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印度初等教育:撬动社会经济政治改革的重要杠杆

印度初等教育:撬动社会经济政治改革的重要杠杆

时间:2023-06-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印度政府认为,教育是撬动社会、经济和政治改革最重要的杠杆。在邦政府的教育公共支出方面,75%的支出是用于学校教育,其中44%用于初等教育,30%用于中等教育。初等教育阶段儿童入学率基本达到世界水平。“十一五”期间,印度初等教育师资的补益有了实质性的增长。印度政府于2001年开始推行的SSA项目,旨在推进初等教育的普及化。作为“十一五”期间面向初等教育的旗舰项目,该项目极大地推动了初等教育在“十一五”期间的发展。

印度初等教育:撬动社会经济政治改革的重要杠杆

印度政府认为,教育是撬动社会经济和政治改革最重要的杠杆。在21世纪,具有相关知识、态度和技能,受过良好教育的国民,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元素。教育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强有力的工具,对于构建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能够为经济向好提供技术和技能支持。教育同时也作为社会一体化的力量,传授价值观,增强社会凝聚力和民族认同感。初等教育[1]在教育体系中处于起步、基础地位,因此显得尤为重要。

初等教育获得更多的教育公共支出支持。基于对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在“十一五”计划期间,有关教育方面的公共支出大幅提高。教育支出占GDP的比例从2004年度的3.3%提高到2011年度的4%强。教育人均公共支出从2004年度的888卢比提高到2011年度的2 985卢比。教育公共支出的大部分是依赖于地方邦提供的,在“十一五”期间,地方邦对教育的公共支出以每年19.6%的比例快速增长。中央和邦政府总的教育公共支出在“十一五”期间估计为1 244 797万卢比。其中,35%为计划性支出,65%为非计划性支出。大概 43%的教育公共支出投入到初等教育,25%投入到中等教育,32%投入到高等教育。在邦政府的教育公共支出方面,75%的支出是用于学校教育,其中44%用于初等教育,30%用于中等教育。

初等教育阶段儿童入学率基本达到世界水平。近年来,印度在提高受教育机会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劳动人口(指年龄超过15岁)平均受教育的年限从2000年的4.19年提高到2010年的5.12年。初等教育阶段的儿童入学率现在已经基本达到世界水平。年轻人的识字率从1983年的60%提高到2009年度的91%,成人识字率从2001年的64.8%提高到2011年的74%.

教育公平的鸿沟消弭也取得了良好的进展。印度教育的不公平状况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缓和,受教育年限的基尼系数从1983年的0.71下降到2010年的0.49。初等教育的性别鸿沟随着男女入学年限比例而大幅下降,到2012年,印度全民识字率达74.04%。

初等教育师资和基础设施有了一定的改善。“十一五”期间,印度初等教育师资的补益有了实质性的增长。所有被批准的教师职位在初等教育普及计划(Sarva Shiksha Abhiyan,SSA)和邦预算都完成的情况下,印度生师比可以达到27∶1。这显然已经高出“十一五”中所提出的“生师比从当下的40∶1调低至30∶1”目标。在初等教育普及计划的指导下,印度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有了较大规模的发展。除了新开30万所新学校之外,初等教育普及计划还给现有的学校提供了基本的教学设施。2005年度平均每间教室安排了39位学生,到2009年度,人数下降为32人,教学场所得到了进一步改善。但是仍然有大量的学校连基本的教学设施都没有配备。只有4.8%的政府学校配备了儿童免费义务教育法案(简称RTE)所规定的九成设施,大约三分之一的学校配备了七成设施,30%的学校教育设施的配备还不到五成。(www.xing528.com)

印度政府于2001年开始推行的SSA项目,旨在推进初等教育的普及化。作为“十一五”期间面向初等教育的旗舰项目,该项目极大地推动了初等教育在“十一五”期间的发展。当然也不能忽略其他政府项目在其中的作用,如初等教育营养支持项目(National Programme of Nutritional Support to Primary Education)、午餐计划(Mid-Day Meal Scheme)、教师教育计划(Teacher Education Scheme)、妇女平等教育计划(Mahila Samakhya)、穆斯林学校高质量教育计划(Schemes for Providing Quality Education in Madrasas)。截止到2011年度,SSA项目累计开办新学校209 914所;开办新高小(Upper Primary School)173 969所;修建初小192 392所;修建高小105 562所,增建教室1 603 789间,厕所583 529间,饮水设施223 086个;增加教师1 965 207名。[2]

女童受教育机会有了很大进展。印度儿童受教育机会的性别差异非常大,即便在“十一五”计划实施的前一年度(2004年度),女童受教育的机会也远远低于男童,该年度间男女童毛入学率相差近10%。印度绝大多数地区高小女童入学率要低于男童。性别平等指数(Gender Parity Index,GPI=女童入学率/男童入学率)大于等于全国平均水平0.92的地区有23个。其中GPI最小地区为比哈尔邦0.73,最大地区为锡金邦(Sikkim)1.21。

“十一五”期间,上述情况发生了转变。在2006年度与2009年度,印度新增入学儿童721万,其中女生占到了新增入学儿童的大多数,达530万。她们中的一半多(占53%)属于表列种姓、表列部落女孩。“十一五”计划主要采取三个措施帮助女童接受教育:一是在印度27个邦和联邦地区建立了3 600所Kasturba Gandhi Balika Vidyalayas 寄宿学校;[3]二是在教育落后地区建立了7 000所早期儿童护理中心;三是在10个邦重点贯彻落实妇女平等教育计划(Mahila Samakhya)。[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