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产业作为高新技术产业,除了其本身的发展对经济的贡献之外,由于其具有的高扩散性,对国民经济的渗透能力很强,在各行各业的信息化改造应用很广,技术创新迭代很快,对资源的消耗依赖很低,对人力资源利用很充分,从而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愈发重要。在发达国家,信息技术产业已经逐步取代汽车、钢铁等传统产业的地位,成为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在发展中国家,比如印度,信息技术产业已经具有很好的经济示范效应。
当今世界,数字经济社会已经来临,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信息技术的每次创新,都会产生更大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倍增效应,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国正处于经济增速的换挡期,经济发展新旧动能转换并相互交织,习近平同志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世界经济加速向以网络信息技术产业为重要内容的经济活动转变。我们要把握这一历史契机,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2]我国政府推出的《中国制造2025》中明确提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成为带动相关产业协同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是国家重点发展产业;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纳入“数字经济”这个关键词,而与“数字经济”直接相关产业就包括信息技术软硬件产品生产及服务产业;此外,“互联网+”等国家重大战略都在强调与信息技术及应用相关的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重要性。可见,信息技术产业特别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党和政府优先发展的重点产业。为此,在对印度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历程、特征、原因、问题以及对国民经济影响、扩散作用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对中国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相应启示,以期推动我国信息技术产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一)制定前瞻性系统化的产业政策
印度经验表明,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并不是政府自由放任的结果,需要在国家战略和产业政策上加以引导和规划。为此,在我国做出“世界经济加速向以网络信息技术产业为重要内容的经济活动转变”的战略判断的基础上,需要制定若干前瞻性的产业发展政策,优先布局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借助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全力打造核心技术产业生态、进一步推动前沿技术突破、实现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等各环节协调发展。”[3]在战略上,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创造先决条件;在环境上,致力于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打造生态系统,包括加快5G的推广及应用;强化人才供应政策实施;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创建世界级的基础设施;为产业发展提供严格的监管支持;实施广泛的财税优惠政策;优化信息技术领域投融资体系等系统化的产业政策。尤其要注意的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中,技术创新及其带来的新业态、新模式越来越重要,政府要加强技术创新政策导向作用,通过官、产、学、研结合,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鼓励民营企业更多地参与到高新技术研发中去,倡导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与一线信息技术企业的协同创新。政府还需要尽早牵头对信息技术类芯片行业等“卡脖子关键技术”的联合科技攻关,进行总体布局。
此外,随着中国逐步成为世界贸易大国和经济大国,我国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还面临极为严重的“国家安全”贸易壁垒挑战,比如“美国制裁中兴事件”“孟晚舟事件”。美国等国对我国《网络安全法》及网络和信息安全系列政策提出特别贸易关注,[4]这种贸易关注还有强化的态势,因此,我国在信息技术产业振兴政策、政府信息技术产品采购政策、产业补贴政策、信息技术产业贸易政策以及产业相关的国家安全法律法规方面还需要进行评估把关,进行贸易合规性审查,以应对“国家安全”贸易壁垒。
(二)重视信息技术人力资源开发
印度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低成本、高技能劳动力的可得性,这也是印度信息技术产业为什么发轫于“猎身”的一大动因。印度软件公司的经理与中国同行相比,除了英文流利能够高效地与海外客户打交道,往往还拥有更丰富的国际经验和项目管理知识。在产业发展早期,印度的一些软件公司在非印度居民的帮助下获得了出口市场准入的好处,这些优势促成了该产业的出口成功。[5]印度经验表明,发展中国家可以在技术密集型的信息技术产业通过高质量的人力资源开发取得竞争优势,这也是在资本及核心技术并不占优的情况下的一个发展策略。
目前,我国人才要素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要求并不匹配,不仅国际顶尖领军人才和团队极度缺乏,基础性信息技术人才数量缺口也十分巨大,IT人才已经成为我国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要素短板。以芯片设计领域为例,预计到2020年人才需求量是28万,而2017年底我国该领域的专业人员也仅14万左右。[6]同时,由于我国信息技术在电子商务和社交生活类产品上应用越来越广泛,这些类型的互联网企业以高薪吸引了大量的IT人才,但在生产领域,我国信息技术应用并不突出,基础技术领域企业难以组建稳定的高、精、尖、特的研发团队。此外,在人才培育的外部环境上,美国收紧了对中国研究生在机器人、高科技制造业等方面的签证;在信息技术人才角色转变方面,有预测认为到2021年,40% 的信息技术人员将充当多角色,担任多面手。[7]特别是在应对当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安全贸易壁垒方面,我国也缺乏既有IT产业背景又懂WTO贸易规则和产业安全方面的专家。
为此,必须重新审视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人才的培育和应用问题。一是扩大信息技术教育的基础面,鼓励社会、企业等多渠道的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实行职业应用性教育和学术教育的互联互通,设立信息技术职业学位,完善学分互认;二是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推动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协同创新,联合设立信息技术人才小高地,在有条件的高新企业建立新一代信息技术博士后工作站和创新实践基地,进一步发挥大学科技园的作用,形成创新集聚的人才培育生态系统;三是在政策上扶持基础性信息技术人才开发,前瞻性的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加快数字经济方面的学科建设,扩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相关专业的招生比例;四是培优扶尖,设立战略科学家工作室,支持和培育中青年信息技术拔尖和领军人才,打造本土高端信息技术人才;五是加强海外华侨华人的“引智工程”,利用好华侨华人的社会资本网络;六是吸引具有国际化经营经验的高端信息技术人才来华工作,探索我国的技术移民制度,近年来我国有些地方政府已有相应政策安排,比如广西的“百名东盟杰出青年科学家来华入桂工作计划”。
(三)完善投融资市场
印度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已经证明,由于物质基础设施较差和金融资本短缺等资源劣势,印度只能朝着IT服务导向的产业迈进,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印度信息技术产业为什么硬件部门相对发展较慢而软件及服务部门强势的原因。这种发展模式带来了软件服务业的辉煌,但也带来信息技术产业内部结构不均衡,产业发展过度依赖于美国市场等弊病。
我国目前发展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也是资本密集型产业,具有“高风险、高投入”的特点,需要完善投融资市场,建立多层次的投融资体系,解决信息技术研发各方面的资金缺口问题。一是政府引导,发挥政策性银行作用,加大对产业的资金倾斜,如国家开发银行分别于2015年、2017年对清华大学控股的紫光集团(主营集成电路,手机芯片)提出200亿元意向额度、1 000亿元投融资金的支持。[8]同时鼓励商业银行对新兴的IT企业投资,设立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特别融资账户。二是发展风险投资,鼓励风投基金的设立。在银行融资、国家基金有限的情况下,需要完善天使投资、私募基金,加强对民间资本的拉动,支持高质量的IT企业在新三板等资本市场上市。三是设立创新基金,鼓励中小企业创新投资,在创新过程加大资金支持,改变以往主要把资金投向大型企业的现象,提高众创能力。[9]四是引入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成立产业融资租赁公司,运用金融杠杆,创新金融产品,缓解产业发展资金缺口。五是改善投融资环境,利用政策优惠等各项措施,吸引FDI流入。
(四)注重知识产权保护
印度经验表明,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信任条件是国内IT企业和国外客户之间广泛开展合作交易的基础,也反映出国内企业间相互合作的程度。印度政府颁布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为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了不断改良的发展环境,同时也给国外客户提供了良好的心理预期。“在我国,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专利密集程度最高。”[10]由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肩负“走出去”的使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和巨大的经济利益刺激下,国内企业屡屡遭遇专利侵权诉讼,甚至被美国以“国家安全”为由制裁,IT产业市场的竞争不仅表现为产品质量竞争,甚至是技术标准竞争。为此,知识产权保护的作用至关重要,这关系到中国的信息技术产业在国际的标准制定、专利许可等方面是否有话语权,是否能够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的问题。
我国信息技术企业要“走出去”必须直面知识产权保护这一问题。一是要强化创新,尽快在核心技术上有所突破;二是在国家层面要完善信息技术创新发展的知识产权制度,对信息技术特定领域的知识产权问题予以高度关注,组织政产学研各方面人员开展预案研究;三是在业界要广泛普及知识产权意识,信息技术企业要尽早布局相关专利,积极参与标准制定,规避应用开源软件的知识产权风险;四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专利质量需要提升,进一步完善专利质量价值评估标准体系,合理运用知识产权运营基金,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机制,培育更多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IT企业。[11]
(五)提升自主研发及创新能力
为避免沦为“数码苦力”,必须提升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自主研发及创新能力,实现产业价值链的上移。目前,我国信息技术产业借助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迎来了后发追赶的机遇期,通过与基础物理等前沿学科交叉渗透,实现了软硬件、内容、服务的创新融合发展,例如中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导航系统已经走出国门,推广到东盟等一些国家。但是,很多关键技术还有待突破,在高端通用芯片、自主可控的高端工业平台软件、高端存储系统等方面的自主研发及创新能力还有待于形成,需要全力打造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实现产业发展的跨越。一是要建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推进技术到产品及服务转化的系列创新;二是强化基础研究、技术研发、产业化三个环节的协同创新,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围绕“产业链”打造“创新链”;三是建立公共研发平台,政府统筹推动并主导基础性、前瞻性、引领性技术的自主研发攻关;四是增加对我国信息技术产业自主研发创新类项目的研究与试验经费,鼓励高校及科研院所积极开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研究;五是加快自主研发及创新型信息技术企业的孵化及科技成果转化,培育国家级大学科技园等示范性园区,形成辐射带动作用;六是多渠道广泛开展创新型人才培养。
(六)加快产业集群建设(www.xing528.com)
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关联度高、带动性强,全国各地都非常重视该产业的发展,为避免重复建设和产业的零散化无序发展,需要从整体上谋篇布局、因地制宜打造共享平台,加快产业集群建设,集聚和吸引IT相关企业,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及组织创新,提升产业链水平。在具体措施上,一是明确思路,细分我国“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等区域或者具体城市在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高端软件、高端服务器等各子类上的优势,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构建具有区域或者地方特色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领域;二是集中扶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重点企业,发展一批龙头企业,打造资金投入、科研协同、运营服务、基础设施完善的四位一体产业集群,突出其技术创新和综合效益优势;三是有选择性地发展产业联盟,通过产业联盟这种组织形态获取互补性资源,避免单一企业竞争劣势,争取核心技术的扩散与渗透,稳固产业集群,提升综合经济效益;[12]四是要把握产业集群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预判及迎合需求结构变化,遵循产业集群演进规律,优化配置生产要素,形成产业链条;五是依托产业集群,积极融入基于产业价值链的新型信息技术产业国际分工格局,推动集群企业国际化成长。
(七)抓好出口和内需两个市场
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必须注重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通过技术创新及规模化应用达到扩大出口和拉动内需的双重效应。在出口方面,由于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技术与欧美一些发达国家依然存在差距,出口能力往往体现在零部件及配套产业上,需要强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通过以下措施拓展海外市场:一是要加大以产业基础能力、创新能力、对外服务能力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走出去”的能力建设;[13]二是优先升级相对占优势的传统电子制造业,获取更多的海外市场份额;三是利用“一带一路”的机遇,扩大对沿线国家软件和服务出口,形成出口多元化格局,实现新兴市场的前瞻性布局;四是落实出口退税、重大技术装备进口关键零部件免税等政策,扩大软件信息服务出口;五是响应欧美客户的定制化需求,不断增强创新、灵活的交付模式及定制能力,赢得信任与合作;六是专注于客户价值,提供创新技术与产品解决方案,建立覆盖全球的营销和服务网络。在国内市场方面,一是大力发展应用导向的电子商务、物联网和云计算产业,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各行业、各领域的应用,发展新兴信息消费业态;二是利用信息技术促成消费需求升级,满足国内个人市场和家庭市场的需求,强化我国经济内生增长动力;三是利用信息技术扩大内需,完善社会治理,推广电子政务、智慧城市建设,规模化普及信息技术应用。
【注释】
[1]Kapur D. The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 India's IT boom[J]. India Review, 2002,1(2): 91-110.
[2]李国杰. 人民日报经济形势理性看:数字经济引领创新发展[N]. 人民日报,2016-12-16(07).
[3]曾宇. 以新一代信息技术驱动我国数字经济发展[N]. 经济日报,2018-05-24(016).
[4]李明. 信息技术产业应对“国家安全”贸易壁垒研究[A]. 中国标准化协会. 第十五届中国标准化论坛论文集[C]. 中国标准化协会:中国标准化协会,2018:6.
[5]Gregory N, Stanley D N, Tenev S. New industries from new places: The emergence of the hardware and software industries in China and India[M]. The World Bank, 2009.
[6]韦柳融. 中国信息技术发展成就与未来[J]. 中国信息界,2018(5):27-31.
[7]刘光武,叶慧杰. 全球信息技术产业发展预测[J]. 中国科技信息,2018(14):109-110.
[8]张勇.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投融资分析研究[J]. 时代金融,2017(27):282-283.
[9]陈国铁. 信息技术下创新驱动的动力和产业转型升级研究[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6(18):15-17.
[10]周洁,李文宇,黄翠霞.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需高度重视专利诉讼[J]. 中国电信业,2016(9):18-23.
[11]周洁,李文宇,黄翠霞.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需高度重视专利诉讼[J]. 中国电信业,2016(9):18-23.
[12]陈杰.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布局研究:产业集群的视角[J]. 系统工程,2013,31(4):122-126.
[13]张薇薇等.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走出去”的能力评价实证研究[J]. 工业技术经济,2018,37(8):44-5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