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广泛采用严苛的质量认证:优化企业生产质量

广泛采用严苛的质量认证:优化企业生产质量

时间:2023-06-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印度IT企业不遗余力地追求获得最高的质量标准,采用并推行最流行的全面质量管理ISO9000和CMM等质量标准,建立以国际质量认证为核心的管理体制,规范内部管理,强化技术产品和服务质量已经成为行业共识。

广泛采用严苛的质量认证:优化企业生产质量

由于大多数软件开发项目都涉及设计活动,所以软件质量的度量、定义质量标准特别困难。1970年,温斯顿·罗伊斯(Winston Royce)提出了著名的“瀑布模型”(见图8.2)。直到20世纪80年代早期,“瀑布模型”一直是唯一被广泛采用的软件开发模型,但它的突出缺点是不适应用户需求的变化。

图8.2 软件开发的瀑布模型

1987年,国际标准组织(ISO)为生产标准制定了一个框架,即1SO9000系列,该系列后来也适用于软件开发。与此同时,软件工程学会(SET)开发了一个称为能力成熟度模型(CMM)的框架,最初应用于美国国防部开发大型软件系统,后来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广泛应用。

大多数印度IT公司成立时间短且规模小,几乎都从事软件开发,为了能够提供世界级的IT软件产品和服务并获取竞争优势,在欧美市场站稳脚跟,无论是在谈判还是宣传上,几乎每一家印度IT公司都强调软件开发过程的质量认证,以此来强化其产品和企业的声誉,以获得客户信任并维持这种信任。印度IT企业不遗余力地追求获得最高的质量标准,采用并推行最流行的全面质量管理ISO9000和CMM等质量标准,建立以国际质量认证为核心的管理体制,规范内部管理,强化技术产品和服务质量已经成为行业共识。据NASSCOM 2002年报统计,截止到2002年,全球只有85家获得CMM最高5级质量认证的IT公司,印度就占有44家,这意味着50%的CMM 5级IT公司来自印度,而且还有22家公司处于CMM 4级,总共有316家印度IT公司获得质量认证以及70多家即将获得质量认证。[10]印度IT企业普遍采用国际质量认证主要有两大原因:首先,这样的认证被当成一个信号策略,告诉那些潜在的客户,企业一直秉承软件开发流程中的国际范例和文档处理标准流程;其次,质量认证使公司能够更好评估完成一个项目所需的资源和时间。事实上,质量认证确实也提高了印度IT企业的业绩,Issac(2004)等人经过实证研究证明,在IT产业中有质量认证公司与非认证公司在运营绩效指标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前者明显优于后者。[11]

在IT硬件制造方面,印度信息技术部(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DIT)属下的印度标准化检测与质量认证中心(Standardization Testing and Quality Certification,STQC)还广泛发展了针对电子产品的第三方认证体系即安全认证(STQC标志)体系。

【注释】

[1]Anderson J C, Narus J A. A model of distributor firm and manufacturer firm working partnerships[J]. the Journal of Marketing, 1990: 42-58.

[2]Tyler T R. Trust in organizations: Frontiers of theory and research[M]. Sage,1996.

[3]Social exchange in developing relationships[M]. Elsevier, 2013.(www.xing528.com)

[4]Casey V. Developing trust in virtual software development teams[J]. Journal of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electronic commerce research, 2010, 5(2): 41-58.

[5]Oza N V, Hall T, Rainer A, et al. Trust in software outsourcing relationships: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Indian software companies[J]. Information and software Technology, 2006, 48(5): 345-354.

[6]Babar M A, Verner J M, Nguyen P T. Establishing and maintaining trust in software outsourcing relationships: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J]. Journal of Systems and Software, 2007, 80(9): 1438-1449.

[7]Kapur D. Diasporas and technology transfer[J]. Journal of Human Development,2001, 2(2): 265-286.

[8]Nanda R, Khanna T. Diasporas and domestic entrepreneurs: Evidence from the Indian software industry[J]. Journal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 Strategy, 2010,19(4): 991-1012.

[9]Pandey A, Aggarwal A, Devane R, et al. India’s transformation to knowledgebased economy–evolving role of the Indian diaspora[J]. Draft. World Bank,Washington, DC, 2004.

[10]NASSCOM. IT Industry in India -Strategic Review 2002[R]. NASSCOM, 2002.

[11]Issac G, Rajendran C, Anantharaman R N. Significance of quality certification:The case of the software industry in India[J]. Quality Management Journal, 2004,11(1): 8-2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