如使用联合国大会中两国投票行为的一致性作为衡量两国关系好坏的指标[4],还有采用两国在对方设立大使馆、领事馆的数目[5],双方国家首脑国事访问的次数和国家间的旅游人次[6],两国对于同一世界重要事件的态度是否一致[7]等。此外,还有的研究采用一个虚拟变量,把两国的外交关系由低到高分成了代办、公使、大使三个级别[8]。然而,使用单一指标衡量两国的国际关系有所偏颇,本文认为构建一个综合、全面、系统的衡量两国国际关系的评价体系很有必要。
在国际关系学领域,提倡定量测度的学者首推清华大学阎学通教授研究团队,他们采用人工编码的事件数据分析方法,设立了一个计算两国关系的公式,然后对每月两国发生的外交事件进行赋值,最后把赋值带入公式中可以得到每月的两国关系数值。[9]阎教授2010年出版的《中外关系鉴览1950—2005——中国与大国关系定量衡量》[10]一书嵌入了ARMA模型,完善了这种测量方法,并在书中使用该方法测量了中国与七大国家1950年~2005年的国际关系。(www.xing528.com)
相比经济学文献中的各种单一指标,国际关系学的事件数据分析法更为科学有效。事件数据分析方法的优点是能够涵盖两国之间发生的主要互动事件,从各个维度对两国关系进行考量,比如军事、外交、经济、非官方行为等,可以全面考察两国的国家关系。King和Lowe[11]详细比较了电脑编码和人工编码的事件数据方法,发现人工编码容易出现对同一事件不同编码者编码不一致的问题,电脑编码则可以实现电脑编码口径一致,且效率更高、结果更为可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