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产业政策与宏观政策的有效衔接问题解决

产业政策与宏观政策的有效衔接问题解决

时间:2023-06-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上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带来的一个重要启示是:产业发展是否与国家宏观政策紧密衔接,不仅事关产业自身发展,而且是关系一个地区发展全局的战略问题。解决好重点产业与国家宏观政策衔接问题:一是全面把握政策。一个是注重动态对接,争取国家部委加强对宁夏重点产业发展给予政策方面指导,针对产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及时争取国家给予政策支持。三是综合运用政策。

产业政策与宏观政策的有效衔接问题解决

宏观政策是国家为实现经济健康持续增长、促进充分就业、保持物价稳定、推动区域协调发展、财政货币协调联动等目标作出逆周期和跨周期相结合的政策,对地方经济和产业发展具有指导性、约束性,特别是在生态保护、土地资源等领域还具有刚性约束。只有加强与宏观政策衔接,增强发展的前瞻性、协同性,重点产业政策才能更加有效运行并释放出更大效应,赢得更大机遇,同时避免陷入发展的“误区”。

回顾宁夏产业发展历程,也不乏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从成功的一方面看,进入新世纪以来,宁夏抓住实施西部大开发等政策机遇,把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作为自治区“一号工程”倾力打造。经过近20年的不懈努力,宁东基地不仅位居全国化工园区八强,而且实现了“再造一个宁夏经济总量”的目标,现已成为国家级重要能源化工基地,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能源煤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在全国都具有积极示范意义。自2003年以来,宁夏抢抓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认证机遇,把葡萄酒产业作为特色产业持续打造,由于政策对路、转型上路、开辟新路,宁夏葡萄酒产业发展优势不断放大,品牌价值不断提升,葡萄酒产业已成为宁夏一张亮丽的紫色名片。2021年以来,在自治区高位运作和推动下,宁夏葡萄酒产业规划上升到国家层面,在国家有关部委支持下制订了《宁夏国家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是全国第二个、西部第一个国家级农业类开放试验区。并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宁夏)国际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览会——这也是宁夏第一个以葡萄酒为主题的国家会展。另一方面,也有一些产业因政策把握上的偏差,不仅影响了持续健康发展,而且也产生了一定负面社会影响。比如,曾经一段时间,有的地方突破生态保护政策红线搞旅游开发项目,虽然已被责令整改,但也造成一些项目和投入“前功尽弃”。

以上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带来的一个重要启示是:产业发展是否与国家宏观政策紧密衔接,不仅事关产业自身发展,而且是关系一个地区发展全局的战略问题。解决好重点产业与国家宏观政策衔接问题:

一是全面把握政策。围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政策顶层设计,国家将依据中长期发展目标出台一系列跟进和配套政策措施。推动重点产业发展需要加强宏观政策系统性、前瞻性、专业性研究,从政策中深度谋划和不断完善产业发展思路,既要深入研究促进产业发展的各种政策利好,为重点产业发展提供强劲“势能”,同时也要注重加强对一些约束性政策措施的研究,避免因政策把握上出现“盲区”或理解上出现偏差而突破发展的“上线”“底线”和“红线”,使产业发展陷入被动局面。自觉把约束性的政策措施转化为“倒逼”产业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动力。(www.xing528.com)

二是积极对接政策。做好重点产业与宏观政策对接应注意把握节点节奏:一个是加强前端对接,在国家有关产业政策出台前,主动与国家相关部委对接,争取把相关重点产业发展明确到国家支持政策中,以更高位阶的政策推动重点产业发展。特别是在通过自身探索发展,推动重点产业规模效益不断扩大、产业地位和影响力在国内或更大区域显著提升的基础上,争取把相关产业或产业领域上升到国家政策支持层面,使产业发展释放更大能量。一个是注重动态对接,争取国家部委加强对宁夏重点产业发展给予政策方面指导,针对产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及时争取国家给予政策支持。

三是综合运用政策。国家宏观政策是以国家发展战略和规划为导向,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主要手段,以投资、消费、外资外贸、市场准入、土地、区域政策、节能环保等政策工具为支撑的政策体系。推进重点产业发展不能“单打一”地运用某一方面政策,或简单地取舍政策,应多方面、多领域、多层次加强与宏观政策衔接,确保重点产业发展政策与宏观政策相协同,发挥好政策叠加效应。中共中央、国务院《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围绕贯彻落实《纲要》,将研究出台配套政策和综合改革措施,形成“1+N+X”规划政策体系。应着眼建设先行区,跟踪研究并制定配套政策措施,依据顶层设计推出一批具有更多“含金量”的政策措施,释放更大政策利好,推动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