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陕西公路致力于应对挑战:历史与负载的双重压力

陕西公路致力于应对挑战:历史与负载的双重压力

时间:2023-06-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中国建立之初,陕西全省可通车的公路仅有1900公里。陕西省公路局成立于1919年,任何一段时间,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历史贡献。以他们为代表的陕西公路人,形成了一支拖不垮、打不烂,无坚不摧、无往不胜的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公路铁军。这一下在商洛,乃至全省公路系统引发了一次大震动。加之,这十多年来汽车数量几何型的疯狂增长,使公路负载率严重超标。老百姓怨声载道,各级政府头痛心疼。

陕西公路致力于应对挑战:历史与负载的双重压力

干线公路,即以国道、省道为主干线的公路。

在20世纪80年代修高速公路之前,国省干线公路一直是陕西省公路的主体,近40年来一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经济发展先行官作用。

新中国建立之初,陕西全省可通车的公路仅有1900公里。到1978年改革开放时,虽达到了3万多公里,但由于起点低,受资金、材料和技术力量的限制,那时的干线公路,缺桥少涵,道路狭窄,又破又烂,只是基本解决有路能通的最低诉求,但经常是晴通雨阻,有路难行。

那时的干线公路,90%以上都是三级以下公路,大部分都是60年代末在原有的沙石路上改建而成的。陕西的公路经历了从泥土路、沙石路,以及沙漠上的柴草路向水泥路、柏油路一步步艰难发展的历史

我们曾记得民国年间宝汉公路攀越秦岭时国人的欢欣鼓舞,曾记得“一五”“二五”期间西兰公路、西万公路相继建成开通时的振奋人心。那时群众性筑路运动的轰轰烈烈、热火朝天,至今仍让人热血沸腾……

陕西省公路局成立于1919年,任何一段时间,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历史贡献。

可那时陕西公路给人的深刻印象,却是水泥路成了“泥水路”“扬灰路”,柏油路成了坑洼路、搓板路。前边修了后边补,好像成了永远也修不好修不完的永修路。

路基沉陷、坑槽连片、隆包不断、龟裂如网等路面病害如溃烂的霉菌一样,在路面上肆意滋生蔓延。在一些特坏路段上,“坑槽大得能卧驴,水坑大得能养鱼。”

而陕西地理环境特殊,陕北黄土高原的大沟大壑,陕南秦巴山地的崇山峻岭,地质状况尤为复杂,山体疏松一遇暴雨就塌方、滑坡泥石流,这些都严重制约着干线公路的发展,成了公路畅通的大障碍

加之当年“大爆破、大开挖”低成本群众性筑路运动的野蛮施工,更加剧了山区公路环境的恶劣状况。这些由于历史造成的创伤,大自然至今仍在报复着我们。

陕西公路的发展,是从低等级公路,一步一步改造发展起来的,从四级到三级再到二级,那可是经过几十年艰苦卓绝的努力呀!尤其是山区公路的先天不足,一些等级标准其实很难达标,有些山区的二级路顶多也就是准二级路,很多路段坡大弯急,视距差,形成了多少个“鬼见愁”“鬼招手”的“鬼门关”“百慕大三角”。遇到冰雪暴雨,那更是灾难深重。

中国人讲究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而靠路吃路,更成了他们的首选。

于是人们逐路而居、而工、而商,公路变成街道,变成过境路。一些路车辆、行人与牛、羊同行,更成了乡镇村社农贸的集会市场,节庆娱乐、婚丧嫁娶的场所,成了晒麦场、碾麦场,甚至是垃圾场。加上占道经营的、违章搭建的,都挤在公路两边,把个公路挤得狭窄难行,事故频发,痛苦不堪。堵车堵路则成了家常便饭,脏、乱、差几乎成了一些公路的形象符号。这些都使得公路养护人费尽了心思,伤透了脑筋。

但就是在这基础薄弱,环境恶劣的公路上,在这种异常艰难的条件下,我们一代代的公路人,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艰苦奋斗几十年,他们献了青春献终身,发扬着普通的平凡的“铺路石”精神,坚守卫护着我们如同血脉的干线公路,创造出了一个个感天动地的奇迹。

确实,可以说这条路是一条不断创造神话创业之路,是一条英雄辈出的先锋之路,是一条引领着我们走上富强,走上繁荣,走上现代化的幸福之路

从新中国成立初的50年代受到周恩来总理代表国务院亲笔签名通令嘉奖的合阳路井道班,到新时期养路工的楷模、全国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的宁陕新路道班的徐良成,还有无数的全国、省市级的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工人先锋号、十佳养路工、十佳道班、文明道班、三八红旗手、新长征突击手……以他们为代表的陕西公路人,形成了一支拖不垮、打不烂,无坚不摧、无往不胜的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公路铁军。

走过风,走过雨,走过坎坷,走过沧桑。陕西公路人在艰苦环境中创造辉煌,光照日月。他们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创建了国家级的文明样板路,国道210和国道312陕西段成为全国最为闪亮的典范。(www.xing528.com)

当然由于投入的不足,于是就有了埋头苦干加巧干,用忠诚和爱心在“补丁路上绣花”。就有了“经费不足汗水补”,用辛勤的汗水,苦涩的泪水浇灌出的“全优的补丁路”。

那个年月,中国人讲究“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而补丁路正是当年公路养护的一道奇异风景,是当年公路人在一条条超龄路上顽强拼搏的真实写照。

可历史进入了新世纪,陕西公路事业面临着超常大发展的最好时期,尤其是进入“十一五”开局之年的2006年,干线公路也面临着养护理念的转变和更新。

2006年6月28日,参加全国交通厅局长会议后返回西安的新任陕西省交通运输厅曹森厅长,正好途经312国道商洛段。当他看到满路都是灌缝留下的“死长虫”般的痕迹,和一块块斑驳的补丁路,心里一下沉重起来,即以“死长虫”为例,对公路养护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批评。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要求,我们的公路不但要保畅通行,还要路容路貌的美观亮丽。毕竟所谓“全优的补丁路”已成为过去。

这是关于公路形象的大问题,是关于陕西公路的未来能否持续发展,实现新跨越的大问题,也是一场有关陕西公路发展理念的全面创新的大问题。这一下在商洛,乃至全省公路系统引发了一次大震动。

处于历史大变革的时期,必然会带来不适应的困惑,带来跟不上步伐的顾虑和历经改革的阵痛。

随着经济的发展,公路的先行官地位又成为阻碍发展的瓶颈,而打破瓶颈,求得发展又是先行官冲锋陷阵时必然面临的考验。一部公路的发展史,就是不断打破瓶颈求得跨越式发展的历史。

在这新的历史阶段,国省干线公路的超期服役、危桥病隧,历史欠账已到了不解决不行、迫在眉睫的关键时刻。加之,这十多年来汽车数量几何型的疯狂增长,使公路负载率严重超标。超载超限车对公路的肆意摧残,更使干线公路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好路率越来越低,堵车经常性发生。老百姓怨声载道,各级政府头痛心疼。有些肠梗阻路段,遇到自然灾害冰雪暴雨,或者发生车祸等交通事故,一堵就是几天几夜,触目惊心的状况,牵动着整个社会的关注,甚至惊动北京。

而当2006年才走马上任不久的陕西省公路局局长王平,面对着曾经引以为自豪的312国道国家级的文明样板路上的严重堵车中那些被困在山岭中十几个小时,啃着干馍,一脸疲惫的司机时,感到了精神上受到的剧烈冲击。他说:“在312国道上,我才体会到交通瓶颈对经济社会制约的沉重。”

曹森厅长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当前的312国道彬县段、蓝商段路况不好,造成严重堵车,社会反应非常大。我看,问题还是在运行机制上,在养护管理中抓了这头,丢了那头,冷热相伴,失之于软。”

就是这条曾经辉煌过的312国道,如今却留下了让公路人感到沉重的记录。

新任的交通厅长感到了沉重,新任的公路局长也感到了沉重。这种沉重,源于对改变我省公路已处于落后现状的一种深刻的反思。

王平局长清醒地认识到:“我省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无论是从养护质量上,施工组织上,还是从公路服务上,设施建设上,与周边省份都存在一定的差距。”

面对如此严峻的挑战,陕西公路必须加快发展,迎头赶上。

重整旗鼓,追赶潮流。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