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东盟各国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各国基础设施水平差异较大且分布不均。东盟成员国之间的发展差距被认为是东盟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20]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老东盟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硬件基础设施相对完善。而缅甸、柬埔寨和老挝等新东盟国家则经济发展缓慢,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甚至陷入“经济落后——无力投资基础设施——基础设施落后——经济无效率——经济落后”的恶性循环。[21]国内外关于东盟10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分层结果及依据可见表4-4。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于2017年9月发布《2017—2018年全球竞争力报告》(The Global Competitiveness Report2017—2018),其内容包括法律和行政架构、基础设施、宏观经济环境、健康和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培训、商品市场效率、劳动力市场效率、金融市场发展、技术就绪程度、市场规模、商业成熟度和创新等12项指标。在137个国家中,中国和东盟国家竞争力排名情况如下:新加坡第3位,马来西亚第23位,中国第27位,泰国第32位,印尼第36位,越南第55位,菲律宾第56位,柬埔寨第94位,老挝第98位。[22]
表4-4 国内外关于东盟10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分层结果及依据[23](www.xing528.com)
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一方面,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基础设施发展差异较大。就铁路设施而言,老挝铁路建设一直乏善可陈,当前只有一段长约3.5千米的铁路连接泰国,以及孔恩瀑布周围一段长约7千米的铁路。[24]就物流设施与电力设施而言,据统计,印度尼西亚的物流成本占GDP(2016年)的比重高达25%,这与印度尼西亚大部分地区电力供应不足、交通不便、综合投资成本与门槛较高不无关系。[25]与之相反,中国铁路里程数位居世界第一,新加坡、文莱等国的硬件基础设施相对完备,是世界上知名的贸易港口,在海运和空运方面优于其他东盟国家。另一方面,中国与东盟各国国家内部基础设施发展差异较大。以印度尼西亚为例,囿于群岛国家的地理特征,国内绝大多数人口以及经济重心位于西部,即苏门答腊岛、爪哇岛汇集全国82%的人口,基础设施综合水平相对较高。而加里曼丹岛等东部地区居民大多为原住民,经济发展严重滞后,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亦十分落后。这一情况在东盟国家非常普遍,马来西亚东部地区设施水平远低于西部地区。菲律宾南部地区、泰国南部地区大都是民族宗教冲突激烈的地区,社会较为动荡,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基础设施建设更是薄弱。毋庸置疑,国家内部的基础设施发展差异会严重制约跨国互联互通项目的推进。如何以中国—东盟互联互通建设为契机,消除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国家内部的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摆在东盟各国面前的重要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