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人力成本优势是印度信息技术产业获取竞争优势的话,那么印度的制造业和农业同样具有竞争优势,实际上并不如此。印度国家现实情况迫使印度IT企业家规避物质基础设施较差和金融资本短缺等资源劣势,朝着IT服务导向的方向迈进,印度充沛的技术工人的相对优势并不足以发展资本密集型的IT硬件制造,为此只能寄希望于FDI流入,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印度IT产业为什么硬件部门相对发展较慢而软件及服务部门强势。
(一)资本资源
不同国家之间金融产业的资本成本、可用量不尽相同,运作形式比如抵押贷款、风险资本、信用贷款的模式也不相同。
1. 软件及服务部门利用金融资本情况
通过前面第三章的印度IT企业描述可知,印度知名的IT企业基本都是私营企业,大多数企业家由技能娴熟的工程师或技术人员组成,这部分人当中很多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人才外流到国外的移民回流人才。在积累了充分的技能和一定的海外资本积累后,这些人在印度建立了自己的公司,这些企业包括印孚瑟斯(Infosys)、威普罗、马恒达萨蒂扬。假如投资硬件部门,要求具有一定的相关产业基础及大量的金融资本,这不太现实;而软件服务特别是出口,具有良好的现金流和较少的预先投资需求。特别适合于印度的现实资源,只需要安装了电脑和电话的房间,而且软件的生产并不严重依赖于公路和港口等有形的基础设施,只需要一个稳定的电力。因此,对于软件服务类公司来说,金融资本并不是一个大问题,除非一家公司希望快速扩张或想要扩大其海外业务。
以印度IT巨头印孚瑟斯为例:1981年,七位年轻的印度人以积攒的1 000美元作为初始股本创立印孚瑟斯科技公司(Infosys Technologies),它是典型的自筹初创资金的IT公司,到2016年印孚瑟斯的营收已高达95亿美元,成为印度第二大IT公司。在初创的1981年,由于印度政府对进口电脑硬件的苛刻限制,印孚瑟斯员工只能利用美国客户提供的电脑开展在岸(猎身)业务。由于基本不需要什么金融资本投资,印孚瑟斯能够在非常有限的外部资金支持下快速成长,并很快有了很好的现金流。在公司成立12年后的1993年,印孚瑟斯在孟买证券交易中心做了首次公开募股(IPO)。在此之前,印孚瑟斯只做了很少的债务融资,从当地银行总共贷款72.5万美元用于资本支出。1999年,印孚瑟斯成为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印度公司,即便如此,筹集的资金仅为7 500万美元,但上市进一步增强了印孚瑟斯与美国主要客户之间的关系。
2. 硬件部门所需金融资本情况
印度中央政府长期处于超过预算6个多点的财政赤字状态,如图5.2所示,各邦政府也同样处于赤字压力之下,在这种情况下,国内储蓄被大量吸收,挤占了私人投资,抬高了资金使用成本。虽然印度一直面临国内资金短缺的问题,但直到1991年经济改革,FDI才被允许流入,在此之前,流入印度的FDI量基本可以忽略,如图5.3所示,而且FDI流入的产业部门被严格限制,甚至国外投资者的占股比例也被严格限制,直到1998年,印度电子部才规定IT产业的外资占股可达100%。
图5.2 印度1990—2004年长期实际利率及财政赤字率
图5.3 1990—2007流入印度FDI(单位:百万美元)
数据来源:印度储备银行(RBI)。
20世纪90年代中期,印度FDI大概在30亿美元到50亿美元之间,而同期中国FDI均值达到了400亿美元,为印度的10倍左右;以2002年为例,印度FDI不到其GDP比重的1%,而中国同期达到了4%,其他新兴市场国家一般为2%~3%。尽管1996年开始,印度FDI开始迅速增长,但是资金流向高度集中在满足投资者对流动性和公司治理要求的顶级公司。[20]这显然对于急需金融资本的IT硬件制造类初创公司极为不利。(www.xing528.com)
此外,印度两度将主要银行国有化,导致政府主导、银行服务缺乏竞争和创新,银行作用减弱,没有发挥好金融中介机构的资源配置功能。正是国有银行的低效率,1999年印度政府把印度银行(Indian Bank)、印度统一银行(United Bank of India)与UCO银行(UCO Bank)确定为“脆弱的国有银行”。[21]由于公共部门的挤出效应,2004年印度金融中介机构提供给私人部门的融资总量是GDP的37%,而同时期中国的比率是141%。
政府还根据明确和隐含的优先次序,以各种方式控制信贷的分配。按照印度计划委员会制定的“五年计划”,反贫困在“七五”计划依然被重点强调,“农业仍然是我们经济的核心……我们必须在第七个计划中更加积极地追求它。这将减少我们发展中的区域不平衡,并将直接有助于消除贫困。”[22]为此,印度金融中介机构更多地向农村部门和小规模工业提供信贷,两者都被认为是对于减少贫困非常重要。IT硬件行业作为一个与农村经济没有直接联系的以大中型企业为主的新兴行业,确实并没有从政府的信贷分配中获益。可见,在“七五”计划之后,即在印度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20世纪90年代黄金时期,IT硬件部门并没有得到良好的金融支持,这也是印度信息技术产业硬件部门弱势的又一重要原因。
当然,印度拥有相对发达的风险投资业。但有研究表明只有 14%的印度硬件公司从外部进行股权融资或借助风险资本,更多的是依赖内部融资,从而也导致了硬件部门难以借助金融资本迅速做大做强。[23]
(二)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除了像交通运输系统、邮电通信系统、电力系统、付款转账系统、房屋供给等,这些系统的质量、使用成本、形态会影响到产业的竞争力。比如工业生产除了机器设备外,还需要良好的能源、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
电力是一个国家基础设施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印度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就遭遇能源危机,使得印度的电力生产和分配严重不畅,由于电力的国有垄断,电力供应不足且不稳定,可靠性、可用性差,而且价格还高;交通运输系统虽然从1950—1991年取得了较大发展,见表5.3,但总体发展水平依然较低,容量和质量非常有限。早在2003年,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把基础设施列为在印度开展业务最具挑战性的因素。直到2004年,印度还没有一条连接主要经济中心的邦际高速公路;2007年印度才有一条孟买—浦那的高速公路,但也仅是300千米的四车道高速公路。
表5.3 交通运输系统的发展
数据来源:Economic Survey,印度“七五”计划。
在硬件方面,IT硬件制造比软件生产需要更长的供应链,对电力设备、电机和运输设备比后者更为依赖。基础设施对于硬件制造和组装非常重要,这些行业严重的基础设施瓶颈阻碍了印度企业,尤其是制造企业的效率和竞争力。
对于软件以及服务部门来讲,所需的基础设施成本要求非常少,成本低廉,只需办公场地和相关设备、网络接入,进入的门槛较低。因而,随着软件产品盈利日益提高,世界范围内硬件价格的下降,以及一系列的政府措施包括降低税收和关税,在20世纪90年代带来了一波主攻软件及服务的IT创业潮。
当然,良好的通信基础设施对软件及IT服务行业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这在软件服务出口中尤其明显,特别是对于离岸软件开发。总的来说,印度的数据通信基础设施昂贵且供应有限。这个问题有一个重要的制度因素,即印度电信部和VSNL[24]这样的政府机构不愿放弃对电信的控制。然而,大多数IT公司认为通信基础设施的问题并没有比道路和电力等物理基础设施等问题严重。因为大多数印度公司进行的离岸业务只需要有限的通信,这样现有的带宽能够满足基本要求,特别是之后建立的印度软件技术园区(STP)更是在带宽问题上毫无障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