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民心相通:中东盟友好往来的基础

民心相通:中东盟友好往来的基础

时间:2023-06-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一带一路”要行稳致远,离不开“民心相通”的支撑和保障,需要实施好“增进民心相通”这项基础性工程。中国应该加强与东盟国家民众之间的友好往来,增进相互了解和传统友谊,为中国—东盟区域互联互通合作奠定坚实民意基础和社会基础。在中国—东盟民心相通中,“社会应当起到主导作用”[39]。同时,加大中国高校对于东盟国家语言的开设力度,提升中国民众对于东盟国家的认知。

民心相通:中东盟友好往来的基础

“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势相交,势败则倾……惟以心相交,方能成其久远。”“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一带一路”要行稳致远,离不开“民心相通”的支撑和保障,需要实施好“增进民心相通”这项基础性工程。[35]互联互通是长期和巨大的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基础设施等硬件建设,还涉及制度和政策等软件建设,需要得到东盟广大人民的支持。中国应该加强与东盟国家民众之间的友好往来,增进相互了解和传统友谊,为中国—东盟区域互联互通合作奠定坚实民意基础和社会基础。[36]

1.强化人文交流

随着现代公民社会的崛起,民心民意对于国家政策的影响愈发突出。因此,中国—东盟互联互通必须重视人文交流。一方面,充分挖掘中国与东盟国家友好往来的历史底蕴,通过民间友好组织、高校、科研机构、媒体等社会力量,参与东盟国家加强感情层面的交流和互动,让东盟国家准确理解中国发展与东盟国家全面合作关系的诚挚心愿,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另一方面,加大中国周边外交的正面宣传,以及对缅甸、老挝、柬埔寨等东盟国家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训力度,中国尽快实施一批对东盟国家经济发展、税收增长、民生改善、增加就业有利的互联互通早期收获项目,使东盟国家的民众对互联互通建设更友善、更认同、更支持;不断巩固和扩大中国同东盟国家的社会民意基础,提高民众对互联互通的受益度、支持度和参与度,从而使互联互通合作成为政府和民众自上而下的共识。

2.推动惠民项目建设

“一带一路”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民生工程。“一带一路”建设将资金投向实体经济、基础设施和民生,让沿线发展中国家可以更多地实现弯道超车。[37]中国—东盟惠民项目建设对于提升东盟国家对华好感度、减少对华疑虑,推动各国经济社会均衡发展、共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多做惠及普通民众的事。例如,老挝广大的农村、农民和农业从外资中受惠甚微。[38]基于此,中国可以加大对其减贫培训,提供优质种子、农机具援助,切实改善当地民众生活水平。另一方面,针对东盟各国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民生项目建设需要考虑各国切身需求,符合各国发展阶段特征。对于缅、老、越、柬等新东盟国家,可强化在道路、医疗教育等方面的合作,通过修路铺桥、免费诊治、中小学修建、图书捐赠等项目,“想民众所想,做民众所做”之事。对于发展程度较高的新、马、泰等国,可提升经贸往来便捷程度、旅游服务质量,加大在服务贸易转口贸易领域的合作力度。

3.充分发挥民间力量

“社会而非政府,是软力量的载体。”在中国—东盟民心相通中,“社会应当起到主导作用”[39]。一是加大对中国NGOs的培育和支持力度,并鼓励其“走出去”为我服务,逐步建立广泛的以NGOs为主体的海外活动网络。开展调研、信息交流等方面的活动,与东盟地区的NGOs开展对话与合作,与境外NGOs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二是中国可以考虑逐渐把孔子学院从“大众教育”(侧重于语言学习)转型成为“精英教育”(侧重于对中国的深入学术研究),即在完成初步语言教育的基础上把孔子学院转型成孔子基金会。同时,加大中国高校对于东盟国家语言的开设力度,提升中国民众对于东盟国家的认知。三是鼓励民间企业加大中国—东盟文化产业合作。文化产业具有文化商品化、商品文化化的特点,文化产品在东盟国家的传播,使中国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东盟各国人民的接受和认同。[40]

【注释】

[1]《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缅甸(2020年版)》,2020年12月,http://www.mofcom.gov.cn/dl/gbdqzn/upload/miandian.pdf。

[2]《王毅与缅甸国务资政兼外长昂山素季举行会谈》,2017年11月20日,https://www.fmprc.gov.cn/web/wjbz_673089/zyhd_673091/t1512000.shtml。

[3]《中国—东盟信息港已建成项目30个》,2017年11月30日,http://gx.people.com.cn/n2/2017/1130/c179430-30982157.html。

[4]范祚军等:《中国—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241页。

[5]朱品昌、王国强、马梓晴:《在“一带一路”上筑起“红色堡垒”——红豆集团柬埔寨公司党总支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纪实》,2017年3月27日,http://dangjian.people.com.cn/n1/2017/0327/c117092-29171316.html。

[6]《李克强在柬埔寨主流媒体发表署名文章:为澜湄合作与中柬友好架桥铺路》,2018年1月9日,http://www.gov.cn/xinwen/2018-01/09/content_5254716.htm。

[7]《特区简介》,http://www.ssez.com/company.asp?Ilt=9&Ione=3。

[8]《中国参与缅甸皎漂港建设某些国家为何紧张?》,2018年7月3日,https://www.sohu.com/a/239062556_790608。

[9]张淼、赵胜玉:《马六甲皇京港深水补给码头举行奠基仪式》,2016年10月19日,http://www.chinanews.com/cj/2016/10-19/8037165.shtml。

[10]《皇京港:中马两国合力打造,古城马六甲迎新机遇》,2018年10月15日,https://finance.sina.com.cn/roll/2018-10-15/doc-ihmhafir6269525.shtml。

[11]廖博闻: 《几经波折,马六甲皇京港第一岛码头即将竣工》,2019年6月11日,http://www.chinareports.org.cn/djbd/2019/0611/9557.html?ivk_sa=1023345p。

[12]李晨阳:《对冷战后中国与东盟关系的反思》,载《外交评论》2012年第4期,第20页。

[13]《五周年!“一带一路”再出发,习近平的这些提法意味深远》,2018年9月7日,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8/0907/c1001-30279642.html。

[14]张高原:《互联互通与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见杨晓强、许利平主编《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国—东盟关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第82页。

[15]宁留甫:《跨国设施联通:历史启示与现实风险》,载《宁夏社会科学》2016年第3期,第90页。

[16]于建忠、范祚军:《东盟共同体与中国—东盟关系研究》,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第290页。

[17]孙力:《“一带一路”愿景下政策沟通的着力点》,载《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3期,第34页。(www.xing528.com)

[18]阎学通、曹玮:《超越韬光养晦:谈3.0版中国外交》,天津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88页。

[19]《从企业社会责任看“一带一路”海外受阻》,2018年8月23日,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79051?archive#adchannelID=1100。

[20]何立峰:《加强政策沟通,做好四个对接,共同开创“一带一路”建设新局面: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政策沟通”平行主题会议上的发言》,载《中国改革报》2017年5月16日第2版。

[21]赵磊:《政策沟通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载《解放军报》2017年5月12日第4版。

[22]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一带一路”读本》,时事出版社2015年版,第27页。

[23]尤安山等:《“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与中国—东盟经贸新合作》,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7年版,第108页。

[24]宋明顺、范馨怡、周立军等:《标准在推动“一带一路”贸易畅通中的作用研究》,载《标准科学》2018年第6期,第65页。

[25]Xu Jian,Sino-Japanese Relations:Implications for ASEAN,in Theresa C.Carino(ed.),“China-ASEAN Relations:Regional Security and Cooperation”,Philippine-China Development Resource Center,1998,p.41.

[26]王辉、罗雨泽:《贸易畅通:在互利共赢中共谋发展》,载《中国经济时报》2016年7月13日第5版。

[27]姜志达:《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提质升级,着眼未来》,载《光明日报》2018年8月4日第8版。

[28]郑永年:《中国通往海洋文明之路》,东方出版社2018年版,第185页。

[29]张蕴岭:《关注全球化4.0》,载《世界知识》2019年第2期,第72页。

[30]于建忠、范祚军:《东盟共同体与中国—东盟关系研究》,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第295页。

[31]任佳:《孟中印缅毗邻地区的互联互通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202页。

[32]刘遵乐:《“一带一路”愿景下新疆推进资金融通问题研究》,载《金融发展评论》2017年第5期,第93页。

[33]石建勋、叶亚飞:《人民币“走出去”的货币替代理论与战争》,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第249页。

[34]林楠:《人民币国际化、金融开放与汇率动态》,经济管理出版社2017年版,第188页。

[35]钟廉言:《民心相通是最基础的互联互通》,载《人民日报》2017年6月9日第23版。

[36]任佳:《孟中印缅毗邻地区的互联互通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200页。

[37]王义桅: 《“一带一路”是世界上最大的民生工程》,2017年5月17日,http://guancha.gmw.cn/2017-05/17/content_24510942.htm。

[38]罗金义、泰伟燊:《老挝的地缘政治学:扈从还是避险?》,香港城市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第91页。

[39]郑永年:《中国的文明复兴》,东方出版社2018年版,第241页。

[40]范祚军等:《中国—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263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