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成本、高技能劳动力的可得性是产业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有学者研究认为,在20世纪90年代早期,劳动力成本占到了软件开发成本的 70%。[13]印度软件专业人才的工资相对于欧美国家具有很大优势,以1997年为例,很多类似岗位的工资成本大概是美国薪酬的1/3或1/5,如表5.1所示;与其他一些国家如英国、爱尔兰、希腊等横向比较,印度IT人员的薪酬水平也是最低的,显示了绝对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只有希腊的IT专业人员的工资水平与其类似,如表5.2所示。
表5.1 1997年软件专业人员薪资比较 (单位:美元/年)
资料来源:Arora A, Arunachalam V S, Asundi J, et al. The Indian software services industry[J]. Research policy, 2001, 30 (8). P1286.
注:1. 按41.50卢比/美元的汇率折算。
2. 起薪数字是按照雇用50多名软件专业人员的大型企业的标准。对于规模较小的组织而言,这一比例可能会略低一些。由于专业人员的教育和经验、工作平台、外派性质(合同/全职)、雇主所在地点以及额外的技术、专业证书等因素,某一特定职位的工资将有所不同。
表5.2 1995年支付给IT专业人员的国际薪酬差异 (单位:美元)
资料来源:www.man.ac.uk/idpm/isicost.htm.
在印度,从事软件IT行业的工薪要比制造部门或学术部门的要高很多,由此也确保了稳定的工人供应。也就是说,印度信息技术产业的专业化是由绝对工资水平和相对工资优势两者相互作用进一步强化的产业优势。
不仅如此,印度大量的英语熟练、训练有素的IT技术人员供给体系补充了这种成本优势,再加上印度1991年“经济改革”使得积压的一大批优秀人才得以释放出来,[14]在短时间内强化了这种技术人才优势。印度IT人才主要来自国家高等教育系统工程类本科和研究生的培养、私营或者公立的培训机构的受训学员、政府专业资格认证会员、大型IT企业对员工的培训。
(一)高等教育系统的培养
目前,印度高等教育规模位列全球第三,位于中国、美国之后,有2 297个工程学院,16 000所各类学院。从图5.1可知,印度在1970—1997年,工程和技术类大学的数量急剧扩张,特别是可以颁发工程和技术类学历文凭的高等院校增长很快,与印度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基本同频,在1980—1990有了飞跃;可以颁发学位文凭的工程和技术类高等院校也从1980年的158所增长到了1997年的547所。其中印度理工学院(IIT)每年招收8 000名学生,培养的高质量毕业生绝大部分进入到IT领域,为印度IT产业人才的国际化做出了示范标杆作用。[15](www.xing528.com)
图5.1 印度工程和技术类大学(包括学位教育和学历教育高校)数量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全印技术教育委员会,http://www.aicte.com/approvved inst.html.
1987年的《AICTE法案》规定设立全印技术教育委员会(AICTE)[16]来计划和协调印度技术教育系统的发展,建立技术教育的规范和标准,委员会中一个重要的机构叫作“工程技术部”,主要负责新项目的认证以及对新院校、新课程、新增大学助学金、研究生项目、MCA/MBA项目的审核批准。1990年代,在AICTE批准的学位机构中,学生入学率以年均11.5%的速度在增长,每年培养65 000名工程师和95 000名拥有工程和技术学位的专业人才。根据NASSCOM 1998年度报告,仅在1997年印度软件专业技术人员总量就达16万人,平均年龄28.4岁,这些专业技术人员都有工科、计算机科学学位或计算机应用硕士学位(MCA)。通过高等教育系统的扩张,到2006年印度每年能够培育50万名IT专业人才,其中大约1万名获得MCA硕士学位的毕业生,还有5.2万名MBA毕业生和2万名获得其他研究生学位的毕业生,其中大部分是加入IT行业的。[17]
(二)私营或者公立的培训机构以及企业的培训
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印度国内一大批私营或者公立的培训机构蜂拥而起,其中包括非常著名的NIIT(印度国家信息技术学院)、Aptech[18]、LCC、Infotech、Tata Infotech、CMC、印度硬件技术学院、IIS信息技术、波士顿教育、SQL Star、Datapro等公司,而根据NASSCOM评估,1998年印度有3 800家IT培训机构,培训市场规模达3亿美元,而NIIT和Aptech就占到了整个IT培训市场的 70%份额。以NIIT为例,NIIT(印度国家信息技术学院)成立于1981年,参照著名印度理工学院的做法来建造,能够根据软件企业的需求来定制课程,所以培训出来的IT技术人员受到市场的认可,仅NIIT在1999年就大概培训有1万名软件开发专业学员。
此外,很多大型企业特别是外企以联合或者内部培训的形式开始增加对信息技术员工的培训,并且还开设了IT管理课程、微软认证软件工程师课程等,例如:马辛德拉集团和英国电信的合资企业,在线上教授软件开发的方法和技术,但是,普遍的看法是企业培训的学员不适合软件开发,他们更适合提供技术支持和维护、后台操作和各种各样的IT服务,如医疗转录、保险行业的索赔处理。[19]
总之,印度有世界第二大英语人口,有世界第二大的工程类毕业生,这些受过高质量的工程技术教育、拥有良好IT能力(包括设计及项目管理)的技术人员英文流利,由于早期的“猎身”他们还能够便捷地接触前沿技术;还有些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比如印度IT劳动力温顺的特质(历史上存在的种性结构),对数学的擅长,似乎是为信息技术产业量身定做,随着廉价和高质量的人力资源的可获得,大量的软件产品开始外包给印度,这奠定了印度信息技术产业进化的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