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吴承明的学术生涯及经历

吴承明的学术生涯及经历

时间:2023-06-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作为预科学生代表参加校内进步学生组织“河滨社”“荒火社”活动。在抗日宣传基地“工友补习学校”中任教务长。倡导组织世界语学会,开世界语班。6月因学生运动被清华开除后考入北京大学史学系。1951年用魏子初(外资处)笔名发表三篇论文和三种小册子。1962年负责统稿的《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项错误的失败的研究。

吴承明的学术生涯及经历

1917年(民国六年)

1月3日 出生于律师家庭,祖籍河北滦县,汉族

1920年(民国九年)

随父母来北平,在四世同堂的大家庭中生活

1923年(民国十二年)

入北平京公立第三十七小学(新中国成立后为西直门小学)。

1926年(民国十五年)

退学改为在家念私塾。

1928年(民国十七年)

入北平市立第三中学。曾与人办油印小报、自编自导并参演独幕剧

1931年(民国二十年)

考入北平四中高中,时值“九·一八”事变,作为积极分子和新四军革命烈士黄诚的助手,开始投入反日救国运动

1932年(民国二十一年)

因组织校内学生反日运动,被四中校长齐树芸要求转学,投考天津北洋工学院高中部并被录取。

进入北洋大学预科),开始树立“工业救国”思想。作为预科学生代表参加校内进步学生组织“河滨社”“荒火社”活动。在抗日宣传基地“工友补习学校”中任教务长。倡导组织世界语学会,开世界语班。

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

考入清华大学理学院化学系,从“工业救国”转为“科学救国”。二年级时又觉“科学救国”不如“经济救国”更为现实,随从化学系转入经济系。曾从杨树达教授学训诂,听陈岱孙教授的经济学课程

1935年夏(民国二十四年)

参加中共外围组织“中华民族武装自卫会”,并接受工作任务。

在学生自治会主办的工友补习学校当教员;任《清华周刊》总发行,利用所掌握的发行网向边远地区左派组织邮寄抗日救亡出版物;在《东方既白》杂志创刊号上撰写论中国土地问题的文章。

8月 在清华,由蒋南翔、何凤元介绍宣誓入党,成为中共党员

12月 作为清华领队参加“一二·九”“一二·一六”两次大游行。

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

2月,北平学联组织的三个南下宣传团返平,三团的积极分子发起成立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简称“民先”),成为中共最重要的外围团体也是青年抗战救亡的中坚,时当选为“清华民先”大队长,率队员抢救出多位被军警逮捕的清华学生领袖。

6月 因学生运动被清华开除后考入北京大学史学系。仍持“经济救国”思想,故把目标放在近代史上。听钱穆先生秦汉史课,并听经济系课程及业余时间自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北大期间参加了“援绥”劳军、“一二·一二”大游行等抗战活动。

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

8月 参加学生抗战组织“平津流亡同学会”,并被补选进南京总会执委。此时意外发现:已在乱世中失掉中共组织关系,成为非党员了。

11月 参加民先号召组织的战地服务团。

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

在西南联大选修了陈寅恪隋唐史和佛典文学,葛邦福(John J.Gapanovich)的希腊罗马史和赵廼抟的经济思想史等课。出于兴趣,参加西南联大话剧团。

1940年(民国二十九年)

夏 从西南联大毕业开始步入社会,到重庆歌乐山的中央银行经济研究处研究战时经济。

1941年(民国三十年)

2月 去行政院经济会议秘书处和金融组工作,后任金融组秘书,被迫集体加入国民党,新中国成立后成了“历史问题”。

1943年(民国三十二年)

到“中国战时生产促进会”任研究部主任。在重庆的三年被《新蜀报》聘为“主笔”,又主编半月刊《银行界》。在《时事新报》发表《论当前生产政策》《论大小生产——再论当前生产政策》两文,撰写《产业资金问题之检讨》《理想利率》等文。

冬 怀揣“实业救国”理想,船行43天赴美留学,入哥伦比亚商学院研究生部主修“货币金融学”,请白克哈特教授为学位论文指导教师,辅修“工业管理”。学习了查普曼的银行学、多德的金融市场、莫里斯–克拉克的经济学等课。

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

以五门并列A的课业成绩和一篇题为《认股权、股票股利及股票分裂与扩充公司之投资理论》的论文获金钥匙奖。

1946年(民国三十五年)

3月 与钢琴家洪达琳女士在美国纽约结婚,洪达琳于1994年1月在北京病逝。

6月 受雇于资源委员会,在纽约办事处工作;同年6月,作为1971年经济学诺奖获得者库兹涅茨顾问由美回国工作。

9月 调日本赔偿拆迁委员会工作。

1947年(民国三十六年)

年初 辞职来上海,任中央信托局信托处襄理,分工管外汇,曾设法给中共地下贸易组织“广大”做成小额贷款。

夏 兼任上海交通大学教授,讲授“货币银行”和“国际汇兑”,后改教“工业管理”和“财务报告分析”两课,所讲内容多为当时国内大学首创。

1948年(民国三十七年)

开始研究中国工业资本问题,后写成《中国工业资本的估计和分析》一文发表。

1949年

6月初 上海解放不久,调华东贸易总公司。

9月 调任中国银行经济研究处研究委员。

11月 到北京中央外资企业局,任业务处副处长。

1950年

外资局并入中央私营企业局,任外资处副处长。开始研究外国在华投资。

1951年

用魏子初(外资处)笔名发表三篇论文和三种小册子。其中《帝国主义在华投资》连印三版并有俄文版。

1952年

兼任工商行政处副处长,主持私营企业重估财产、调整资本工作。开始注意商业和市场问题,为后来研究市场史做准备。

1953年

参与筹建中华全国工商联(简称“全联”)工作,10月成立,任全联执委,后任历届全联特约顾问。

1954年

在北京开始经济史研究工作,首先从资料工作做起;《帝国主义与开滦煤矿》,署名魏子初(外资处),1954由神州国光社出版。

撰写《过渡时期的国家资本主义》,人民出版社连印三版。(www.xing528.com)

1955年

《帝国主义在旧中国的投资》,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1956年

夏 任调查研究处处长。

1957年

右派运动中,因较谨慎,未受牵连。

1958年

任由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与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合设的“资本主义经济改造研究室”主任。

1962年

负责统稿的《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项错误的失败的研究。

1969年

8月 下放赴辽宁盘锦的商业部五七干校

1971年

11月 迁移至河北固安县粮食部五七干校。

1974年

1月 借调到人民出版社,主编《旧中国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1975年

8月 调到商业部,酝酿、准备编写《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1978年

5月 调到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工作,开始主编三卷本《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为此殚精竭虑,废寝忘食。在后来统稿时,事实上自己将全书三卷共计206万字完全重新写了一遍。

1979年

开始招收经济史硕士研究生

12月 受日本“国际交流基金”资助在东京大学社会科学研究所作外国研究员

1984年

8月 受洛克菲勒基金会资助赴意大利参加中国经济史讨论会,在发言中提出“史无定法”。

1985年

开始招收经济史博士研究生。

论文集《中国资本主义与国内市场》,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1986年

3月 被聘为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客座教授。

1987年

2月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加入中国共产党

12月 被聘为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教授。

1991年

6月 当选为中国经济史学会会长。

10月 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992年

印行《濯足偶谈》,分送旧友。

1993年

6月 参加“经济史论坛”讨论,共计十五六次,至2006年10月结束。

1995年

4月 与文铭女士在北京结婚,文铭于2010年8月在上海病逝。

4月 发表《经济学理论与经济史研究》,提出“在经济史研究中,一切经济学理论都应视为方法论”“经济史应当成为经济学的源,而不是它的流”。

1996年

出版论文集《市场·近代化·经济史论》,云南大学出版社。

2001年

9月 出版论文集《中国的现代化:市场与社会》,三联出版社。

2002年

修订再版《濯足偶谈》。

12月 出版《吴承明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6年

出版《经济史:历史观与方法论》,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完成最后一项科研,开始作《濯足四谈》。

8月 获中国社会科学院首批“荣誉学部委员”称号。

12月 《中国社会经济史论丛——吴承明教授九十华诞纪念文集》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2007年

4月 中国社会科学院举办“吴承明、汪敬虞先生九十华诞学术讨论会”。

2008年

9月 当选“中国社会科学院健康老人”。

2011年

发表了最后一篇学术论文《全要素分析方法与中国经济史研究》。

7月8日 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