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公路管理局
长征胜利80年来,长征路沿线的交通状况和百姓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延安,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全国人民心目中的圣地。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胜利到达吴起镇,至此,历时整整一年的长征,红军终于找到了家。中国共产党把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作为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和抗日战争的出发点,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伟大旗帜,打开了中国革命事业的新局面。历经80年沧桑,老党员们亲历了身边的巨大变迁,让我们跟随他们一起来见证那些苦难铸就的辉煌。
讲述人:韩义周 89岁老红军
地 点:吴起县金佛坪村
新中国成立前,吴起没有一条公路,只能靠驮道或人行道来维持与外界的交流。20世纪60年代,吴起县干部去延安市开会,还得问群众雇上一个“抗硬”的毛驴,经过五六天的跋涉,才能到达延安。吴起县金佛坪村村民韩义周用赶毛驴的方式去延安的日子整整持续了10年。运输物资也只能依靠人背驴驼,一口盛水的大缸在当时价值不菲,究其原因就是运输不畅。
“那几十个大棚就是村里年轻人种的。”陕西省吴起县金佛坪村陈湾村民小组89岁老党员韩义周指着村里硬化道路两旁的大棚说道。离县城30多华里的金佛坪村陈湾村民小组,距吴华路只有一河之隔。如今的金佛坪村依靠区位和交通优势,发展起了现代高科技农业,家家户户都有了小汽车,住上了新房子。
说起这来之不易的好日子,韩义周的思绪一下子回到了战争年代。1945年,韩义周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跟随彭德怀、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解放大西北。作为支前队员,韩义周老人为部队运输枪支弹药一年多,老人调侃道,“那时候支援前线,路太差,有的地方就没有路,真真是跑烂了鞋子,累垮了驴子。”
“现在好了,我们出了家门就直接上车,不用走坑洼路了。”老人回忆着过去的金佛坪村,村民出行只能沿着河边走,每次发完洪水,都得提着鞋光脚走路,不然鞋壳子会渗满泥水。亲戚来了,需要在河对岸吼上几声,村上的人拉着驴子驮着亲戚过河,人和牲口踏出来的路不足以让驴载架子车通行。
在吴华路贯通后,硬化路一直修到了田间地头,家家户户都有了车子,山地种地有油路。“机动三轮车直接开到庄稼地旁边,比较过去的人背驴驼的,节省时间,方便。”韩义周笑着说。
在吴华路贯通以前,该村民小组只能种植大田,玉米、土豆等普通农作物,一年没有多少收入。在吴华路贯通后,村民们积极响应县上的号召,种起了效益好的设施蔬菜和瓜果,山地上种起了苹果。由于山路实现了全部硬化,不管晴天雨天,该村的机动三轮随时都能载着政府补助的化肥往山上跑,村外收批发商也能直接到村子里来收货。
成熟的庄稼、蔬菜瓜果不愁销路,为村民们带来了不小的惊喜。“十分钟就能把货送到县城,这在过去都不敢想啊。过去到粮站卖粮食,一个来回就得七八个小时,遇到发洪水了,还得借住亲戚家。”
如今,陈湾村民小组依靠山地苹果、大棚蔬菜、特色养殖等产业和便利的交通优势,人均纯收入过万元。吴起农村公路的快速发展,铺就了一条条百姓发展致富的坦途大道。
讲述人:刘 刚 曾任吴起县交通运输局党委书记(www.xing528.com)
地 点:吴起县刘渠子村
“在没有油路之前,我们去延安市两不见天日,早上天没亮就走,晚上到延安已经能看见城市的霓虹灯了。”吴起县交通局党委原书记刘刚说。在高速贯通以前,吴起县到延安需要5个小时,如今,只需要1个多小时就能到延安市。
他们说起对于路的记忆:“1990年以前,在海棠果成熟季节到县城贩卖,早上出门,下午到县城,卖完海棠果,在亲戚家借宿一晚,第二天才能赶回家。”往返90里路,竟需要两天时间,群众出行极为不便。
据刘刚介绍,县城以前最好的通乡公路就是沙石路和土路,“晴通雨阻”路成为群众的口头禅,也成为交通干部的难题,每次下雨,都得封闭道路,防止货车碾坏了道路。“想不到,真是做梦都想不到,能在高速上开货车。”吴起县吴起镇货车司机潘伟说,“吴起到延安的高速通了几年了,吴起到榆林市定边县的高速也在修,听人说,吴起到甘肃华池县的高速也要修了,这下我们货车司机的日子舒服多了。”
老百姓在公路建设的不断发展过程中,体验了“路畅了,产业活了”和“公路通,百业兴”的幸福生活。
讲述人:任东才 63岁老党员 曾任富县交通局副局长
地 点:富县界子河
洛川县北边的永乡塬和富县南边的交道塬之间有一条流量不大、两岸陡峻的界子河,阻隔了南北交通,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以界子河为界与国民党对峙。当时,多少热血青年就是通过界子河来到了延安寻找中国革命的出路,1937年8月,毛主席跨过界子河,走到了对岸的洛川县,召开了洛川会议,明确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主要任务。
“变化真是太快了。”谈及富县的交通变化,曾任富县交通局副局长的63岁老党员任东才感慨万千,“光从界子河上的5座桥就能看出交通变化。”
在界子河300多米长的河道上,5座沟通南北的桥梁一字排开。这几座桥最早的修建于新中国成立前,最新的是2006年通车的包茂高速界子河大桥。新中国成立前,界子河上只有最西边3米多宽的低矮石桥,这座桥由国民党政府修建,将延安和外界连了起来。再往东一座略高一些的石桥是界子河的第二座桥,宽大约6米,修建于1959年,一直承担着沟通南北往来的重要任务。20世纪80年代后,南来北往的人员及车辆的增加,石桥已经力不从心。于是,在这座桥的东侧又修建了第三座宽约10米的桥,解决了当时南北交通的大问题。2000年,210国道拓宽改造,这座桥也提前退休,界子河上又修建了第四座水泥梁桥,宽度也增加到了12米。和这座桥并行的第五座桥是2006年通车的包茂高速界子河大桥,宽度达到了24.5米,通行能力也是五座桥中最强的。目前,这五座桥有的已经弃用,有的成了村民出行的道路,有的还在发挥着沟通南北的重要作用。这五座桥排在界子河300多米长的河道上,向人们诉说着富县交通的变迁。
谈及交通发展带来的便利,任东才有着亲身的体会:“富县几十年来交通的变化可以说是翻天覆地,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富县才有了黄陵—直罗的第一条县级油路,就是这条路联通了309国道与210国道,解决了县上居民出行的大事,让居民能够走出县城,看到外边的世界。在后来的几十年里,富县交通呈现井喷式的发展,人们的出行更加方便了,仅以上延安为例,80年代坐客车走210国道要3个多小时,现在只需要1个多小时,要是走高速就只要50多分钟。”富县交通运输局书记王宏告诉记者,目前富县境内有3条高速公路,两条国道,全县通车里程已达到1451.13公里。
吴起、富县公路交通的变迁只是延安南北区域交通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延安公路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高速公路“三纵两横—绕城—连接线”格局逐步形成,国省干线续建项目升等改造全面铺开,县城过境公路项目稳步实施,农村公路硬化目标有序推进。截至目前,延安公路总里程达20882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条,总里程804公里,实现了10县区通高速。普通国道共8条,总里程为1567公里,现有二级公路1066.3公里、三级公路476.1公里、四级及等外路24.6公里;省道共计14条,总里程为1997公里,现有二级公路566.9公里,三级公路1097.1公里,四级及等外公路333公里,实现了县县通国省道和二级公路。农村公路16514公里,实现了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